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玲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兰玲,女,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展开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1型需终身依赖胰岛素,2型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控制,严重时也需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5%~10%。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症状明显,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只有当血糖控制不佳时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总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5-07-30 10:33:23
  • 内分泌失调吃什么药比较好

    内分泌失调药物治疗需依具体病因和激素失衡类型而定,如甲减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胰岛素等,性激素失衡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特殊人群用药有不同要求,孕妇需谨慎,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有基础病史者需评估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孕妇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情况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药物;儿童内分泌失调情况相对复杂,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更加严格把控,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改善,若必须用药则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严格计算剂量,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内分泌失调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用药时也需充分评估,例如有肝病史的患者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时要更加小心,需调整用药方案以保障用药安全。

    2025-07-30 10:28:40
  • 糖尿病可以吃无花果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无花果,但需适量。无花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益处。 无花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此外,无花果还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益。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无花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无花果的糖分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应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同时,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无花果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者食用无花果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此外,无花果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因此尿频的患者应适量食用。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无花果,但需适量,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如果对无花果的食用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7-30 10:23:03
  • 胰岛素可以口服吗

    胰岛素一般不可以口服,因其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在胃肠道被消化酶分解破坏失去作用,面临胃肠道消化和生物利用度低的挑战。目前临床常用皮下注射给药,不同年龄人群皮下注射有注意事项,部分胰岛素类似物也主要靠注射发挥作用,特殊人群用胰岛素需医生评估,不能口服。 一、胰岛素口服面临的挑战 胃肠道消化: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口服后会经过胃和小肠,而胃肠道中的蛋白酶等会将其水解为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无法保持胰岛素的完整结构和生物活性。例如,多项体外消化实验研究显示,胰岛素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下会迅速被降解。 生物利用度低:由于口服途径存在上述消化破坏问题,胰岛素经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极低,远远不能满足体内调节血糖的需求剂量。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口服胰岛素很难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来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二、现有胰岛素给药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下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大腿前外侧等,要避免在骨骼、瘢痕等部位注射,以保证胰岛素吸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老年人群皮下注射时要注意皮肤状况,若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需谨慎选择注射部位,同时要注意注射技巧,确保胰岛素准确注入皮下组织。 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部分胰岛素类似物在给药途径上可能有一些特点,但总体来说,目前主要还是以注射为主来保证胰岛素发挥正常的调节血糖功能,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使用胰岛素时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综合考虑母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使用方案,而不是口服途径。

    2025-07-29 15:43:16
  • 女雄性激素过多怎么办

    女雄性激素过多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及就医咨询来应对,具体包括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减少压力、规律作息、口服避孕药、抗雄激素药物、激光脱毛、皮肤护理、中医调理等,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需咨询医生。 1.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取。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可能会增加雄性激素的产生,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减少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尝试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来减轻压力。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激素平衡很重要。 2.药物治疗: 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和多毛等症状。 抗雄激素药物:用于治疗高雄激素血症,如螺内酯等。 其他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其他药物来缓解症状。 3.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脱毛:可以减少多余的毛发生长。 皮肤护理:使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 中医调理:一些中医方法,如针灸、中药调理等,可能对调节激素水平有一定帮助。 4.就医咨询: 妇科医生或内分泌科医生:他们可以评估激素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 营养师或健康顾问:他们可以提供饮食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包括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监测激素水平也是很重要的。

    2025-07-29 15:37: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