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脑萎缩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

    脑萎缩可致认知功能逐步减退表现为近远期记忆下降、计算力判断力减退,运动方面有步态异常、肢体震颤、肢体无力及精细动作困难,精神行为上易情绪波动、出现幻觉妄想,语言早期找词困难说话不流利后期发展为失语,儿童脑萎缩明显影响智力运动发育,老年人易使基础病加重且步态异常易致跌倒,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进展更快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一、认知功能障碍 脑萎缩可导致认知功能逐步减退,首先常见近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难以回忆刚刚经历的事件、忘记放置物品的位置等,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会受累,如遗忘过去重要的生活经历等。同时存在计算力下降,无法准确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例如不能正确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判断力减退,对日常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如错误判断危险程度等。 二、运动功能障碍 1.步态异常: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呈现蹒跚步态,脚步拖沓,行走过程中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2.肢体震颤: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肢体震颤表现,多为静止性震颤,手部较为明显,活动时震颤可能有所减轻。3.肢体无力与精细动作困难:肢体肌肉力量逐渐减弱,导致活动受限,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如握笔写字、系纽扣等操作变得困难。 三、精神行为异常 1.情绪波动: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不安等情绪状态,情绪变化较为频繁且难以自我控制。2.精神症状:可能出现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人物等;也可出现妄想,坚信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观念,例如无端怀疑他人迫害自己等。 四、语言障碍 早期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难以准确找到所需词汇来表达想法,说话不流利。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失语,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自身需求或理解他人语言内容。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脑萎缩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还会明显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水平低于同龄人,运动发育迟缓,如坐、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阶段。需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康复评估与干预。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多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萎缩可能使其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加重,且老年人行动能力相对较弱,脑萎缩导致的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更易引发跌倒等意外情况,需加强照护,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酗酒、吸烟的人群,脑萎缩进展可能更快,相关症状出现更早且更严重,这类人群应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脑萎缩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2025-10-29 12:36:53
  • 大脑缺氧如何解决

    大脑缺氧时首要转移至通风良好处脱离缺氧源,按轻重选鼻导管、面罩或高浓度吸氧等方式并注意特殊人群特殊性,针对病因施治,儿童需保呼吸道通畅、转运中监测生命体征并遵儿科用药规范,老年要综合基础病、监测指标、加强护理调整治疗方案。 一、迅速脱离缺氧环境 1.转移至安全区域:当发现有人出现大脑缺氧迹象时,首要步骤是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中,避免继续暴露在缺氧源处,如密闭空间、一氧化碳泄漏环境等,防止缺氧进一步加重。 二、纠正缺氧状态 2.吸氧治疗:根据大脑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对于轻度缺氧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1~2升/分钟;中度缺氧可选用面罩吸氧,氧流量通常为4~6升/分钟;重度缺氧可能需要高浓度吸氧或机械通气辅助吸氧。需注意不同人群吸氧的特殊性,例如新生儿大脑缺氧时,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避免高浓度氧导致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后果;老年人若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吸氧时要循序渐进,密切观察氧合情况。 三、治疗原发病 3.针对病因施治:明确导致大脑缺氧的原发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若大脑缺氧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如心肌梗死导致心输出量减少,需采取改善心脏功能的措施;若是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发通气不足,要积极处理呼吸系统病变,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缓解气道梗阻;对于因溺水、窒息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大脑缺氧,除纠正缺氧外,还需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以恢复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4.儿童群体:儿童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大脑缺氧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且恢复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当儿童出现大脑缺氧情况时,应第一时间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转运至医疗场所,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吸氧等干预措施,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能解决问题的方式,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5.老年群体: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大脑缺氧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状况。在纠正缺氧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吸氧或治疗原发病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相对较差,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关注其整体身体状况的变化,逐步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安全有效地改善大脑缺氧状况。

    2025-10-29 12:36:07
  •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保证孩子摄入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选汞含量低深海鱼等)的食物、充足优质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食物,开展词汇联想、物品回忆等趣味性记忆游戏并构建规律学习复习节奏,保障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充足睡眠时间,营造安静有序环境并通过互动促进记忆,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方式提升记忆力,记忆力差且怀疑有疾病因素时及时就医遵专业干预建议。 一、营养支持 1.关键营养素摄入:保证孩子摄入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食物,如深海鱼类(需注意选择汞含量低的品种,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高汞鱼类),DHA有助于大脑细胞的发育与功能维持,对记忆力提升有积极作用;提供充足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蛋、牛奶、豆类等,蛋白质是构成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为大脑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麦制品、绿叶蔬菜等,B族维生素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过程,对记忆相关的神经功能有良好影响。 二、认知训练 1.记忆游戏引导:设计趣味性记忆活动,例如词汇联想游戏,让孩子将新学词汇与熟悉事物建立联系;开展物品回忆游戏,通过展示一组物品后让孩子复述内容,锻炼瞬时记忆与保持记忆能力;2.规律学习模式构建:协助孩子建立固定的学习复习节奏,如每天固定时段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利用间隔重复原理强化记忆巩固,帮助大脑形成稳定的记忆存储机制。 三、睡眠保障 充足睡眠对儿童记忆力发展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日睡眠时长保持在11~13小时,学龄儿童保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良好的睡眠质量能显著提升记忆的保留与提取效率。 四、环境营造 1.营造安静有序环境:为孩子打造安静、整洁且干扰少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减少外界因素对孩子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分散;2.积极互动促进记忆:家长可通过与孩子进行故事讲述、提问交流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活动,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与记忆,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孩子对信息的理解与存储。 五、特殊人群提示 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方式提升记忆力,避免随意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改善记忆力药物,若孩子记忆力差情况持续且怀疑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营养代谢障碍等可能影响记忆力的疾病因素时,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评估诊断,严格遵循医生依据科学检查结果给出的针对性干预建议,确保干预措施科学合理且符合儿童健康安全原则。

    2025-10-29 12:34:24
  •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如何鉴别

    偏头痛与三叉神经痛可从疼痛特点、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鉴别,偏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痛,发作前有先兆,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头部影像学多无特异性异常;三叉神经痛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突发突止,日常动作可诱发,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头部影像学主要排除继发性,儿童、老年患者鉴别有特点,患者还需注意避免各自诱发因素,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一、疼痛特点 偏头痛:多为单侧头部疼痛,可呈搏动性,疼痛程度中等或重度,常因日常活动如走路、爬楼梯等加重,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视觉先兆(闪光、暗点等)、感觉先兆(肢体麻木等),发作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期至中年期。 三叉神经痛: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为突发的、短暂的、剧烈的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疼痛,疼痛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2分钟,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日常动作可诱发疼痛,疼痛极为剧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神经系统检查 偏头痛:在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但长期频繁发作的偏头痛患者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如双侧颞动脉搏动可能不对称等,一般不会有明确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三叉神经痛: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通常正常,但在疼痛发作时可能会出现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等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偏头痛: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一般无特异性异常,在发作期可能会有局部脑血流的改变等,但这些改变多为功能性改变,在影像学上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三叉神经痛:头部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对于儿童患者,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相对较少见,但鉴别要点与成人相似,不过儿童偏头痛的先兆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对于老年患者,要更加注重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偏头痛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特定食物(奶酪、巧克力等)、睡眠不足等,三叉神经痛患者要注意避免诱发疼痛的动作。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鉴别时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2025-10-29 12:33:43
  • 帕金森有脑干细胞移植吗

    帕金森病脑干细胞移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存在干细胞来源、移植后存活分化及免疫排斥等挑战,临床未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和康复治疗,老年和儿童患者应用需谨慎权衡。 脑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有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理论上可能为补充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新途径。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限制,例如干细胞的来源、移植后的存活、分化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尚待解决。 面临的挑战 干细胞来源问题:干细胞的来源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等。胚胎干细胞的获取涉及伦理争议;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研究来保障。 移植后的存活与分化:即使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其能否成功存活并分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关键。目前的实验研究显示,移植后的干细胞存活效率较低,分化为功能正常神经元的比例也不高。 免疫排斥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将移植的干细胞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这会影响干细胞移植的效果,甚至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临床应用现状 目前脑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还未广泛应用。虽然有一些临床试验在开展,但总体来说,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期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对于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替代疗法等)、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基础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通过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等,但存在药物疗效逐渐减退等问题,康复治疗则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等。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在考虑任何治疗方案时都需要更加谨慎权衡利弊。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于手术等有创性治疗(如干细胞移植可能涉及的手术操作)的耐受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与年轻患者不同。在进行相关研究或考虑治疗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最大利益。而对于儿童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几乎没有,因为儿童帕金森病相对罕见,且从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伦理等多方面考虑,儿童患者不适合将干细胞移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以药物等相对成熟且安全的方式进行初步干预和管理等。

    2025-10-29 12:31: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