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患有进行性肌萎缩该如何锻炼

    进行性肌萎缩患者可开展等长运动维持肌肉基本力量且适度,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速散步起始并逐步增加次数,还需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长期坚持,儿童需专业人员严格监督,老年人开展时要留意环境安全防止意外。 一、等长运动训练 进行性肌萎缩患者可开展等长运动,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运动的练习。例如让肢体保持特定姿势时进行肌肉收缩,通过此类运动可维持肌肉基本力量,但需注意运动时避免过度用力致肌肉疲劳加剧,应依据自身耐受程度适度开展,以不引发明显不适为度。 二、低强度有氧运动 选择如慢速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可从5~10分钟起始并逐步增加,每周可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且对肌肉负荷相对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体身体状态,但要杜绝运动强度过大引发身体不适。 三、康复训练指导 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借助轻柔手法或辅助工具帮助患者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训练频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周2~3次,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方能逐步显现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必须在专业人员严格监督下进行,保障训练安全且契合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人开展康复训练时需特别留意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025-10-27 09:26:48
  • 脸部肌肉跳动怎么办

    脸部肌肉跳动的原因包括肌肉疲劳、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如下: 一、肌肉疲劳: 1.若患者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容易引发脸部肌肉疲劳,进而出现跳动、麻木等表现。 2.处理方式是患者要注重休息,同时可适当对脸部进行揉搓,这有助于缓解症状。 二、面肌痉挛: 1.面肌痉挛是指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患者的这种脸部肌肉跳动可能由此病引起,还可能伴有流口水现象。 2.治疗方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等药物。 三、面神经麻痹: 1.面神经麻痹是因面神经受损而导致的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可使患者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肌肉跳动等不适。 2.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银杏叶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对常见的原因,如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合理治疗。 总结:脸部肌肉跳动的原因多样,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明确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必要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27 09:23:42
  • 表面麻醉与局麻的区别有哪些

    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主要包括操作方式、麻醉部位、麻醉目的以及效果等。 一、操作方式: 1.表面麻醉是把麻醉药物进行喷洒或涂抹于需要麻醉的局部区域,进而实现麻醉效果。 2.局部麻醉则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经皮肤注射进人体,从而产生麻醉作用。 二、麻醉部位: 1.表面麻醉主要适用于鼻腔、口腔、气管粘膜表面等这些部位。 2.局部麻醉需要把药物注射到需治疗的皮下组织部位。 三、麻醉目的: 1.表面麻醉常用于眼科手术、鼻腔检查、口腔治疗等情境。 2.局部麻醉主要用于体表小肿块切除,或降低穿刺时带来的疼痛感受。 四、效果:二者在麻醉效果方面也存在差异。 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日常生活中还应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维持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总之,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多个方面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在医疗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麻醉方法。

    2025-10-27 09:21:58
  • 头晕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头晕原因涉及多方面,神经系统有脑供血不足(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易因动脉硬化等致脑部血供不足)、后循环缺血(与颈椎病变、血管粥样硬化等相关且中老年人多发)、前庭性偏头痛(有偏头痛家族史女性多见,发病与神经血管调节紊乱有关);耳科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各年龄段可发,老年人因耳石代谢减退易耳石脱落致头晕)、梅尼埃病(中青年人多发,内耳膜迷路积水引发,劳累等可诱发)、前庭神经元炎(各年龄段可因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突发严重眩晕);心血管有心律失常(有心脏病史人群因心脏泵血异常致脑供血减少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因自主神经调节差,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易脑灌注不足);全身性疾病有贫血(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致脑部缺氧,女性、儿童及孕期女性易患)、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长时间未进食致脑部能量供应不足)、感染性疾病(感冒、肺炎等感染时因毒素释放、发热等引发头晕)。 一、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脑供血不足:多由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头晕,常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者风险更高,因这些基础疾病易加速血管病变进程,影响脑部血供。 2.后循环缺血: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后循环血管病变,可导致平衡觉和空间觉障碍,进而引发头晕,常与颈椎病变、血管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中老年人发病较多。 3.前庭性偏头痛:有偏头痛家族史者易患,女性相对多见,发作时除头痛外可伴头晕,其发病机制与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偏头痛发作时脑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可波及前庭系统导致头晕。 二、耳科相关原因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因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头部位置改变时诱发短暂性眩晕,常见于各年龄段,尤其老年人易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耳石代谢功能减退,耳石脱落风险增加。 2.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致反复发作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多见于中青年人,其发病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诱发发作。 3.前庭神经元炎:多由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突发严重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损伤前庭神经是主要病因。 三、心血管相关原因 1.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使脑供血减少引发头晕,常见于有心脏病史人群,心律紊乱类型及发作频率不同,头晕表现轻重不一,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无序颤动影响心脏射血。 2.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即时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引发头晕,老年人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差更易发生,长时间站立、服用降压药等情况可诱发,因血管收缩舒张调节能力减弱,血压不能及时代偿性升高以保证脑部血供。 四、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贫血: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脑部缺氧致头晕,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女性、儿童及孕期女性易发生,女性因月经失血等因素易缺铁,儿童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孕期女性铁需求增加。 2.低血糖:血糖过低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长时间未进食者易出现,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不规范可致血糖波动,长时间未进食使血糖来源减少。 3.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时,毒素释放、发热等因素可引起头晕,各年龄段均可能因感染发生,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毒素刺激神经等引发头晕症状。

    2025-10-22 13:02:14
  • 左手大母指尖麻木是什么原因

    左手大母指尖麻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神经受压(如腕管综合征、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如营养缺乏、胸廓出口综合征),不同原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解剖结构等因素相关。 一、神经受压 1.腕管综合征 成因:腕管是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正中神经在其中通过。长期过度使用手部,如频繁用手劳作、长时间打字等,会使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从而导致左手大母指尖麻木。例如,从事流水线作业的工人,由于手部频繁重复动作,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关节退变等因素引发。长期手部劳累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 2.颈椎病 成因: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当压迫到支配上肢的神经时,可能会引起左手大母指尖麻木。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容易导致颈椎退变,增加颈椎病的发病几率。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的可能性增加。长期伏案、不良坐姿等生活方式会加速颈椎病变。 二、周围神经病变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成因: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病变,可出现左手大母指尖麻木等症状。长期高血糖会使神经纤维发生代谢紊乱等改变。 年龄与病史影响:多见于有较长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相对更高。 2.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成因: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铅、汞等)、某些化学制剂等,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手指麻木症状。例如,长期在铅作业环境工作的人员,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发生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有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暴露史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无相关基础疾病但接触有毒物质的情况。 三、脑部病变 1.脑梗死 成因:脑部血管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感觉传导通路,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包括左手大母指尖麻木。例如,供应脑部感觉相关区域的血管发生梗死,就可能出现相应的感觉异常。 年龄与病史影响: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血管病变的几率。 2.脑出血 成因: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包括手指麻木。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年龄与病史影响: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时容易发生脑出血。 四、其他原因 1.营养缺乏 成因:长期营养不良,缺乏B族维生素等,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病变,出现手指麻木。例如,长期素食且饮食不均衡的人,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有不良饮食习惯、挑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 2.胸廓出口综合征 成因: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如颈肋、前斜角肌肥大等原因,可压迫臂丛神经,导致手指麻木等症状。例如,存在颈肋畸形的人,胸廓出口空间变小,容易压迫神经血管。 年龄与解剖结构影响: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与个体的胸廓出口处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2025-10-22 13:01: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