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北京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国红,女,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北京医院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现为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曾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SCI1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癫痫病人可以生孩子吗

    癫痫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时可考虑生育需经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共同评估,病情未控制时生育风险大需先积极控病情,抗癫痫药有致畸风险可通过个体化调整用药降低影响孕妇需遵用药指导,孕期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联合产检并注意避免诱发癫痫发作的生活因素,产后要继续遵诊疗评估病情调整药物且注重情绪调节与合理安排休息照料婴儿来维持良好状态。 一、病情控制良好时的生育可行性 癫痫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如长时间无发作且脑电图等检查无明显异常)时,通常可以考虑生育。此时,癫痫对妊娠过程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在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备孕规划,确保孕期母婴安全。 二、病情未控制时的生育风险 若癫痫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孕期发生癫痫发作的频率可能增加,进而可能引发如子痫等孕期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包括增加胎儿早产、低体重等风险。因此,病情未稳定的癫痫患者不建议急于生育,需先积极控制病情。 三、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抗癫痫药物具有一定致畸风险,不同药物的致畸可能性有所差异。但通过医生对药物方案的个体化调整(如尽量选用单一药物且选择致畸风险相对较低的药物),可最大程度降低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孕妇需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四、孕期管理要点 癫痫患者孕期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进行神经内科和妇产科的联合产检,监测药物血药浓度以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保障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五、产后注意事项 产后癫痫发作风险可能发生变化,患者需继续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根据情况调整药物使用。此外,产后要注重自身情绪调节,避免产后抑郁等情况影响病情,同时合理安排休息与照料婴儿的时间,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2025-10-22 10:34:27
  • 帕金森有什么表现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有静止性震颤多为首发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搓丸样动作等、肌强直分铅管样和齿轮样伴姿势异常、运动迟缓有动作缓慢笨拙等表现及面具脸小写症、姿势平衡障碍有摆臂减消失及慌张步态;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有肢体麻木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有快动眼行为障碍和失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便秘多汗体位性低血压、精神障碍有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痴呆等。 一、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多为首发症状,常始于一侧上肢远端,表现为拇指与食指呈“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紧张或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 2.肌强直:患者肢体呈现“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或“齿轮样强直”(伴震颤时),颈部、躯干等部位肌肉受累可导致患者姿势异常。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如起床、翻身、步行、变换姿势等动作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呈现“面具脸”;书写时字体变小(小写症)。 4.姿势平衡障碍: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病情进展后出现慌张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启动,身体前倾,步伐变小变慢,难以迅速止步或转弯。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肢体麻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往往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非运动表现之一。 2.睡眠障碍:睡眠中可出现多梦、说梦话、肢体舞动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也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失眠症状。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因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多汗,以夜间睡眠时明显;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黑矇,严重时可导致跌倒,这与自主神经调节血压功能受损有关。 4.精神障碍:约半数患者伴有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虑;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10-22 10:33:39
  • 睡眠中第9小时是浅睡还是深睡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且NREM细分,第9小时处于睡眠后期呈浅睡为主因睡眠时长推进大脑活动渐活跃,儿童深度睡眠比例高于成人但第9小时也倾向浅睡需保证睡眠环境安静,成人第9小时处于后半夜浅睡占比增加受扰会影响恢复要关注自身睡眠环境及作息,老年人浅睡期比例本就高第9小时更易浅睡且可能夜间觉醒多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刺激。 一、睡眠周期基本构成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NREM又细分为1期、2期、3期(深度睡眠)。一个完整睡眠周期约90-110分钟,依次经历NREM1期→NREM2期→NREM3期→REM期,然后重复。 二、第9小时睡眠阶段分析 正常睡眠进程中,前半夜深度睡眠(NREM3期)占比较高,而后半夜浅睡(NREM1、2期)及REM睡眠比例逐渐增加。第9小时已处于睡眠后期阶段,此时深度睡眠比例显著降低,更多呈现为浅睡状态(NREM1、2期为主)。这是因为随着睡眠时长推进,身体进入循环周期的后期,大脑活动逐渐活跃,深度睡眠占比减少,浅睡阶段占比上升。 三、不同人群的睡眠阶段差异考量 儿童:儿童睡眠中深度睡眠比例高于成人,前半夜深度睡眠占比较大,但随年龄增长,后半夜睡眠结构变化规律与成人相近,第9小时对于儿童也更倾向于浅睡为主,需保证睡眠环境安静以维持良好睡眠周期。 成人:成人正常睡眠中,第9小时处于后半夜,浅睡阶段占比增加,若睡眠质量受扰,可能导致浅睡时间进一步延长,影响睡眠恢复效果,需关注自身睡眠环境及作息对睡眠阶段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睡眠浅睡期比例本就较高,第9小时更易处于浅睡状态,且可能伴随夜间觉醒次数增多,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刺激,以提升睡眠质量。

    2025-10-22 10:30:31
  • 低颅压怎么治疗

    低颅压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增加液体摄入)、药物治疗(成人可考虑用咖啡因,儿童慎用)、特殊情况处理(脑脊液漏致低颅压需针对漏口处理,伴其他疾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预防(避免快速脱水等诱因)。 增加液体摄入:鼓励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日可摄入2000-3000ml左右的液体,以补充因脑脊液丢失而减少的体液量。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液体摄入量,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咖啡因:咖啡因可以刺激脑脊液分泌,从而缓解低颅压症状。对于成人可考虑使用咖啡因,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特殊情况处理 脑脊液漏引起的低颅压:如果低颅压是由于脑脊液漏导致,可能需要针对脑脊液漏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对于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可能需要外科干预来修复漏口。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外科干预的风险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伴随其他疾病的低颅压: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低颅压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增加液体摄入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避免因液体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血压的影响。 预防措施 避免快速脱水等诱因:对于有低颅压倾向的人群,要避免快速脱水、过度换气等可能诱发低颅压的因素。比如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因脱水导致低颅压。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运动员等高强度运动人群,要注意运动中的水分补充和身体状态监测。

    2025-10-22 10:28:12
  • 面瘫如何区分急性期和恢复期

    面瘫急性期为发病后1-2周,此阶段患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等,电生理检查可见传导速度减慢;发病2周后进入恢复期,此时炎症水肿渐消,面部肌肉开始恢复运动功能,电生理检查传导速度等渐恢复,主观不适也缓解。 一、急性期的区分 (一)时间界定 面瘫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2周内。此阶段面神经炎症水肿多处于进行性加重的状态。 (二)临床表现特点 1.面部症状表现 患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患者不能做皱眉、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例如闭眼时,患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即贝尔征阳性。 面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初期出现患侧耳后、乳突区疼痛,疼痛可向同侧面部、颈部放射。 电生理检查方面,发病10天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见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患侧与健侧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面神经相对较细,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更迅速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基础疾病等因素,恢复相对缓慢,但急性期的界定主要依据时间和病理生理过程。 二、恢复期的区分 (一)时间界定 面瘫发病2周后进入恢复期。此时面神经的炎症水肿开始逐渐消退,神经轴突开始再生。 (二)临床表现特点 1.面部症状表现 患侧面部肌肉开始出现运动功能恢复的迹象,可能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部分患者可以闭合部分眼睑,鼓腮时漏气情况有所改善。 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逐渐恢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升高。儿童在恢复期可能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也需根据个体差异;老年患者虽然恢复相对缓慢,但仍会有逐渐改善的趋势,此阶段要注意避免面部再次受寒冷等刺激,以免影响恢复进程。 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疼痛症状多已减轻或消失,面部的不适感逐渐缓解。

    2025-10-22 10:27: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