蓝宇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便秘,消化门诊(胃肠肝胆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蓝宇,女,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教研组主任。在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多年来对胃肠运动及其运动障碍相关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运动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的研究。对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便秘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0余部,译著(文)1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便秘,消化门诊(胃肠肝胆病)。展开
  • 大便褐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便呈褐色的情况可由多种因素导致,正常情况是因胆汁代谢等生理现象;饮食因素包括食物色素影响(如深色蔬菜、动物血制品)和药物及补充剂(如铁剂);疾病因素有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如肝胆系统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的大便褐色情况各有特点,儿童要防肠道感染等,老年人需警惕消化系统肿瘤,孕妇要区分正常与病理因素导致的褐色大便。 一、正常情况导致大便褐色 正常情况下,大便呈褐色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经过肠道代谢后形成了粪胆原等物质,从而使大便呈现出褐色。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与饮食、胆红素代谢等因素相关,比如摄入正常量的富含叶绿素的蔬菜等食物时,大便通常会维持正常褐色。 二、饮食因素导致大便褐色 1.食物色素影响 深色蔬菜:大量食用菠菜、紫甘蓝等深色蔬菜时,其中含有的天然色素可能会影响大便颜色,导致大便呈现褐色。例如,大量食用菠菜后,由于菠菜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等色素成分,经过肠道消化吸收代谢后,大便颜色可能会偏深呈褐色。 动物血制品:食用鸭血、猪血等动物血制品后,其中的血红蛋白等成分在肠道内被分解代谢,也可能使大便颜色变为褐色。因为动物血中的铁元素等在肠道内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大便呈现褐色。 2.药物及补充剂 铁剂:服用含铁的药物或营养补充剂时,铁元素在肠道内与硫化氢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呈褐色。例如,一些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大便褐色的情况,这是正常的药物代谢导致的大便颜色改变。 三、疾病因素导致大便褐色 1.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少量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现褐色,也就是所谓的柏油样便。例如,胃溃疡患者如果出现少量出血,就可能出现大便褐色且质地黏稠像柏油的情况。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出血等病变时,也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改变为褐色。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血,血液经过肠道代谢后使大便呈现褐色。 2.其他系统疾病 肝胆系统疾病:当肝脏或胆道系统出现病变时,如肝炎、胆囊炎等,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为褐色。例如,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等过程,进而影响大便中粪胆原的形成,导致大便褐色。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儿童如果食用了较多深色食物如大量蓝莓等,可能出现大便褐色。如果儿童出现大便褐色同时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要考虑是否有肠道感染等疾病。比如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能出现腹泻,大便颜色可能变为褐色,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结构改变等更容易影响大便颜色。如果老年人出现大便褐色且持续时间较长,要警惕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因为老年人是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发人群,如结肠癌等,可能出现大便褐色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3.孕妇 孕妇在孕期饮食变化较大,如果食用了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剂补充剂,可能出现大便褐色。同时,孕妇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大便褐色可能是异常表现。例如孕妇患有痔疮出血,少量出血时大便可能呈褐色,需要及时区分是正常饮食药物因素还是病理因素导致的大便褐色。

    2025-09-29 13:28:35
  • 怎么快速有效治便秘

    改善便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有氧运动、腹部按摩)、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入手,非优先选择药物干预,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重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运动需安全且饮食综合基础疾病考虑、孕妇谨慎且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一、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1.6克膳食纤维,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便秘。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成年人一般每天建议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增加,如5~18岁儿童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约为20~25克。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不同生活方式下饮水量可能不同,如运动量大的人需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心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水量。 二、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可使肠道蠕动频率增加。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别,儿童可选择玩耍、跳绳等运动;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走等;孕妇则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孕妇瑜伽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腹部按摩:平卧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可促进肠道蠕动。不同年龄人群按摩力度和方式可适当调整,儿童按摩力度要轻柔,孕妇按摩需注意避开腹部隆起的特殊部位等。 三、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厕所静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不同年龄人群定时排便时间可根据自身生活规律调整,儿童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尝试培养排便习惯,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肠道节律。 四、药物干预(非优先选择,优先非药物干预) 若通过上述方式便秘仍未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通便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例如,容积性泻药可增加粪便体积,如欧车前制剂等;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等,能增加肠道内渗透压,保留水分,促进排便。但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通便,特殊情况需在儿科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便秘要特别注重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像多吃燕麦、火龙果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儿童适当运动,培养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儿童随意使用成人通便药物,因为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要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避免因运动导致跌倒等意外。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调整饮食和运动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孕妇:孕妇便秘要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是主要的改善方式。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合理,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适量运动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方式,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时要避免长时间蹲厕所,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

    2025-09-29 13:27:39
  • 大便陶土色要做什么检查

    针对大便陶土色患者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肝细胞损伤情况,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感染等;影像学检查的腹部超声可初步筛查胆道系统疾病,腹部CT能更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结构以助诊断病因,MRCP可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形态;其他检查的内镜检查对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指标及意义: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大便陶土色通常提示胆道梗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会升高,同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转氨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反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例如,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胆红素代谢紊乱是常见表现,通过检测肝功能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及肝细胞损伤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需要参考儿童相应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2.血常规 指标及意义:可以了解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如果存在胆道梗阻相关疾病,长期黄疸可能导致贫血,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可能降低;同时,若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可能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不同,比如新生儿血常规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在分析大便陶土色患者血常规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作用及意义:是初步筛查胆道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可以观察胆道系统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胆道扩张、结石、肿瘤等情况。例如,胆道梗阻时往往能发现胆道扩张的征象,通过超声可以初步判断梗阻的部位大致在哪里。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超声的操作和图像解读有一定差异,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需要适当调整检查方法和探头频率等,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2.腹部CT 作用及意义: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胰腺等腹部脏器的结构,对于诊断胆道梗阻的病因,如肿瘤、结石等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在评估大便陶土色患者时,腹部CT有助于发现一些超声不易察觉的病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腹部CT的辐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尤其是儿童,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作用及意义:可以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形态,对于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够明确梗阻的部位、范围等。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避免了X线造影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以应用,但儿童进行MRCP检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处理,比如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等,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三、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如ERCP等) 作用及意义:对于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有重要作用。如果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ERCP等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胆道内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取石、引流等治疗操作。但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考虑不同年龄患者时,儿童进行内镜检查的风险和操作难度相对成人更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充分评估风险。

    2025-09-29 13:26:51
  • 拉山羊屎是便秘吗

    拉山羊屎样大便多为便秘表现,其原因包括饮食中水分和膳食纤维不足、生活方式上运动少及排便习惯不良、疾病如肠道疾病和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应对措施有调整饮食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和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若调整后无改善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 一、拉山羊屎样大便的原因 1.饮食因素 水分摄入不足:如果日常饮水过少,会导致肠道内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使大便干结,呈现出类似山羊屎的颗粒状。不同年龄人群对水分需求不同,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摄入1500-2000毫升的水,儿童则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例如,幼儿身体代谢旺盛,相对更需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膳食纤维缺乏: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如果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膳食纤维含量过少,就容易引发便秘。比如一些挑食的儿童,不爱吃蔬菜,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过少:缺乏运动的人肠道蠕动往往较慢。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长期久坐、缺乏活动都会影响肠道功能。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缺乏活动的状态,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设备而不活动,肠道蠕动减缓,容易便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运动少也会导致肠道蠕动无力。 排便习惯不良: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长时间抑制便意,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成年人,常常错过正常排便时间,久而久之就容易便秘。 3.疾病因素 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道肿瘤等疾病会阻碍粪便通过肠道,导致便秘。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肠道疾病,肠道肿瘤在老年人中相对多见,而肠梗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比如儿童可能因肠套叠等原因引发肠梗阻。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成年人和老年人较为常见,儿童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会影响肠道功能。 二、应对措施 1.饮食调整 增加水分摄入: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保证充足水分,成年人可以少量多次饮水,儿童要定时提醒饮水,老年人也应保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 补充膳食纤维:鼓励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玉米等)。儿童可以将蔬菜做成可爱的造型或者混合在其他食物中增加食用兴趣;老年人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同时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2.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运动:儿童可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成年人要合理安排时间,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去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老年人同样要尽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就医评估 如果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仍无改善,或者伴有腹痛、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肠道检查、内分泌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老年人则要重视自身身体变化,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29 13:25:46
  • 急性肠胃炎能吃什么水果

    急性肠胃炎患者吃水果需注意,适合吃苹果(蒸熟后)、香蕉、石榴,不适合吃柑橘类水果、菠萝、西瓜;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的急性肠胃炎患者吃水果各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谨慎选且控量,老人要注重易消化性且控量、观察反应,有基础病者要依病情控糖或避刺激胃酸分泌的水果。 一、适合急性肠胃炎患者吃的水果 (一)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果胶有收敛、止泻的作用。苹果中的鞣酸、有机酸等成分有收敛肠道的效果,且苹果质地较软,对肠道刺激小。对于大多数急性肠胃炎患者,可将苹果蒸熟后食用,这样更易于消化吸收。一般来说,每天可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二)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镁等矿物质,能补充急性肠胃炎患者因腹泻丢失的电解质。香蕉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水果,其膳食纤维含量相对适中,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度刺激。通常每天可以吃1-2根香蕉,但要注意选择成熟度适中的香蕉,未成熟的香蕉可能含有较多鞣酸,会加重便秘等情况。 (三)石榴 石榴含有鞣酸、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石榴中的这些成分可以帮助减轻肠道炎症,缓解腹泻症状。急性肠胃炎患者可以适当饮用石榴汁,但要注意选择新鲜压榨的石榴汁,且不宜饮用过多,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一般每次饮用50-100毫升即可,可分多次饮用。 二、不适合急性肠胃炎患者吃的水果 (一)柑橘类水果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柠檬等,含有较多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急性肠胃炎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如胃痛、反酸等。所以在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间,应避免食用柑橘类水果。 (二)菠萝 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等成分,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部分急性肠胃炎患者食用菠萝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加重等情况。所以在急性肠胃炎患病期间不建议食用菠萝。 (三)西瓜 西瓜属于寒性水果,且含水量较高,急性肠胃炎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尤其是在腹泻较为严重时,食用西瓜可能会导致腹泻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急性肠胃炎患者在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西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急性肠胃炎患者 儿童急性肠胃炎时,选择水果更要谨慎。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1-3岁的幼儿,苹果可制成苹果泥食用,香蕉则要确保完全熟透且切成小块,避免噎呛。一般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且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消化能力来调整。如果儿童急性肠胃炎伴有严重呕吐、腹泻,应暂时禁食水果,待病情稍有缓解后再逐渐添加。 (二)老年急性肠胃炎患者 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消化功能也有所减退。在选择水果时,要更加注重水果的易消化性。例如苹果可以煮得更软烂一些,香蕉要确保成熟度高。同时,老年人食用水果的量要适当减少,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并且要密切观察食用水果后的反应,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水果,并及时就医。 (三)有基础疾病的急性肠胃炎患者 如果急性肠胃炎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那么在选择水果时要考虑水果的糖分含量。例如香蕉、苹果等水果的糖分含量相对较高,食用时要严格控制量,最好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少量食用,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那么像柑橘类水果等会刺激胃酸分泌的水果则要绝对避免,以免加重胃部疾病的病情。

    2025-09-29 13:24: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