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睡觉胳膊麻怎么办

    胳膊麻可通过改变睡姿、适当活动、治疗相关疾病、改善生活环境来解决。改变睡姿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适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等疾病需就医治疗,同时要保持睡眠环境温度适宜。 措施:尝试调整为舒适且不易压迫胳膊的睡姿,如仰卧时可在胳膊下垫个薄枕头,保持胳膊处于自然放松不被挤压的状态。不同年龄段人群睡姿调整需考虑自身身体特点,儿童骨骼等处于发育阶段,合适睡姿有助于身体正常发育;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习惯和身体状况选择。 适当活动 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胳膊血液循环不畅会引起麻。比如久坐伏案工作时胳膊长时间不动,就可能出现麻的情况。 措施:定时起身活动胳膊,做简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过度剧烈活动造成损伤;成年人可根据工作性质定时安排活动时间。 治疗相关疾病 颈椎病: 原因:颈椎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胳膊麻,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年龄人群患颈椎病原因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与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中老年人可能与颈椎退变有关。 措施:如果怀疑是颈椎病导致胳膊麻,需及时就医,通过颈椎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轻度颈椎病可通过康复理疗等缓解,如牵引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医嘱。儿童患颈椎病相对较少,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排查其他可能原因;成年人则要注意改善生活中导致颈椎病的不良习惯。 腕管综合征: 原因:腕部神经受压引起,长期用腕过度等可诱发。 措施:就医明确后,轻度患者可通过减少腕部过度活动等缓解,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不同人群治疗需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儿童较少患腕管综合征,成年人要注意工作生活中腕部的使用。 改善生活环境 原因:睡眠环境温度不适等可能影响胳膊血液循环,导致麻。比如睡眠环境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措施:保持睡眠环境温度适宜,一般室温20-25℃较为合适。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温度感受略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要注意根据季节和自身情况调整环境温度;成年人也要关注自身对环境温度的感受,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2025-10-29 12:00:31
  • 手一直很麻怎么办

    手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血液循环药物等)和手术治疗等。此外,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手部动作、适当进行手部锻炼、注意保暖、保持良好心态也有助于缓解手麻症状。 1.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在手腕部受压,可能导致手部麻木、疼痛。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或从事重复性手部运动的工作,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在肘部受压,也会引起手部麻木。症状可能逐渐加重。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松解神经。 3.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或增生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手部麻木。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无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镇痛药、神经营养药),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压所致。除了手部麻木,还可能有手臂疼痛、无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可能损害周围神经,导致手部麻木。还可能伴有足部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依帕司他)、改善血液循环药物等。 6.脑血管疾病:脑部血管病变也可能引起手部麻木,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7.其他原因:营养不良、中毒、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手部麻木。 如果手部麻木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手部动作,适当进行手部锻炼,注意手部保暖。

    2025-10-29 11:58:30
  • 继发性癫痫正确的治疗方案

    继发性癫痫需先明确病因,通过详细检查找原发疾病,再依发作类型等选药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符合指征者可手术,儿童、育龄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因诊断 详细检查:通过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等多种手段,精准查找引起继发性癫痫的原发疾病,像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都可能是病因,不同病因的诊断依据和表现各有特点,例如脑肿瘤在影像学上可呈现特定的占位性病变影像。 二、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癫痫发作类型、患者个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来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比如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全面性发作可能选用丙戊酸钠等。药物的选择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确保药物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且副作用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治疗原发疾病:若病因是脑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等相应治疗;若是脑血管畸形,可能根据情况采取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进行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部分患者癫痫发作可能得到改善。 四、手术治疗 手术评估与选择:经过严格评估,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药物难治性继发性癫痫且能明确癫痫病灶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癫痫病灶切除术等,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癫痫病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上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还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 育龄女性患者:需考虑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等风险,在备孕和孕期要与医生充分沟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加强孕期监测。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药物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调整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2025-10-29 11:57:37
  • 最近失眠多梦怎么回事

    失眠多梦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健康问题、药物或物质、个人生物钟和精神障碍等。可尝试建立规律作息、创造舒适环境、避免刺激性活动、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进行放松活动、避免午睡时间过长、尝试助眠方法等改善睡眠。如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心理因素:近期生活中的压力、焦虑、紧张或兴奋等情绪可能导致失眠多梦。例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问题、重大生活事件等。 2.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午睡时间过长、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咖啡因或酒精的摄入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 3.环境因素: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噪音、温度不适、光线过强等,也可能干扰睡眠,引起失眠多梦。 4.健康问题:某些身体疾病或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失眠多梦,如疼痛、呼吸问题、消化不良、荷尔蒙失衡等。 5.药物或物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睡眠,如某些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等。此外,滥用咖啡因或其他物质也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6.个人生物钟:有些人的生物钟可能与常规的睡眠时间不匹配,导致难以入睡或睡眠中断。 7.精神障碍:某些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可能与睡眠问题相关。 如果您最近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 3.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或进行刺激性的活动。 4.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 5.进行放松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温水浴,帮助放松身心。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7.尝试一些助眠的方法,如听柔和的音乐、阅读书籍或进行深呼吸练习。 如果失眠多梦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心理调适,对于改善睡眠也非常重要。

    2025-10-29 11:56:51
  •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脑血管疾病分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多与慢性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出血性主要由高血压合并脑内小动脉硬化破裂所致;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病因含遗传、脑部损伤,诱因有发热等,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致多巴胺分泌减少发病,有静止性震颤等症状,与年龄、遗传、环境相关;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是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与大脑神经细胞退变等有关,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减退,危险因素有遗传等。 一、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脑梗死为例,其发病多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密切相关,年龄≥50岁人群风险显著升高,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从而诱发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脑出血为例,主要由高血压合并脑内小动脉硬化破裂所致,高血压病史是关键危险因素,血压控制不佳时易突发脑出血。 二、癫痫 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如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脑部损伤(如新生儿窒息、颅脑外伤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可诱发癫痫发作,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 三、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而发病,典型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发病与年龄增长、遗传易感性及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相关,随着病情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是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与大脑神经细胞退变、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有关,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均会产生重大影响,遗传因素、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2025-10-29 11:55: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