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按压太阳穴疼是怎么回事

    按压太阳穴疼痛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局部肌肉紧张、过度疲劳)、病理性因素(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眼部疾病、颅内病变)及其他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若频繁出现或疼痛剧烈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一)局部肌肉紧张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会使头部周围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包括太阳穴附近的肌肉。肌肉持续紧张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按压时引发疼痛。例如,成年人长时间低头工作后,太阳穴周围肌肉紧张概率增加,按压时易出现疼痛。儿童若长时间歪头看书等,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二)过度疲劳 长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太阳穴部位可能对按压敏感而产生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过度疲劳出现该情况,年轻人长期熬夜工作学习、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等都可能引发。 二、病理性因素 (一)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可能出现太阳穴部位疼痛,按压时疼痛可能加重。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与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都可能参与其中。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偏头痛,可能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段偏头痛患者均有,儿童期也可能发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太阳穴区域搏动性疼痛等。 (二)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常表现为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样疼痛,可累及太阳穴部位。其发生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密切相关,也与肌肉紧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易出现,比如工作压力大的成年人、学习压力重的青少年等。 (三)眼部疾病 如青光眼,眼压升高可导致眼部及周围疼痛,包括太阳穴部位。青光眼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人发病情况,除眼压升高外,遗传、用眼习惯等因素也有影响。另外,近视、散光等眼部屈光不正问题,若未及时矫正,长期用眼后可能引发眼部疲劳,进而牵涉到太阳穴部位疼痛,各年龄段因用眼不当出现屈光不正的人群都可能受影响。 (四)颅内病变 某些颅内病变,如颅内肿瘤、脑出血等,也可能引起太阳穴部位疼痛,但这类情况相对少见。颅内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脑出血多发生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人因血管畸形等原因发病。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突然暴露在过强光线、寒冷刺激等环境中,可能引起太阳穴部位血管收缩或神经调节异常,按压时出现疼痛。不同环境因素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比如寒冷天气中未做好保暖的人群易受寒冷刺激影响,强光下户外活动时间长的人群易受光线影响。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太阳穴疼痛,如降压药等。服用降压药的人群需关注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服用多种药物时更要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如果按压太阳穴疼痛频繁出现或疼痛剧烈、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30 17:59:13
  • 癫痫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癫痫患者需保证作息规律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均衡营养避免诱发食物,发作时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不强行按压并记录情况,要严格按医嘱用药注意不良反应,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强光强声刺激,还需定期复诊。 一、日常生活管理 作息规律:癫痫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长建议保持在7-9小时左右,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大脑神经功能,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儿童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需12-14小时睡眠,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适度,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诱发癫痫。例如成年人连续熬夜加班、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劳作等情况都需避免,儿童患者则要注意不要让其进行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活动,如过度奔跑、长时间学习等。 饮食方面: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等,蔬菜每天摄入量建议在300-500克,水果在200-350克。 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食物,如辛辣刺激食物、过甜过咸的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饮品,像咖啡、浓茶等应避免饮用,儿童患者尤其要注意,因为其对咖啡因等刺激物质更为敏感。 二、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当患者癫痫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轻地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必要时可以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等。 不要强行按压患者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应记录发作的时间、表现等情况,为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用药方面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随意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频率增加或加重病情。不同年龄的患者用药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需根据体重、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四、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大喜、大悲、过度紧张等情绪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要关注其情绪变化,儿童患者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出现情绪问题,家长要多给予关心和疏导;成年人则要注意调节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强光、强声刺激:强烈的光线刺激,如闪光灯、强光照射等,以及嘈杂的声音环境都可能成为癫痫发作的诱因。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儿童患者在外出时要注意避免去光线过强或过于嘈杂的场所,如迪厅等。 五、定期复诊 癫痫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一般建议每隔1-3个月复诊一次,通过复诊可以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30 17:57:49
  • 眩晕症吃什么好

    为缓解眩晕,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以及清淡易消化、具改善循环作用的食物来实现。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谷类豆类等;富含镁的有坚果、绿叶蔬菜,富含钙的有牛奶、豆制品;眩晕发作时选米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黑木耳、洋葱等具改善循环作用的食物也可适当食用,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术后患者等可依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相应食物来辅助缓解眩晕。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很重要,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例如,维生素B12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缺乏可能与眩晕相关。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很多,像橙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每天可以适量食用1-2个;谷类、豆类、瘦肉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保证每日摄入一定量的这类食物,如每天吃50-100克的全谷类食物。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其均衡摄入各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中神经系统等的营养需求;孕妇出现眩晕时,也应注重此类食物的补充,因为合适的维生素摄入有助于维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态。 二、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一)镁 镁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缺乏镁可能影响神经功能进而导致眩晕。坚果类食物如杏仁、腰果等富含镁,每天可吃10-15克;绿色蔬菜如菠菜等也是镁的良好来源,每餐可搭配100克左右的菠菜等绿叶蔬菜。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要注意保证镁的摄入,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食物来补充;有妊娠反应的孕妇如果出现眩晕,也可适当增加这类食物摄入,但要注意食用量和自身耐受情况。 (二)钙 钙对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缺钙可能引起肌肉痉挛等,进而与眩晕相关。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豆制品如豆腐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每餐可摄入100克左右的豆腐。儿童正处于骨骼发育阶段,充足的钙摄入很重要,能保障神经系统等正常功能;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钙流失加快,容易出现眩晕等情况,更应注重钙的补充。 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眩晕发作时,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米粥,每天可食用1-2碗,其容易消化,能为身体提供能量;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可煮成清汤面,每次吃100-150克。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的眩晕患者,更要注意选择这类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术后的眩晕患者身体较为虚弱,也适合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来促进身体恢复。 四、具有改善循环作用的食物 某些食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眩晕。例如,黑木耳含有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每天可吃10-15克的黑木耳,可凉拌或煮汤;洋葱也有一定的改善循环作用,每餐可摄入50-100克的洋葱,可炒食等。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导致眩晕的患者,这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辅助改善循环状况;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弱,适当食用这类食物对维持身体正常循环有帮助。

    2025-10-30 17:56:39
  • 三叉神经痛布洛芬治疗好吗

    布洛芬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止痛作用,可在轻中度患者短期缓解症状,但有局限性,无法根治病因,还可能有副作用,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三叉神经痛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规范治疗。 一、布洛芬对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但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纯依靠布洛芬止痛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在一些轻中度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短期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但这并非针对病因的治疗。 二、布洛芬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 (一)部分患者的缓解情况 对于一些轻中度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布洛芬可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例如,在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约有30%-50%的轻中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服用布洛芬后,疼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疼痛程度有所降低,发作频率也可能会有短暂的减少。但这只是相对有限的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叉神经痛的问题。 (二)与其他治疗的对比 然而,布洛芬不能替代三叉神经痛的规范治疗方法,如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的正规使用,也不如手术治疗(如微血管减压术等)针对病因的效果。与卡马西平相比,布洛芬的止痛持续时间较短,止痛强度相对较弱,对于中重度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单独使用布洛芬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三、不同人群使用布洛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情况 (一)成人情况 成人使用布洛芬时,一般轻中度三叉神经痛可以尝试短期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大量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胃溃疡等)、肾功能损害等。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成人患者,使用布洛芬时要更加谨慎,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 (二)儿童情况 儿童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且儿童使用布洛芬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布洛芬的代谢和排泄与成人不同,低龄儿童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如引起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出血等。所以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使用布洛芬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儿童患者如果出现类似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儿童的安全治疗方案。 四、布洛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局限性 (一)无法根治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包括血管压迫、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布洛芬不能解决这些病因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的因素,所以不能作为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二)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风险 长期或不规范使用布洛芬可能带来多种副作用。除了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外,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倾向。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总之,布洛芬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存在局限性,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三叉神经痛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规范的治疗。

    2025-10-30 17:55:17
  • 脑血栓的症状

    神经系统相关典型症状有运动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无力等)、感觉异常(一侧面部等麻木等)、言语障碍(说话含糊等);脑部受损相关症状包括头痛与呕吐(颅内压升高致)、意识障碍(轻为嗜睡重为昏迷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群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就医,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复杂或恢复慢,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症状出现急骤需改不良生活方式及时就医。 一、神经系统相关典型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肢体(如上肢或下肢)突然无力、活动不灵活,可出现持物掉落、行走时单侧肢体拖地等情况,这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导致支配该肢体运动的神经传导受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但一旦出现需高度警惕;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血管病变基础上更易突发运动功能异常。 2.感觉异常:一侧面部、手部或足部出现麻木感,部分患者还可能有针刺样感觉,这是脑部感觉传导区域受损所致,性别差异上无明显特异性,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高盐饮食者因血管负担重,更易出现感觉异常相关症状。 3.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吐字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不能说话或理解他人语言困难,是语言中枢相关脑组织缺血受损引发,年龄较大者血管老化更易影响语言中枢功能,进而导致言语障碍更易发生。 二、脑部受损相关症状 1.头痛与呕吐:多因颅内血管堵塞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从而出现头痛,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伴随呕吐症状,呕吐多为喷射性,这在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因血压波动易加重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表现可能更突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下降,颅内压变化时头痛呕吐症状可能不典型。 2.意识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嗜睡,即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唤醒后能配合简单交流但很快又入睡;重者可出现昏迷,对呼唤、疼痛刺激等均无明显反应,这与脑缺血缺氧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基础病史为心脏病的患者,栓子脱落更易导致广泛脑缺血,意识障碍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三、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老年人群: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肢体轻度乏力等,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相关表现而延误就医,需家属密切观察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变化,如原本能独立行走突然出现行走不稳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2.有基础病史人群: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栓时,血压波动可能加重脑部缺血,症状可能更复杂;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基础,脑血栓后恢复相对更慢,且高血糖环境易促进血栓进展,需在控制基础病的同时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阶段,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血管状态,发生脑血栓时症状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仍符合上述神经系统及脑部受损相关表现特点。 3.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者,血管受损严重,发生脑血栓时症状出现可能更急骤,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强调这类人群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脑血栓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争分夺秒就医。

    2025-10-30 17:53: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