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宇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便秘,消化门诊(胃肠肝胆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蓝宇,女,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教研组主任。在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多年来对胃肠运动及其运动障碍相关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运动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的研究。对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便秘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0余部,译著(文)1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通过胃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精通各种胃肠动力检测;便秘,消化门诊(胃肠肝胆病)。展开
  • 反流性食管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食物(其会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致胃酸反流,肥胖者尤需控制)、巧克力(含成分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加重反流)、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炎症,对吸烟饮酒者损伤更重)、过酸食物(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重烧心)、过甜食物(胃内发酵产气增胃内压力促反流)、咖啡和浓茶(其中成分松弛下食管括约肌致反流,睡前饮用还会因夜间食管清除胃酸能力下降加重病情)。 巧克力 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等成分,会导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进而引发胃酸反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过量食用巧克力都可能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儿童如果经常吃巧克力,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等不适,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和生长发育。 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酸分泌,同时还可能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重食管炎的炎症反应。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辛辣刺激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食管黏膜,使病情恶化。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再加上食用辛辣食物,食管黏膜受到的刺激会更加严重。 过酸的食物 过酸的食物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等症状加重。像柠檬、杨梅等过酸的水果,以及醋等酸性调味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选择食物时更要注意避免过酸食物对血糖和食管黏膜的双重影响。 过甜的食物 过甜的食物在胃内发酵容易产生气体,增加胃内压力,促使胃酸反流。例如奶油蛋糕、糖果等过甜食品。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过甜食物后更易出现腹胀、反流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咖啡和浓茶 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浓茶中的茶碱等成分,会松弛下食管括约肌,引发胃酸反流。对于有睡眠障碍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在睡前饮用咖啡或浓茶,因为夜间睡眠时食管清除胃酸的能力下降,反流更容易加重病情,影响睡眠和身体恢复。

    2025-10-17 10:42:49
  • 拉肚子可以吃当归吗

    当归无直接针对腹泻的治疗作用,感染性腹泻需抗感染治疗当归不适用,非感染性腹泻当归非常规治疗且无科学依据支持改善症状,孕妇拉肚子严禁随意服当归需遵医嘱,儿童拉肚子应避免自行用当归优先非药物干预必要就医,有基础病史人群拉肚子服用当归可能干扰病情诊治需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当归的药理与拉肚子的关联分析 当归主要含挥发油、多糖、有机酸等成分,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但从循证医学角度,其并无直接针对腹泻(拉肚子)的治疗作用。腹泻的成因多样,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消化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当归能有效针对各类腹泻起到治疗作用。 二、不同腹泻情境下当归的适用性探讨 1.感染性腹泻:由病原体引发肠道炎症导致腹泻,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当归不具备对抗病原体或缓解炎症性腹泻的循证依据,盲目服用可能延误针对病原体的正规治疗。 2.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多因饮食不当等导致,需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消化酶等非药物干预或针对性药物缓解,当归并非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常规治疗药物,且无科学研究支持其能改善此类腹泻症状。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情况 1.孕妇:孕妇出现腹泻时,当归的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等风险,因此孕妇拉肚子时严禁随意服用当归,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孕期腹泻的特殊情况采取安全的处理措施。 2.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拉肚子时更应避免自行使用当归等成人用药,应优先采用适合儿童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如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必要时需就医由医生根据儿童具体病情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 3.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患有如肠道慢性疾病等基础病史且出现拉肚子情况,服用当归可能干扰基础病情的诊治,需在明确基础病史及腹泻病因后,由医生综合评估是否适用当归及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2025-10-17 10:41:45
  • 拉稀水怎么办而且肚子咕咕叫唤

    拉稀水且肠鸣音亢进可能由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致肠道黏膜炎症)和非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等引发肠道分泌异常与蠕动紊乱)导致,非药物干预需优先口服补液盐Ⅲ少量多次补充水分电解质、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腹部保暖,儿童要密切观察脱水等情况勿滥用止泻药,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需关注水电解质平衡防基础疾病加重。 一、可能原因剖析 拉稀水且肚子咕咕叫唤(肠鸣音亢进)常见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情况,感染性因素中病毒(如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可致肠道黏膜炎症,影响水分吸收并刺激肠道蠕动加快;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进食过多生冷、不洁食物)、食物过敏等,均会引发肠道分泌异常与蠕动紊乱。 二、非药物干预举措 1.水分补充:优先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服用,以补充因拉稀水丢失的水分及电解质,预防脱水,儿童服用时需注意剂量按年龄调整。 2.饮食调节:短时间内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粥、烂面条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高纤维等加重肠道负担的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腹部保暖:使用温度适宜的温热毛巾或暖水袋敷于腹部,注意避免烫伤,通过温暖腹部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肠鸣音亢进状况。 三、特殊人群留意要点 1.儿童:儿童拉稀水更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密切观察尿量(尿量明显减少提示脱水可能)、精神状态(如出现精神萎靡、哭闹无泪需警惕),切勿自行滥用止泻药,优先以调整饮食与补充水分为主要处理方式,必要时及时就医。 2.孕妇:用药需谨慎,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在医生评估下权衡是否用药,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影响胎儿。 3.老年人:常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拉稀水时要关注水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若出现脱水、乏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水电解质,防止因基础疾病加重。

    2025-10-17 10:40:18
  • 吃地瓜会便秘吗

    吃地瓜是否会便秘分情况,适量吃含膳食纤维的地瓜一般不便秘还助预防,食用不当如量多、烹饪方式不当会便秘,不同人群吃地瓜需注意,老年人适量蒸煮搭配其他食物多喝水,儿童按年龄胃肠功能调整量,胃肠功能不佳者谨慎吃且饭后少量食用观察反应。 适量食用时:地瓜中的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一般成年人每天吃100-150克左右的地瓜(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能起到较好的促进肠道蠕动作用,降低便秘发生风险。对于儿童,若年龄较大且胃肠功能正常,适量吃些蒸煮后的地瓜也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例如有研究表明,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使粪便含水量增加,排便频率增加。 食用不当会便秘 食用量过多:如果一次性大量食用地瓜,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过多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相对减慢,从而引发便秘。比如一些老年人胃肠蠕动本身相对缓慢,若大量吃地瓜,就可能出现排便困难。 烹饪方式不当:如果地瓜烤制过度变得干硬,或者食用未完全熟透的地瓜,都可能影响消化,导致便秘。未熟透的地瓜中含有较多不易消化的成分,会加重胃肠负担。 不同人群吃地瓜需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吃地瓜要注意适量,并且最好选择蒸煮的方式,避免食用干硬烤制的地瓜。同时,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还可适当多喝水,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儿童:儿童吃地瓜时要根据年龄和胃肠功能调整量,3岁以上儿童可尝试少量食用蒸煮地瓜,但要避免在饭前大量吃,以免影响正餐食欲。对于幼儿,由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控制量,且确保地瓜熟透易消化。 胃肠功能不佳者:本身有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的人群,吃地瓜要谨慎,避免空腹吃地瓜,最好在饭后少量食用,观察食用后的反应,若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减少食用量或停止食用。

    2025-10-17 10:38:53
  • 保留灌肠保留多长时间

    保留灌肠保留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一般成人建议1小时以上,儿童尽量30分钟以上;肠道感染性疾病可能需延长至1-2小时,肠道功能调节类药物30-60分钟;老年人一般1小时左右;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腹泻患者需遵医嘱调整。 一般情况 成人:通常建议保留1小时以上,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一般来说,肠道蠕动相对较慢,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一些用于治疗肠道炎症等疾病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能让药物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儿童:由于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保留时间相对成人可能会短一些,但也建议尽量保留30分钟以上。因为儿童肠道吸收相对快,不过也需要保证药物有一定时间发挥作用。比如小儿肠炎进行保留灌肠时,30分钟以上能让药物对肠道炎症部位起到一定的消炎等作用。 不同疾病及药物的影响 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果是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进行保留灌肠,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保留时间,有时可保留1-2小时,以让抗菌药物能更有效地作用于肠道病变处,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对于肠道功能调节类药物:比如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灌肠液,保留时间大概在30-60分钟即可,保证药物中的有益菌群能在肠道内定植发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可能相对更慢些,一般建议保留1小时左右,但也要关注老年人的耐受情况。如果老年人有肠道蠕动严重减慢等情况,要适当调整,但总体还是尽量保证1小时左右的保留时间,以利于药物吸收。 肠道功能紊乱且伴有严重腹泻的患者:这类患者肠道蠕动过快,药物很难保留,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并快速完成灌肠,但同时要考虑药物能在肠道内有一定时间发挥作用,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等,并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2025-10-17 10:37: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