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眩晕和头晕吃啥药

    眩晕和头晕病因繁多,用药需依病因,周围性眩晕相关药物有抗组胺药(如茶苯海明)、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贴片)、血管扩张药(如倍他司汀);中枢性眩晕相关药物有改善脑循环药物(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其他情况如贫血相关眩晕需补铁剂(如硫酸亚铁),高血压相关眩晕需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用药前须明确病因,由医生综合多因素选药,患者勿自行盲目用。 一、周围性眩晕相关药物 (一)抗组胺药 如茶苯海明,可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抗晕动病作用,能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适用于因乘车、船、飞机等引起的晕动病性眩晕,但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及驾驶员等需注意,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二)抗胆碱能药 东莨菪碱贴片是常用的经皮给药制剂,通过透皮吸收发挥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晕动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和胃肠道蠕动,但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三)血管扩张药 倍他司汀可改善内耳循环,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减轻眩晕症状,主要用于梅尼埃病、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的眩晕、耳鸣等,但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肾上腺髓质瘤患者慎用。 二、中枢性眩晕相关药物 (一)改善脑循环药物 氟桂利嗪能抑制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量,对中枢性眩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用于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等导致的眩晕,但有抑郁症病史、帕金森病或其他锥体外系疾病患者禁用,驾驶员及操作机械者慎用。 (二)抗癫痫药 对于某些由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可能会用到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它通过抑制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解,增加脑内GABA含量而发挥抗癫痫作用,进而可能缓解相关眩晕症状,但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使用,孕妇及肝病患者等有特殊禁忌情况。 三、其他情况用药 (一)贫血相关眩晕用药 如果眩晕是由贫血引起,如缺铁性贫血导致的眩晕,可能需要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等,通过补充铁元素来纠正贫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但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按合适剂量使用。 (二)高血压相关眩晕用药 当高血压导致眩晕时,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它是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缓解因高血压引起的眩晕,但低血压患者慎用,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眩晕和头晕的病因繁多,在选择药物前必须明确病因,应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患者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2025-10-30 17:16:24
  • 失眠烦躁不安怎么回事

    失眠烦躁不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压力、适度运动、调整饮食、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等方法来改善。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1.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不适宜可能影响睡眠。 生理时钟紊乱:时差、轮班工作等可能导致生理时钟紊乱,影响睡眠。 饮食因素:晚餐过晚、过饱、过油腻,或摄入咖啡因、饮料等可能影响睡眠。 生理疾病: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消化不良等可能导致失眠和烦躁。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生活重大事件等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影响睡眠。 情绪问题:抑郁、愤怒、紧张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失眠和烦躁。 心理障碍: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3.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可能干扰睡眠。 作息不规律: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4.其他因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睡眠。 个人习惯: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在床上思考问题等可能导致入睡困难。 针对失眠烦躁不安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和饮料,避免在晚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2.管理压力和焦虑: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减轻压力和焦虑。可以尝试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3.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晚上过度运动。 4.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晚、过饱、过油腻,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饮料。 5.避免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过长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 6.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在晚上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7.治疗潜在的疾病:如果失眠烦躁不安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如疼痛、呼吸问题等,需要治疗潜在的疾病。 如果失眠和烦躁不安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睡眠问题的影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入睡和保持睡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治疗和睡眠问题的处理。 总之,失眠烦躁不安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10-30 17:15:12
  • 右手大拇指发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右手大拇指发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神经受压(如腕管综合征、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其他原因(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脑部病变),不同原因有其相应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及发病机制。 一、神经受压 1.腕管综合征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可能与女性的腕管解剖结构特点以及日常手部活动较多等因素有关。长期过度使用手部,如频繁使用鼠标、打字等职业人群易患。 发病机制:腕管是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一个狭窄管道,正中神经在其中通过。当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时,如手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引起肌腱与滑膜组织的反复摩擦,导致滑膜增厚、腕管内软组织水肿等,就会压迫正中神经,引起右手大拇指发麻,同时还可能伴有手部无力、手指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2.颈椎病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易患病。颈椎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压迫颈部神经根。 发病机制:颈椎的病变如果累及支配手部的神经根,当颈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而神经根支配区域包括手部,其中就可能涉及右手大拇指的感觉神经,从而引起大拇指发麻,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二、周围神经病变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代谢紊乱,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等,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周围神经包括手部神经,当累及支配右手大拇指的神经时,就会出现大拇指发麻的症状,还可能伴有手部感觉减退、疼痛等表现,且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2.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易患。 发病机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对周围神经造成损害,影响神经的髓鞘形成和神经传导功能。当累及手部神经时,可导致右手大拇指发麻,同时可能伴有手部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 三、其他原因 1.胸廓出口综合征 发病机制:是由于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臂丛神经下干或锁骨下动脉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压迫,可能会影响到支配手部的神经,导致右手大拇指发麻,还可能伴有肩部、上肢的疼痛等表现。 2.脑部病变 病史与年龄因素:中老年人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者需考虑。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脑部病变。 发病机制:脑部的病变如果影响到感觉传导通路,可能会导致对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包括右手大拇指发麻。例如脑梗死时,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了感觉神经传导相关的脑区,就可能出现相应的手部感觉异常症状。

    2025-10-30 17:14:01
  • 脑炎的主要后遗症有哪些

    脑炎可致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注意力、学习能力异常且因累及脑区及损伤程度不同有差异;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炎症破坏神经细胞纤维致运动指令接收异常)和共济失调(小脑等脑区受侵袭致平衡与动作协调受影响);可引发脑炎后癫痫(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发作影响生活);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情绪不稳、人格改变、幻觉妄想等与边缘系统损伤有关;部分患者有视力听力障碍因炎症累及相关中枢或传导通路致视觉听觉功能受损。 一、认知功能障碍 脑炎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件难以有效记忆;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续将注意力聚焦于某一事物;学习能力下降,难以像病前一样高效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研究表明,脑炎引发的炎症损伤累及大脑特定区域,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及神经递质的传递,进而干扰认知相关的神经环路,致使认知功能出现异常,不同患者因脑炎累及的脑区及损伤程度不同,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二、运动功能障碍 1.肢体瘫痪:若脑炎病变累及运动皮层或相关传导通路,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力量减弱,活动受限,重者可完全丧失肢体运动能力。这是由于炎症破坏了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得肌肉无法正常接收指令产生运动。 2.共济失调:部分脑炎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平衡能力下降,行走时步态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如拿取物品时手部震颤、动作不准确等。这是因为小脑等与运动协调相关的脑区受到炎症侵袭,影响了其对运动的调控功能。 三、癫痫 脑炎后癫痫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如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脑炎导致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炎症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瘢痕形成等改变成为癫痫放电的病灶基础。癫痫发作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如突然发作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等。 四、精神行为异常 脑炎可能引发患者精神行为方面的改变,常见的有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激惹、焦虑、抑郁等;人格改变,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暴躁、孤僻等;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这与脑炎对大脑边缘系统等与情绪、人格相关脑区的损伤有关,炎症影响了神经递质的平衡及神经环路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精神行为异常。 五、视力听力障碍 部分脑炎患者会出现视力或听力障碍。视力方面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听力障碍则可表现为听力减退甚至失聪。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视觉中枢或听觉中枢,或者影响了与视觉、听觉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视觉或听觉功能受损。例如,病变累及枕叶视觉中枢可引起视力问题,累及颞叶听觉中枢可导致听力异常。

    2025-10-30 17:12:11
  • 中风后腿脚恢复最快的方法

    中风康复需多方面综合进行,包括早期康复介入,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运动功能训练涵盖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有电刺激疗法、磁疗等;针灸推拿需专业操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等;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康复。 运动功能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针对各关节进行被动或主动-辅助的屈伸、旋转等活动,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儿童患者要轻柔且有趣味性引导其配合。如膝关节的屈伸训练,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左右。 步行训练:在患者具备一定平衡能力后进行。先练习站立平衡,再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可借助步行器等辅助器具。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高。 物理因子治疗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或中频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如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作用于患侧肢体肌肉,刺激运动神经,每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一般为15-20分钟,儿童患者要调整电流强度至合适范围。 磁疗: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经颅磁刺激等磁疗方法可以对大脑神经功能修复有一定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 针灸推拿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选择穴位和刺激强度,避免引起不适。例如选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等。 推拿:专业康复师进行的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对于老年女性患者要注意手法力度,儿童患者则用轻柔的推拿手法。如揉按患侧肢体肌肉等手法,每次推拿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穿衣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穿衣等动作,对于身体肥胖或有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要耐心辅助并逐步引导其自主完成。 进食训练:训练患者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进食,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再逐步过渡到进食训练,注意避免呛咳等情况发生。 心理干预 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等情绪,影响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于不同年龄、性格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例如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更有耐心,用亲切的方式了解其心理需求;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轻松的氛围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 营养支持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恢复。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脂肪等摄入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影响康复。

    2025-10-30 17:10: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