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截瘫病人最常见三大并发症

    截瘫可引发压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问题,压疮因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皮肤坏死溃疡,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预防护理;泌尿系统感染因支配膀胱神经障碍致尿潴留细菌滋生,受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影响,需严格导尿管护理、鼓励多饮水、定期检查预防护理;肺部感染因长期卧床咳嗽反射弱分泌物积聚,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需指导呼吸咳嗽训练、翻身拍背、保持空气流通等预防护理。 一、压疮 1.发生机制:截瘫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因缺乏营养而发生坏死、溃疡。例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骨隆突处是常见的受压部位。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截瘫病人皮肤弹性差,更容易发生压疮;生活方式上,长期卧床且缺乏有效翻身护理的病人风险更高;病史中,本身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截瘫病人,皮肤修复能力弱,也易引发压疮。 3.预防与护理:定期为病人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擦拭身体;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二、泌尿系统感染 1.发生机制:截瘫病人因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停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2.影响因素:年龄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不大,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截瘫病人,导尿管成为细菌入侵的途径,增加了感染风险;生活方式中,导尿管护理不当等会促进感染发生;病史方面,本身存在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截瘫病人更易感染。 3.预防与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导尿管护理,定期更换尿袋;鼓励病人多饮水,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少细菌滋生;定期进行尿常规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及时处理。 三、肺部感染 1.发生机制:截瘫病人长期卧床,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积聚在肺部,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截瘫病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更高;生活方式上,卧床且缺乏有效呼吸功能锻炼的病人,肺部排痰能力差,易导致感染;病史中,有慢性肺部疾病基础的截瘫病人,肺部感染风险增加。 3.预防与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对于病情允许的病人,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肺部淤血,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29 12:52:03
  • 中风后遗症症状

    中风后遗症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共济失调等且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有感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且与相关生活方式、基础疾病有关,有语言障碍常见失语症、构音障碍等且与大脑语言中枢受累及年龄等有关,有认知障碍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且与脑部神经细胞受损及长期脑部疾病史、生活方式有关,有吞咽障碍表现为进食呛咳、吞咽困难等且老年及有脑血管病史者发生率较高需注意饮食调整。 一、运动功能障碍 中风后遗症常见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即一侧肢体运动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可出现肌张力异常,如痉挛性瘫痪导致肢体僵硬、屈曲或伸展受限;还可能有共济失调,表现为肢体协调能力差,行走时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等,这与脑部控制运动的神经通路受损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脑部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如老年患者因基础健康状况可能使恢复更缓慢。 二、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会出现偏身感觉减退,即身体一侧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的感知能力下降;也可能有感觉过敏,对正常刺激产生过度强烈的感觉反应,这是由于中风损伤了感觉传导通路,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可能因血管损伤风险增加更易出现感觉障碍相关后遗症,且病史中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感觉神经的血液供应,加重症状。 三、语言障碍 常见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语言但不能准确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不能理解语言)、混合性失语等;还可能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语速异常等,语言功能受损与大脑语言中枢受累相关,年龄较大患者因脑部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语言障碍恢复可能更困难,女性和男性在语言功能恢复上无绝对差异,但个体差异受脑部损伤具体区域影响显著。 四、认知障碍 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下降,难以记住近期发生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关注度降低;执行功能障碍,如难以完成复杂的日常任务等,认知功能受影响与脑部神经细胞受损导致信息处理和存储功能异常有关,有长期脑部疾病史的患者认知障碍风险相对更高,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缺乏脑力活动的人群可能在认知功能维持上更易出现问题。 五、吞咽障碍 表现为进食时呛咳、吞咽困难,食物易滞留于咽部或食管,这是因为控制吞咽的神经和肌肉功能受损,老年患者因吞咽相关肌肉功能退化及脑部调节能力减弱,吞咽障碍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有脑血管病史者因神经损伤更易出现该症状,需特别注意饮食调整以避免误吸等危险情况。

    2025-10-29 12:50:55
  • 睡眠型癫痫怎么治疗

    睡眠型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需依类型和具体情况选合适抗癫痫药且遵医嘱;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且病灶定位明确者,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需特殊考虑;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规律、避免诱发因素;还需定期随访,医生据病情调整方案,患者要反馈发作情况。 一、药物治疗 睡眠型癫痫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癫痫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例如,对于部分性发作相关的睡眠型癫痫,常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全面性发作相关的可能会用到丙戊酸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来控制癫痫发作,其选择和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癫痫病灶定位明确,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病灶局限且不在重要功能区的患者可能适合手术。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因为儿童的脑功能还在发育中,手术可能对其未来的认知、运动等功能产生影响。女性患者在手术前后需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手术对生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风险会增加,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 三、生活方式调整 1.睡眠规律: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对睡眠型癫痫患者非常重要。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建议7-9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例如婴幼儿可能需要12-15小时的睡眠。 2.避免诱发因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饮酒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饮酒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增加发作风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都应避免饮酒。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上夜班的人群,需要尽量调整作息,减少睡眠型癫痫的发作几率。 四、定期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医生会通过复查脑电图等检查手段来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随访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反馈癫痫发作的频率、发作形式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优化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癫痫发作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及时与医生沟通。女性患者要告知医生月经周期等情况对癫痫发作的可能影响,以便医生综合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9 12:50:14
  • 经常脚麻怎么回事

    脚麻可因长时间不良姿势致神经受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曲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B族维生素缺乏、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引发,老年人需关注下肢血管情况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血糖监测神经功能,孕妇可适当活动避免久站,儿童出现脚麻需排查先天神经血管异常及时就医。 一、神经受压因素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翘二郎腿等,可导致坐骨神经、腓总神经等受压,神经传导受阻引发脚麻。例如,久坐时臀部压迫坐骨神经,会使神经传导异常,出现脚部麻木感,这种情况通过调整姿势、适当活动多可缓解。 二、血管问题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使下肢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脚部血液供应,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引发脚麻,常伴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等表现。 2.静脉曲张: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影响脚部血液循环,进而出现脚麻,患者多有下肢静脉迂曲、扩张等体征。 三、代谢疾病影响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和血管,引发对称性脚麻,常伴随脚部感觉减退、刺痛等,需通过血糖监测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辅助诊断。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致代谢减慢,可出现脚麻等代谢紊乱相关症状,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 四、营养缺乏因素 B族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神经功能,长期素食、节食人群易缺乏B族维生素,进而引发脚麻,通过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症状。 五、神经系统疾病 1.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累及周围神经,表现为脚麻、肢体无力等,病情进展可能累及呼吸肌,需及时就医。 2.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炎等病变影响神经传导,可导致脚麻,常伴有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平面等体征。 六、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抑郁药等具神经毒性副作用,可能引发脚麻,用药过程中出现该症状需告知医师调整用药。 七、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致躯体化症状,出现脚麻,但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考虑心理因素,可通过心理评估辅助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血管退行性变风险高,需关注下肢血管情况,定期体检筛查动脉硬化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神经功能,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 孕妇: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血管,易出现脚麻,可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 儿童:脚麻较少见,若出现需排查先天性神经血管异常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025-10-29 12:48:23
  • 怎么治疗面瘫

    面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用神经营养药)、物理治疗(超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康复治疗(发病一周后做面肌运动训练、辅以面部按摩),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且符合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权衡药物影响选物理等手段、老年人综合评估基础病,患者治疗中要面部保暖、心情舒畅、保证睡眠。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可减轻面神经水肿,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抗病毒药物:若面瘫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情恢复。 3.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能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 二、物理治疗 1.超短波透热疗法:急性期可在茎乳孔附近进行超短波透热疗法,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2.红外线照射:通过红外线照射面部相应区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辅助缓解面瘫症状。 3.局部热敷:发病早期可适当进行面部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三、康复治疗 1.面肌运动训练:发病1周后可开始面肌的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患者对着镜子做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通过主动运动锻炼面肌功能。 2.面部按摩:辅以面部按摩,用手指轻柔按摩面部肌肉,从患侧开始,按一定方向进行按摩,促进面部肌肉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四、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且面神经电图示神经变性达90%以上的患者,可考虑面神经减压术等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减压缓解面神经受压情况,改善预后,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评估后决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面瘫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反应。 2.孕妇:孕妇面瘫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和康复手段,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面瘫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同时注重面部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面瘫患者自身:治疗期间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面瘫的康复。

    2025-10-29 12:47: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