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围产保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肥胖打鼾,免疫系统疾病,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等危重症的急救。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国莉,女,1974年生,回族。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硕连读),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临床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2013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0年余。熟练掌握围产保健的基本流程及原则;能够熟练处理妊娠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产程有较丰富的经验;对产科的疑难重症病例如妊娠合并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处理有一定的经验。曾在瑞德斯德哥尔摩大学任访问学者,研究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复合物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医德、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任劳任怨为患者服务、业务精益求精、管理大胆而细致,在医、教、研各方面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好评。参与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关于妊高征的相关研究,组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业门诊,对妊高征、妊娠期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负责首都发展专项的相关课题研究。 对产前诊断有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基本处理原则,并对单基因遗传病及TORCH宫内感染的产前基因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部分妇产科教材的编写,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展开
个人擅长
围产保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肥胖打鼾,免疫系统疾病,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等危重症的急救。展开
  • 孕妇唐筛必须要做吗

    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目的是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虽非强制检查项目,但建议符合条件的孕妇进行,尤其是高龄、孕期有不良生活方式、有不良孕产史或家族中有唐氏综合征患者等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不进行唐筛可能无法初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错过早期诊断和干预时机。特殊人群中,小于35岁且无相关病史的孕妇可将唐筛作为常规筛查,高龄孕妇唐筛结果有局限性可选择更准确检查;有慢性疾病的孕妇要告知医生病史;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要改善生活方式,唐筛异常需积极配合进一步检查。 一、唐筛的定义和目的 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目的是通过化验孕妇的血液,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来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常伴有五官、四肢、内脏等方面的畸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通过唐筛进行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二、孕妇唐筛并非绝对必须,但建议进行 从医学角度来看,唐筛并非是强制性的检查项目,孕妇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进行。然而,基于唐筛对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性,建议所有符合条件的孕妇都进行唐筛。唐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若唐筛结果显示高风险,后续可以进一步通过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等确诊性检查来明确胎儿是否真正患病。对于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唐筛尤为必要。 1.年龄因素:孕妇年龄超过35岁,胎儿患染色体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异常的概率升高。所以高龄孕妇更应该进行唐筛,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2.生活方式因素:孕妇在孕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接触有害物质等,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此类孕妇也建议进行唐筛。 3.病史因素:孕妇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如曾孕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多次流产等,或者家族中有唐氏综合征患者等情况,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唐筛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三、不进行唐筛的潜在风险 如果孕妇不进行唐筛,就无法通过唐筛这一相对简便、经济的方法来初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若胎儿真的患有唐氏综合征而未被及时发现,出生后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后续可能错过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机,即使发现胎儿异常,处理起来也会更加棘手。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方面:对于年龄小于35岁且身体健康、无不良孕产史和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唐筛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而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唐筛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在医生建议下直接选择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更准确的检查方法。 2.病史方面: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孕妇,在进行唐筛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对唐筛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妇的整体情况来评估唐筛结果的准确性。 3.生活方式方面:孕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在进行唐筛的同时,应及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以降低胎儿患病风险。同时,唐筛结果若有异常,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2025-10-13 13:16:29
  • 20周的胎儿有多大

    怀孕20周时,胎儿双顶径约4.88cm±0.58cm、股骨长约3.35cm±0.47cm、腹围约14.80cm±1.89cm,神经系统等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孕妇腹部渐隆起,有腰酸、尿频等不适,体重渐增,需按时产检,特殊孕妇更要重视,20周左右通常有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以保障母婴健康。 怀孕20周时,胎儿双顶径约4.88cm±0.58cm、股骨长约3.35cm±0.47cm、腹围约14.80cm±1.89cm,神经系统等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孕妇腹部渐隆起,有腰酸、尿频等不适,体重渐增,需按时产检,特殊孕妇更要重视,20周左右通常有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胎儿的大小情况 1.双顶径:怀孕20周时,胎儿的双顶径平均值约为4.88cm±0.58cm,双顶径是判断胎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双顶径可以了解胎儿头部的大小,进而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 2.股骨长:股骨长平均值约为3.35cm±0.47cm,股骨长反映了胎儿大腿骨的长度,与双顶径一起综合判断胎儿的生长发育是否符合孕周。 3.腹围:腹围平均值约为14.80cm±1.89cm,腹围可以反映胎儿腹部的发育情况,通过监测腹围的变化能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营养状况等。 二、胎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情况 1.神经系统:胎儿的神经系统在20周时继续发育,大脑的沟回开始形成,神经元也在不断增殖和迁移,为后续的神经功能发育奠定基础。此时胎儿的脑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2.消化系统:胃肠道开始有了一定的功能雏形,肝脏也在继续发育,能够参与一些代谢活动。不过此时胎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具备出生后那样的消化吸收功能,需要依赖母体通过胎盘提供营养物质。 3.呼吸系统:呼吸道的结构逐渐形成,不过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进行自主呼吸,其肺部的肺泡等结构还在进一步发育中,为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做准备。 4.皮肤:胎儿的皮肤开始变得不那么透明,皮下脂肪开始少量沉积,皮肤表面覆盖的胎脂也在持续分泌,胎脂可以起到保护胎儿皮肤的作用,防止皮肤在羊水中长时间浸泡而受损。 三、与孕妇相关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1.孕妇的身体变化:怀孕20周时,孕妇的腹部会逐渐隆起,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腰酸、尿频等。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的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此时孕妇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轻身体的不适。 2.产检相关:在怀孕20周左右通常会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大排畸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详细观察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是否存在结构异常等情况。孕妇要按时进行产检,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情况能够及时被监测到。如果有特殊病史的孕妇,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可能需要增加产检的频率或进行额外的相关检查。对于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重视20周左右的产检,因为这些人群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系统超声等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怀孕20周的胎儿在大小、各器官系统发育等方面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孕妇需要通过定期产检等方式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变化,以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13 13:16:11
  • 怀孕六个月注意事项有哪些

    怀孕六个月时需注意多方面:饮食要营养充足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和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按时产检,包括测体重血压、胎心监测、超声检查等;适当活动如散步,保证充足休息,避免久站久坐;保持心理健康,调节情绪;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性生活适度且注意姿势等,若有异常情况禁止性生活。 一、饮食营养方面 怀孕六个月时,孕妇需要保证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摄入。此阶段胎儿生长发育加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构成胎儿组织器官的重要原料;还要保证维生素的充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像橙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孕妇抵抗力,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摄入足够的钙,可通过饮用牛奶、食用虾皮等方式补充,钙是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的关键元素,孕妇每天对钙的需求量约为1000-1200毫克;此外,也要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能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体重增长过快。 二、产检相关 孕妇要按时进行产检。怀孕六个月时一般会进行常规产检项目,如测量体重、血压,了解孕妇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胎心监测,通过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的心率情况,正常胎心率在110-160次/分钟,若发现胎心率异常,可能提示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等情况;还会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怀孕六个月时胎儿双顶径的平均值约为6.68厘米左右,股骨长平均值约为4.87厘米左右,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发育异常等问题。 三、身体活动与休息 孕妇可以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孕妇的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孕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9小时,良好的休息可以让孕妇的身体得到恢复,也有利于胎儿在宫内稳定生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因为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导致下肢水肿,久坐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 四、心理健康方面 孕妇在怀孕六个月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变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孕妇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时候家人要给予关心和理解,孕妇自己也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因为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 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孕妇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等,因为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避免接触化学毒物,如农药、油漆等,这些化学毒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避免吸烟和饮酒,孕妇吸烟或饮酒会增加胎儿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等的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六、性生活注意事项 怀孕六个月时,孕妇的腹部已经较为明显,性生活要适度且注意姿势等。一般来说,在怀孕中期如果孕妇的情况稳定,可以有适当的性生活,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迫孕妇的腹部,同时要注意性生活的频率不宜过高,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孕妇有前置胎盘、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则要禁止性生活。

    2025-10-13 13:16:09
  • 22周胎盘1级会不会早产

    22周胎盘1级是异常情况,可能与早产相关,胎盘异常成熟会影响其功能,涉及胎盘、胎儿、母体多方面因素增加早产风险,需加强医疗监测,如监测胎儿发育、胎盘变化、宫颈长度等,孕妇自身要注意休息、心态、避免性生活、加强营养及控制基础疾病等以降低早产概率并制定个性化孕期管理方案。 一、胎盘分级相关情况 胎盘分级是通过超声检查对胎盘成熟度进行的划分,一般分为0级、1级、2级、3级。正常情况下,妊娠28周前胎盘多为0级,妊娠30-32周左右开始出现1级胎盘表现。22周处于妊娠早期,此时出现胎盘1级是不太常见的异常情况。 二、可能导致早产的相关因素 1.胎盘异常方面 22周胎盘就达到1级,可能提示胎盘成熟过程出现异常。胎盘是为胎儿提供营养和氧气等重要物质的器官,异常成熟的胎盘可能影响其功能,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胎盘成熟度异常可能与胎盘血流灌注等情况改变有关,而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环境,进而引发早产。 胎盘本身的一些病理改变,如胎盘早剥等潜在风险也可能因胎盘异常成熟而增加,胎盘早剥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胎盘早剥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从而诱发早产。 2.胎儿方面 22周胎儿尚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胎盘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获取。胎儿在营养和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刺激母体产生一些引发宫缩的因素,进而导致早产。胎儿自身的发育异常也可能与胎盘异常成熟存在关联,这种胎儿发育异常也可能是早产的诱因。 3.母体方面 母体自身的一些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可能因为胎盘异常成熟而加重病情,从而增加早产风险。母体的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在胎盘异常成熟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干扰胎盘功能和胎儿的宫内环境,使早产的可能性增大。另外,母体的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因为胎盘异常成熟而更容易影响到胎儿,引发早产。 三、应对措施及监测要点 1.医疗监测 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频率,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同时监测胎心情况等。还要密切关注胎盘的进一步变化情况,观察胎盘成熟度是否继续异常进展等。 进行宫颈长度的监测,因为宫颈长度过短是早产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如果宫颈长度缩短,提示早产风险增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宫颈环扎等治疗。 2.孕妇自身注意事项 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风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影响孕期状况。同时,要避免性生活,性生活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尤其是在胎盘异常的情况下更应注意。 孕妇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胎儿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胎儿在相对不利的胎盘环境下尽可能正常发育。饮食上要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基础疾病,按时产检,监测血压等指标。 对于22周胎盘1级的情况,需要高度重视早产风险,通过密切的医疗监测和孕妇自身的合理保健措施来尽量降低早产的发生概率,同时要根据具体的监测结果和孕妇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孕期管理方案。

    2025-10-13 13:14:33
  • 39周胎动频繁是什么原因

    39周时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12小时30-40次左右,胎动频繁可能因胎儿自身(如处于活跃期、缺氧早期)或孕妇因素(活动、情绪影响),孕妇需自我监测胎动,发现频繁及时就医检查,高龄孕妇和有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更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一、正常胎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胎动次数每小时约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40次左右。但胎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在39周时,胎儿已经接近足月,其胎动情况可能因胎儿自身状态、孕妇的活动、情绪等因素有所不同。 二、胎动频繁的可能原因 (一)胎儿自身因素 1.胎儿处于活跃期 胎儿在39周时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其活动较为频繁,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胎动频繁。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是其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某些时间段,胎儿可能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胎动次数明显增加。例如,胎儿在觉醒状态时,活动会相对增多,觉醒-睡眠周期约为20-40分钟,在觉醒期胎动会比较频繁。 2.胎儿缺氧早期表现 虽然39周胎儿已接近足月,但仍有可能出现缺氧情况。胎儿缺氧早期可能会表现为胎动频繁。这是因为缺氧会刺激胎儿的神经系统,导致胎儿活动增强。引起胎儿缺氧的原因可能有胎盘功能异常,如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会影响胎盘对胎儿的血氧供应;脐带因素,如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打结等,会阻碍胎儿的血氧运输。 (二)孕妇因素 1.孕妇活动、情绪影响 孕妇的活动和情绪会影响胎儿的胎动情况。如果孕妇在39周时进行了剧烈运动,如快速奔跑、长时间弯腰等,可能会使胎儿受到刺激,从而出现胎动频繁。另外,孕妇情绪激动,如过度紧张、焦虑、兴奋等,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些激素可能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影响胎儿的活动,导致胎动频繁。例如,孕妇在得知即将分娩等情况时,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胎儿胎动频繁。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1.自我监测胎动 孕妇可以采用胎动计数的方法来监测胎儿的情况。每天早、中、晚各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每次计数1小时的胎动次数,将3次计数结果相加乘以4,得到12小时胎动次数。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小于10次,或者与以往相比胎动次数变化超过50%,则提示可能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2.及时就医检查 当发现39周胎动频繁时,孕妇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监护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胎心情况以及胎动时的胎心反应。还可能会进行B超检查,以评估胎盘、脐带等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羊水量等情况。如果通过检查发现胎儿存在缺氧等异常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氧、改变孕妇体位等,必要时可能会考虑终止妊娠。 3.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由于其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胎盘功能不良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当出现39周胎动频繁时,更应密切关注胎动变化,及时就医检查,因为高龄孕妇的胎儿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增加,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胎动异常情况。对于有妊娠期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本身就存在胎儿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当出现胎动频繁时,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合并症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胎盘功能等,加重胎儿缺氧等风险,所以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检查和处理。

    2025-10-13 13:13: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