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药物治疗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血压等药物;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例如,老年人应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女性在更年期后可能更需注意血脂等指标的控制,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蔬菜每日应保证400-500克,水果200-350克,全谷物占主食的1/3左右。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把控饮食中相关成分的含量。 适量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每周也应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长。运动能帮助控制体重,一般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之间,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脑动脉硬化,所以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戒烟。对于饮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有饮酒史且合并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饮酒量。 二、药物治疗 1.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使用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人可能对药物的代谢等方面与年轻人不同,需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有肝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风险。 2.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时也需关注胃肠道反应等情况。 3.控制血压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I类、ARB类等。对于老年患者,降压不宜过快过低,要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脑动脉硬化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期可能血压会有波动,需加强监测和药物调整。 三、手术治疗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女性患者在手术前后也需特别关注身体的应激反应等情况。 2.血管内介入治疗:如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此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术后的随访和相关并发症的监测。

    2025-09-30 12:11:39
  • 脑出血患者能吃什么

    脑出血患者饮食需注意,蛋白质类食物可选鱼类、瘦肉等,蔬菜水果类有绿叶蔬菜、富含钾蔬菜、柑橘类、浆果类等,谷类食物可吃全谷物,特殊人群如老年、合并糖尿病、儿童脑出血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以利于康复。 一、蛋白质类食物 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如三文鱼、鳕鱼等,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对脑出血患者的血管健康有益。例如,研究表明,每周适量摄入鱼类可改善血液循环,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良好的营养供应。鱼类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大多数脑出血患者食用。 瘦肉:像鸡肉、牛肉等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以鸡肉为例,其蛋白质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但烹饪时应尽量采用清蒸、炖煮等方式,避免油炸,减少油脂摄入。 二、蔬菜水果类 蔬菜: 绿叶蔬菜: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能抗氧化,保护血管;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而脑出血患者若便秘用力排便可能导致再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每100克菠菜含维生素C约32毫克,能满足人体部分需求。 富含钾的蔬菜:土豆、山药等钾含量较高,钾有助于维持细胞内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调节血压有一定帮助。研究显示,摄入充足的钾可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 水果: 柑橘类:橙子、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弹性,类黄酮能改善血管功能。比如,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每天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有助于身体健康。 浆果类:蓝莓、草莓等浆果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如花青素等,具有抗炎、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浆果的人群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三、谷类食物 全谷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B族维生素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膳食纤维可帮助控制血糖、血脂。例如,燕麦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脑出血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等情况有一定益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脑出血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食上应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加重胃肠负担。例如,可将饭菜做得更细碎,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谷类食物,如全麦面包等,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水果的选择应在血糖控制平稳时,优先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品种,如苹果等,且食用量要适当控制,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病情。 儿童脑出血患者(罕见情况):儿童脑出血患者的饮食需格外谨慎,要保证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等。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切成合适的大小,防止儿童噎食。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饮食量,确保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2025-09-30 12:10:32
  • 丘脑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丘脑出血可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患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力量减弱等)、感觉障碍(患侧肢体麻木、疼痛、温度觉减退等)、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语言障碍(说话不流利、表达理解困难等)、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等),不同人群在各障碍表现及恢复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如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复杂、老年患者恢复缓慢,女性对感觉等障碍感受更细致等,有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不良者相关障碍可能更易发生。 感觉障碍 是丘脑出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常出现患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温度觉减退或消失等。比如对冷热刺激的感知不灵敏,能感觉到的疼痛程度和部位与正常情况不同等。这是由于丘脑是感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出血影响了感觉信息的传导和处理,导致身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感知出现异常。不同性别在感觉障碍方面可能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康复过程中,女性可能相对更注重自身感觉变化的细致感受,康复时对感觉恢复的关注度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的患者感觉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需要护理人员更细致地观察和护理,避免因感觉障碍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 认知障碍 部分丘脑出血患者会出现认知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等。例如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进行简单数学计算时出现困难等。这是因为丘脑与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有联系,出血影响了相关脑区的正常功能,干扰了认知过程。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丘脑出血后认知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病史较长、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认知障碍的程度可能相对更严重。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本身认知功能有一定衰退趋势,丘脑出血后认知障碍可能加重其认知衰退的进程。 语言障碍 若丘脑出血影响到语言相关的神经区域,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等,比如想表达某个意思却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话语含义等。这是因为语言中枢与丘脑存在神经联系,出血破坏了这种联系,影响了语言的编码、传输和理解过程。不同性别在语言障碍的表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在康复训练中,都需要专业的语言治疗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语言功能。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可能因血管损伤等因素增加丘脑出血风险,进而更易出现语言障碍,在康复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对语言恢复的影响。 情绪障碍 丘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如抑郁、焦虑等。患者可能变得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或者容易紧张、焦虑不安等。这是由于丘脑与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有关,出血影响了正常的情绪调节功能。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恢复的担忧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出现明显情绪障碍,但也可能因身体不适等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女性患者可能在情绪表达和感受上相对更细腻,丘脑出血后情绪障碍可能表现得更明显,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2025-09-30 12:09:45
  • 急性脑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脑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血管因素方面有高血压致脑内小动脉病变破裂、脑血管畸形血管结构异常易破、脑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脆弱易破;血液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或溶栓治疗致凝血-抗凝血平衡失调;其他因素有吸烟酗酒增加风险、情绪激动与剧烈运动可诱发、老年人及男性相对更易发生。 脑血管畸形:常见的有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脑血管畸形处的血管结构异常,薄弱且易破裂。年轻人中因脑血管畸形导致急性脑出血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类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但由于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在某些诱因下就会发生出血。比如,剧烈运动、头部受到轻微外伤等都可能成为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诱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退。当血压升高时,硬化的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变化,容易破裂出血。老年人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加上可能存在的高血压等其他因素,增加了急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血液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凝血过程,使患者容易发生出血倾向,包括脑出血。例如,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凝血功能严重受损,即使是轻微的头部创伤或无明显诱因也可能引发脑出血。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维持正常的凝血状态,以降低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抗凝或溶栓治疗: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或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出血风险会增加。抗凝药物会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溶栓药物则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管通畅,这两种治疗手段都可能导致机体凝血-抗凝血平衡失调,从而引发脑出血。在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头痛、呕吐等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他因素 吸烟与酗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酗酒可使血压升高,还会影响凝血功能。长期吸烟酗酒的人患急性脑出血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酗酒的人。例如,每天大量吸烟且长期酗酒的中年人,其脑血管的健康状况往往较差,血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发生脑出血。 情绪激动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剧烈运动时,血压突然升高,也可能使脑血管承受过大压力而破裂出血。比如,在生气争吵后或进行剧烈体育活动过程中,都可能诱发急性脑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存在基础病变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当的运动量。 年龄与性别:老年人发生急性脑出血的概率高于年轻人,这与老年人血管老化、弹性降低、高血压等疾病患病率高有关。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生急性脑出血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及某些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2025-09-30 12:08:38
  • 如何摆脱失眠困扰

    摆脱失眠困扰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压力、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进行适度的运动、建立睡前常规、调整饮食、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儿童,家长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孩子的情绪、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进行适度的运动、建立睡前常规、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等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睡眠。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避免刺激性物质:在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过量的液体,尤其是在睡前。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睡眠。 4.管理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放松音乐等。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失眠,学会应对压力对于改善睡眠很重要。 5.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6.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但要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7.建立睡前常规: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 8.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睡眠,尽量在睡前1-2小时内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 9.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10.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儿,失眠可能是由于生理需求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睡眠: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保持孩子的睡眠时间相对固定,让他们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的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避免刺激性物质:在孩子的饮食中避免添加咖啡因或其他刺激性物质。 4.管理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有压力或焦虑,可以通过安抚和互动来帮助他们放松。 5.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避免孩子在白天过度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6.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放松,但要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7.建立睡前常规:为孩子创造一个固定的睡前常规,如洗澡、讲故事、听柔和的音乐等。 8.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孩子的房间内尽量避免电子设备,以免影响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改善睡眠。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健康顾问的建议。此外,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2025-09-30 12:0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