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如何治疗中老年人的失眠问题

    中老年人失眠可通过调整规律作息构建稳定生物钟、优化安静昏暗且温度适宜的卧室环境、进行深呼吸或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来改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病情,可通过参与心理咨询、社交活动调节心理压力,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谨慎选药并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身体反应,治疗时要考虑个体差异,有基础疾病者定期监测,心理压力大者持续关注情绪,用药留意对肝肾功能影响且不适及时就医。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睡眠卫生习惯调整:中老年人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于21:00-22:00间上床,晨起时间维持相对固定,即便周末亦不宜大幅改变作息,以此构建稳定生物钟,助力睡眠节律调整。 2.睡眠环境优化:确保卧室环境安静、光线昏暗、温度保持在18~25℃,同时避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相关活动,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外界因素对睡眠的干扰。 3.放松训练实施:可采用深呼吸训练,缓慢深吸气使腹部膨胀,再缓慢呼气,重复10~15分钟,每日数次,帮助放松身心;也可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头部开始,依次紧绷和放松面部、颈部、肩部等肌肉群,每个部位持续5~10秒,缓解身体紧张状态。 二、基础疾病管理 中老年人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病情。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合理范围,平稳的血压水平有助于改善睡眠;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综合方式稳定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睡眠质量。 三、心理因素调节 中老年人易因退休、家庭关系等产生心理压力,可通过参与心理咨询,如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加入社区兴趣小组、与老友聚会等,丰富生活内容,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改善失眠状况。 四、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若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考虑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选用对睡眠结构影响小、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药物,且要充分关注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严格遵循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的要求,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中老年人失眠治疗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有基础疾病者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确保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心理压力较大者要持续关注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用药时要特别留意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人文关怀的角度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7 11:51:27
  • 肌无力能治好吗

    肌无力能否治好取决于多种因素,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临床缓解但也有病情反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老年患者各有特点,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一、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等,通过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来缓解症状。比如溴吡斯的明,能暂时改善肌无力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不过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让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对于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肌无力,还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在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得到调节,病情会有所好转,甚至达到临床缓解。但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手术治疗:如果是胸腺瘤引起的肌无力,手术切除胸腺瘤可能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甚至治愈。研究表明,约15%-20%的胸腺瘤合并肌无力患者在切除胸腺瘤后可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症状也会明显减轻。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手术。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肌无力多为重症肌无力,部分儿童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例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的身高、骨骼发育等,所以对于儿童患者,在治疗时会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的预后相对复杂些,与病情发现的早晚、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规范治疗等有关。如果成年患者能在早期就被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病情较重、延误治疗的成年患者,预后可能较差,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功能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肌无力时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以及肌无力治疗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使用某些治疗肌无力的药物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后果。而且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周期可能更长,预后情况也因个体差异较大。 总之,肌无力有一定的治愈可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通过规范的多学科诊疗,包括神经内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5-10-27 11:49:47
  • 末梢神经炎是什么症状

    末梢神经炎可致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及不同人群差异、感觉减退消失,运动功能障碍有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与腱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肤菲薄干燥等改变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且与相关基础病史相互影响。 一、感觉功能障碍 1.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末梢神经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患者常首先出现手指、脚趾等部位的麻木感,随后可伴有针刺感、蚁走感、烧灼样痛等,这种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病情进展时可向上蔓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肢体的不适或活动受限;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神经敏感性,感觉异常可能更明显。 2.感觉减退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肢体远端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减退甚至消失,对外部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例如难以准确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等,这在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功能逐步减退。 二、运动功能障碍 1.肌力减退:末梢神经炎会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肢体远端肌肉力量逐渐减弱,患者可能出现持物无力、行走困难等情况,尤其在病情较重时,上肢可能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如下笔、系纽扣等,下肢可能影响正常步态,出现跛行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影响日常的运动发育,如爬行、站立、行走延迟;老年患者则可能因肌力减退增加跌倒风险。 2.肌张力低下与腱反射异常:患者受累肢体常出现肌张力低下,表现为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可能较正常减弱。这种运动功能障碍在有酗酒史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患者中较为突出,长期酗酒会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进而损伤神经引发运动功能异常。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皮肤改变:患者皮肤可出现菲薄、干燥的情况,指(趾)甲也会变得粗糙、无光泽。出汗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多汗或无汗,多汗部位常见于肢端,无汗则可能导致皮肤容易干裂等问题。在有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皮肤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2.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可出现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改变,如发凉或发热,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呈现苍白或发绀等情况。这种血管舒缩功能的异常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的末梢神经炎患者中较为典型,高血糖长期损伤神经及血管,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2025-10-27 11:47:54
  •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能自行恢复吗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能否自行恢复受损伤程度、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影响,损伤轻、年轻等利于自行恢复,自行恢复需数周甚至数月,初期有面部肌肉轻度活动等表现,儿童患者需保证营养、预防眼部并发症,老年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给予康复指导,其能否自行恢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恢复中需密切关注并采取辅助措施促进。 损伤程度:如果面神经损伤较轻,存在自行恢复的可能;但如果是严重的神经离断等情况,自行恢复的概率较低。一般来说,术中对面神经的牵拉、电灼等造成的轻度损伤,神经结构未完全破坏的患者,有一定自行恢复的机会。例如,部分研究显示,轻度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功能。 患者自身状况:年龄较小的患者,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有利于面瘫的自行恢复;而年龄较大、身体基础状况较差、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自行恢复的可能性相对降低。比如,年轻患者的神经再生能力相对更活跃,相比老年患者更有可能在面神经轻度损伤后恢复。 自行恢复的时间及表现 时间范围:一般来说,面瘫后自行恢复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通常在术后1-3个月内开始逐渐观察到恢复迹象,部分患者可能在3-6个月内逐渐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例如,有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开始出现患侧眼裂闭合情况改善,口角歪斜逐渐减轻等表现。 初期表现:早期可能先出现患侧面部肌肉的轻度活动,如眨眼幅度增加、口角轻微运动等。随着时间推移,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会逐渐改善,比如闭眼时眼睑能够部分闭合且闭合力度增加,口角歪斜程度减轻等。 辅助促进恢复的情况 对于儿童患者:儿童患者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好,但仍需要密切观察。要保证患儿的营养状况良好,因为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神经的修复。同时,要注意预防眼部并发症,由于面瘫可能导致眼裂闭合不全,儿童患者容易出现眼部感染等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眼睛,如使用眼药膏、佩戴眼罩等。 对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神经修复的环境。在面瘫恢复过程中,要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康复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面部肌肉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疲劳。 总体而言,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是否能自行恢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自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并且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促进恢复。

    2025-10-27 11:46:40
  • 恶心、头晕、想吐是怎么回事

    恶心头晕想吐的原因有生理性的睡眠不足与疲劳、饥饿与低血糖、晕动症,病理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偏头痛、后循环缺血,耳科疾病的梅尼埃病,胃肠道疾病的急性胃肠炎,心血管疾病的心律失常、低血压,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考虑胃肠型感冒、颅内感染等并密切观察相关情况,孕妇严重或异常需就医排查,老年人要重点排除心脑血管意外、低血糖等严重疾病。 一、生理性原因 1.睡眠不足与疲劳:长期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头晕、想吐症状,多见于长期熬夜学习、工作的年轻人,需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及适当休息缓解。 2.饥饿与低血糖:空腹状态下血糖降低,会影响神经系统及胃肠道正常功能,引发恶心、头晕、想吐,常见于饮食不规律人群,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面包、糖果等)可改善症状。 3.晕动症:乘坐交通工具时前庭受到机械性刺激,引发前庭功能紊乱,出现头晕、恶心、想吐,常见于有乘车、船经历人群,可通过提前选择靠前平稳座位、避免阅读等方式减轻症状。 二、病理性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头晕、想吐,有偏头痛病史人群易复发,发作时需在安静避光环境休息。 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者风险较高,因脑部后循环供血不足导致头晕、恶心、想吐,需及时就医排查。 2.耳科疾病 梅尼埃病:可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常见于中青年,病因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发作时应避免活动以防摔倒。 3.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引起,除恶心、呕吐外,常伴腹痛、腹泻,饮食不注意人群易患,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 4.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低血压:可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头晕、恶心,老年人或有心血管基础病者需警惕,应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必要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出现恶心、头晕、想吐需考虑胃肠型感冒、颅内感染等,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及呕吐次数,若伴随发热、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诊。 2.孕妇:孕期因激素变化及妊娠反应可能出现此类症状,属常见生理现象,但若症状严重或伴随阴道出血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异常情况,合理调整饮食与休息。 3.老年人:需重点排除心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低血糖等严重疾病,因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减弱,症状可能不典型,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2025-10-27 11:44: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