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国红主任医师(10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后脑勺疼痛需要警惕哪三种病症

    后脑勺疼痛可由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支配后脑勺区域神经、长期不良姿势诱发、影像学可查结构异常)、颅内肿瘤(占位致颅内压升高或刺激脑组织、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枕神经痛(枕神经受炎症等刺激、刺痛等表现、病史询问等检查)引发,长期伏案上班族需预防颈椎病,有头痛伴其他神经症状人群要排查颅内肿瘤,枕神经痛患者需避免颈部过度牵拉,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一、颈椎病 颈椎的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压迫周围神经,当累及支配后脑勺区域的神经时,会引发后脑勺疼痛。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是诱发因素。通过颈椎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退变等结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诊断。 二、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占位效应可引起颅内压升高或直接刺激周围脑组织,进而导致后脑勺疼痛,常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乏力等症状。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是发现颅内肿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三、枕神经痛 枕神经受到炎症、外伤等因素刺激时可引发枕神经痛,表现为后脑勺部位刺痛、电击样痛,颈部活动可能使疼痛加重。临床上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检查来初步判断,必要时结合神经电生理等检查辅助诊断。 对于不同人群需注意: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应定期活动颈部,预防颈椎病;有头痛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人群需及时就医排查颅内肿瘤;枕神经痛患者要避免颈部过度牵拉等刺激因素。若出现后脑勺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2025-10-27 09:43:03
  • 面神经炎症状表现有哪些

    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无法正常皱眉,眼裂不能完全闭合或有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部分患者起病前1-3天可有同侧耳后等轻度疼痛;儿童相对老年人恢复可能较快但需密切关注,老年人恢复慢且眼部并发症风险高需注重眼部护理,有病毒感染前驱病史人群发病症状可能典型需结合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 一、面部表情肌瘫痪相关表现 1.额纹变化:患侧面部额纹消失,无法正常皱眉,这是因为面神经支配的额肌功能受限,导致额部肌肉运动障碍。 2.眼睑闭合异常:眼裂不能完全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即贝尔现象。这是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失去正常闭合眼睑的功能所致。 3.鼻唇沟与口角改变: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这是因为颊肌等面部肌肉瘫痪,影响了面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活动。 二、局部感觉异常表现 部分患者起病前1-3天可出现同侧耳后、耳内或乳突区的轻度疼痛,这与面神经受累波及局部神经感觉纤维有关,是面神经炎早期可能出现的局部感觉异常症状。 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相对老年人恢复可能较快,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其面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迅速,需及时就医评估。 老年人:恢复速度可能较慢,且并发眼部并发症(如角膜溃疡等)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注重眼部的护理保护,如佩戴眼罩等,防止角膜暴露引起损伤。 有病毒感染前驱病史人群:本身存在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炎症的基础,发病时症状可能更典型,需结合病毒感染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2025-10-27 09:41:59
  • 科学定义的脑死亡是否有标准

    国际通用脑死亡判定需满足不可逆的深度昏迷(需排除药物中毒等干扰且不同年龄综合评估无自主意识反应)、脑干反射消失(考虑不同年龄生理差异)、自主呼吸停止(经呼吸暂停试验确认且排除干扰),且三项标准均满足并排除干扰因素后确定,不同年龄判定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征对干扰因素的易感性。 一、国际通用脑死亡判定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处于完全无意识状态,这是脑死亡的基础表现。此状态需排除因药物中毒、低温(体温低于32.2℃)、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的类似昏迷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均需满足此前提,儿童因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判定时需结合其生理发育阶段综合评估,但核心是明确无自主意识反应。 2.脑干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脑干支配的反射均消失。脑干是维持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功能的关键结构,其反射消失提示脑干功能完全丧失。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脑干反射的评估需考虑生理差异,例如儿童脑干反射的发育特点可能影响判定的敏感度,但仍需严格遵循反射消失的标准。 3.自主呼吸停止:是临床判定脑死亡的关键指标。需进行严格的呼吸暂停试验,即停止呼吸机通气15分钟后,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若没有自主呼吸,则符合自主呼吸停止的标准。此指标在各年龄段判定中均需严格执行,排除因药物等干扰因素导致的呼吸抑制情况。脑死亡判定需在上述三项标准均满足且排除干扰因素后才能确定,不同年龄人群在排除干扰因素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征对干扰因素的易感性等情况。

    2025-10-27 09:39:22
  • 2岁儿童癫痫表现是什么

    2岁儿童癫痫发作类型多样,有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复杂部分性),发作表现个体差异大,且可能有伴随表现,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频繁发作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部分性发作:起源于大脑半球局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包括简单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可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如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的抽动等,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如一侧面部、肢体的麻木感、针刺感等;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同时可伴有精神症状(如恐惧、幻觉等)、自动症(如反复咂嘴、咀嚼、舔唇、搓手、游走等无目的的动作)。 发作表现的个体差异 由于2岁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癫痫发作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与年长儿有所不同。有些儿童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眼神发直、发呆,持续时间较短,容易被家长忽视。而且不同病因引起的癫痫,发作表现也可能有差异,例如遗传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由脑部疾病等引起)的发作表现可能在细节上有不同,但总体都符合癫痫发作的基本特征,即发作的突发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 伴随表现 部分儿童在癫痫发作时可能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或潮红、瞳孔散大、流涎、多汗、尿便失禁等。另外,频繁的癫痫发作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情况,这是因为癫痫发作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对于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2岁儿童,大脑的正常功能维持对于其各项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5-10-27 09:38:13
  • 脑充血的医学含义是什么

    脑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动脉性充血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输入血量增多所致,生理如运动时骨骼肌代谢增强,病理可见炎症初期;静脉性充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致血液淤积,常见原因有静脉受压、腔阻塞、心力衰竭,儿童期可能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老年人多与动脉硬化等相关,性别无特异性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增动脉性充血风险,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病史者属高危人群需关注指标变化并预防。 脑充血在医学上指脑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主要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一、动脉性充血: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输入血量增多所致,可因小动脉扩张使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生理情况如运动时骨骼肌因代谢增强出现动脉性充血;病理情况可见于炎症初期,因致炎因子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引发动脉性充血。二、静脉性充血:是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常见原因有静脉受压(如肿瘤压迫静脉导致回流受阻)、静脉腔阻塞(如血栓形成阻塞静脉)、心力衰竭(如右心衰竭时,静脉血液回流至右心受阻,可引发肝静脉性充血等)。年龄因素上,儿童期可能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导致静脉性充血,老年人多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致血管弹性和回流功能改变相关;性别方面无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动脉性充血风险;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病史者属于脑充血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血压、心功能等指标变化并采取预防措施。

    2025-10-27 09:35: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