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老人患脑梗塞有哪些治疗意义的仪器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梗塞患者脑血管状态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脑部细微结构早期诊断脑梗塞明确病灶等情况,高压氧舱可提高舱内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进恢复但需评估老人心肺功能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功能障碍但需考虑老人耐受情况。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指标,评估脑梗塞患者脑血管的状态,如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痉挛或血流速度异常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其操作非侵入性,便于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二、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脑部细微结构,对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更早发现缺血病灶,明确脑梗塞病灶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区分新旧病灶,有助于医生精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尤其在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中优势显著,能比CT更早发现病灶。 三、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通过提高舱内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血氧弥散距离,改善脑缺氧状态。脑梗塞患者常存在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高压氧舱治疗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脑水肿,加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但需注意老人使用高压氧舱时需评估心肺功能等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针对脑梗塞后出现的运动、认知等功能障碍,通过特定的磁刺激参数,刺激大脑相应区域,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变,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在脑梗塞的康复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使用时需考虑老人的耐受情况等因素。

    2025-10-29 11:21:02
  • 癫痫是否一定要服药

    癫痫是否服药需视情况而定。首次发作无明确诱因者需评估后定;有明确诱因发作的,去除诱因后仍发则需服药;反复发作者大多需服药,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期癫痫患者也需依情况规范用药。 首次发作且无明确诱因的情况 部分首次发作的癫痫患者,若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如仅因一次头部外伤后短暂出现癫痫发作,在密切观察下,可能先不急于立即服药。但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癫痫病灶等情况,若后续再次发作,则通常需要开始规范服药。 对于儿童首次癫痫发作,要综合考虑发作类型、脑电图等检查结果。如果是良性癫痫综合征相关的首次发作,可能有不同的处理策略,但也并非绝对不服药,需严格遵循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的方案。 有明确诱因的癫痫发作 某些由明确可逆诱因引起的癫痫发作,如酒精戒断、药物滥用等导致的癫痫发作,在去除诱因后,可能不需要长期服药。但需要密切监测,若诱因去除后仍有发作,则可能需要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于因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儿童,若属于单纯性高热惊厥转变而来且无其他癫痫高危因素,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暂不服药,但要密切随访,根据后续发作情况决定是否用药。 反复癫痫发作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一旦确诊为癫痫且有反复癫痫发作,通常需要服药治疗。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发作对大脑功能的损害等。例如,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常见的癫痫类型,一般需要规范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病情。 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癫痫患者,需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并规范用药;对于妊娠期癫痫患者,需要权衡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以及癫痫发作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既要控制癫痫发作,又要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

    2025-10-29 11:19:39
  • 面瘫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面瘫患者需进行眼部护理保持清洁用生理盐水等预防感染,面部护理要保暖防护、适度按摩,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依人群调整,心理护理关注情绪给予支持安慰讲解病情并配合儿童、疏导老人。 一、眼部护理 面瘫患者常出现眼闭合不全的情况,易导致角膜暴露、感染等问题。需保持眼部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预防感染,夜间可佩戴眼罩或涂抹眼药膏(如红霉素眼药膏等)保护角膜,避免角膜干燥受损,儿童患者操作时需轻柔,防止损伤眼部。 二、面部护理 1.保暖防护: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防止面部受寒冷刺激加重病情,尤其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更要加强面部保暖措施; 2.适度按摩: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面部轻柔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对面部肌肉造成损伤,儿童进行面部按摩时需由家长或专业医护人员把控力度和方式。 三、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均衡,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面部不适或影响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因咀嚼等问题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中糖分等的摄入。 四、心理护理 面瘫可能影响患者外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讲解病情及恢复过程,增强其康复信心,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需由家长配合,通过安抚、鼓励等方式帮助其保持积极心态,老年人可能因对疾病恢复担忧产生负面情绪,需耐心沟通疏导。

    2025-10-29 11:18:52
  • 两边脸发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致两边脸发麻的因素包括神经系统问题和颈部问题等,神经系统问题中脑卒中与年龄性别相关、发病是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致脑组织缺血受损,面神经炎由受凉疲劳诱发、因面神经发炎水肿致面肌瘫痪;颈椎病因长期不良姿势等致颈椎病变压迫颈部神经放射至面部;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损伤神经纤维所致;还有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引起两边脸发麻。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生,男性和女性风险有所不同,一般50岁以上人群需格外警惕。例如,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脑卒中风险可能会上升。 发病机制: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受损,影响神经传导,可能引起两边脸发麻,常还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 面神经炎: 生活方式因素:受凉、疲劳等可能诱发,比如长时间吹冷风、过度劳累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 发病机制:面神经发炎水肿,影响面部神经功能,可出现两边脸发麻,同时可能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等表现。 颈部问题 颈椎病: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的人群易患,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逐渐升高。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等导致颈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压迫颈部神经,可放射至面部引起发麻。 其他因素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病史因素: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可能出现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包括脸部麻木在内的多种神经症状。 药物副作用: 用药因素:某些药物可能有引起脸部麻木的副作用,如抗癫痫药等,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两边脸发麻,需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29 11:16:53
  • 脑供血不足是什么意思

    脑供血不足是因脑动脉硬化引发的血液供应障碍,其症状多样,检查方法多样,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保持良好心态等。 1.症状: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较为多样,常见的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听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检查:如果怀疑有脑供血不足,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 3.治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作息规律等,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脑供血不足。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扩张剂等,以改善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脑血管狭窄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血管内介入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4.预防:脑供血不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是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需要注意的是,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如果出现疑似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人群是脑供血不足的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咨询。

    2025-10-29 11:16: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