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围产保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肥胖打鼾,免疫系统疾病,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等危重症的急救。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国莉,女,1974年生,回族。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硕连读),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临床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2013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0年余。熟练掌握围产保健的基本流程及原则;能够熟练处理妊娠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产程有较丰富的经验;对产科的疑难重症病例如妊娠合并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处理有一定的经验。曾在瑞德斯德哥尔摩大学任访问学者,研究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复合物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医德、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任劳任怨为患者服务、业务精益求精、管理大胆而细致,在医、教、研各方面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好评。参与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关于妊高征的相关研究,组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业门诊,对妊高征、妊娠期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负责首都发展专项的相关课题研究。 对产前诊断有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基本处理原则,并对单基因遗传病及TORCH宫内感染的产前基因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部分妇产科教材的编写,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展开
个人擅长
围产保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肥胖打鼾,免疫系统疾病,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等危重症的急救。展开
  • 唐筛都检查什么

    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目的是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其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检查(检测甲型胎儿蛋白、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浓度)和超声检查(NT检查);唐筛分早期(怀孕1113周,适用于所有孕妇,尤预产期年龄小于35岁且单胎妊娠者)和中期(怀孕1520周,适合错过早期唐筛或早期唐筛结果临界风险者);特殊人群中,年龄大于35岁孕妇唐筛准确性受影响,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年轻孕妇也不能忽视唐筛;有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唐筛意义有限或不能作为主要筛查手段,应直接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等;多胎妊娠孕妇唐筛准确性差,可考虑无创DNA检查。 一、唐筛的定义和目的 唐筛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目的是通过化验孕妇的血液,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来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 二、唐筛检查的项目 1.血清学检查 甲型胎儿蛋白(AFP):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一般来说,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血清AFP水平为正常孕妇的70%,即平均MoM值为0.7-0.8MoM。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血清β-HCG水平呈强直性升高,平均MoM值为2.3-2.4MoM。 游离雌三醇(uE3):是胎儿胎盘单位产生的主要雌激素,唐筛检查时,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母亲血中uE3表现为降低,一般正常平均MoM值为0.7。 2.超声检查(NT检查,属于唐筛一部分) NT即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是指胎儿颈部后方皮下积水的空隙,进行超声扫描时,医师会详细测量介于皮肤和组织之间的空隙厚度。一般在孕11-13周进行。正常胎儿颈部透明带增厚不超过2.5-3.0毫米,若超过此值,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三、不同唐筛类型的适用情况 1.早期唐筛 检查时间:怀孕11-13周。 适用人群:所有孕妇都可进行早期唐筛,尤其是预产期年龄小于35岁且单胎妊娠的孕妇。 2.中期唐筛 检查时间:怀孕15-20周。 适用人群:适合错过早期唐筛或者早期唐筛结果临界风险的孕妇。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唐筛的准确性会受到年龄影响,年龄越大,唐筛假阳性的概率可能越高。这类孕妇唐筛结果出现异常时,建议进一步进行无创DNA检查或羊水穿刺等确诊检查。 年轻孕妇:虽然唐筛低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也不能忽视唐筛检查,仍需按时进行,以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可能。 2.病史因素 有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的孕妇:进行唐筛意义相对有限,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检查,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之前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唐筛不能作为主要的筛查手段,需直接进行产前诊断。 3.其他特殊情况 多胎妊娠孕妇:唐筛结果的准确性较差,目前唐筛主要适用于单胎妊娠,多胎妊娠孕妇可考虑进行无创DNA检查。

    2025-10-13 12:57:55
  • 顺产还是破腹产

    顺产是胎儿经母亲阴道自然分娩,有对产妇身体恢复快、胎儿利于呼吸系统和肠道菌群发育等优势,适用于骨盆正常、胎儿大小适中、胎位正常且孕妇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妊娠并发症者;剖宫产是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和子宫分娩胎儿,特殊情况下可挽救母婴生命,适用于胎位异常、胎儿过大等情况,但产妇术后恢复慢且有风险,胎儿呼吸系统疾病风险略高,孕妇应产前全面评估,在医生建议下选适合分娩方式,特殊人群需详细评估制定安全方案。 优势 对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产后并发症较少。例如,顺产产妇肠道功能恢复较早,能更快地正常进食和排便;子宫复旧也相对较快,一般在产后6-8周可恢复到非孕状态。从长期健康角度看,顺产的产妇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如子宫脱垂、尿失禁等。 对胎儿:胎儿经过产道的挤压,有助于肺部的扩张和液体的排出,降低新生儿湿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且,顺产过程中胎儿能接触到母体的菌群,有助于建立自身的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积极影响。 适用情况:一般来说,产妇骨盆正常、胎儿大小适中(胎儿体重通常建议在2500-4000克左右)、胎位正常(如头位)、孕妇身体状况良好且没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时,适合顺产。例如,一位30岁的初产妇,孕期产检各项指标正常,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各项指标符合孕周,胎位为头位,骨盆测量正常,这种情况下通常适合顺产。 剖宫产 定义:剖宫产是通过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和子宫来分娩胎儿的方式。 优势 对产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胎位异常(横位等)、产程异常(产程停滞等)、孕妇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适合阴道分娩时,剖宫产能及时挽救母婴生命。例如,孕妇合并严重心脏病,阴道分娩会加重心脏负担,此时剖宫产是更安全的选择。 对胎儿:对于一些有胎儿窘迫迹象(如胎心异常等)的情况,剖宫产可以迅速娩出胎儿,避免胎儿在宫内缺氧时间过长造成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适用情况: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多考虑剖宫产:胎位异常(如臀位经产妇、横位等);胎儿过大,估计阴道分娩困难;孕妇存在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如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previous剖宫产史且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例如,一位经产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子宫切口处肌层菲薄,这种情况下再次妊娠选择剖宫产相对更安全。 风险与弊端 对产妇:剖宫产手术本身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可能发生肠粘连、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例如,剖宫产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约为一定比例,且可能导致慢性腹痛等问题。 对胎儿:剖宫产儿由于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相对顺产儿略高,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而且,剖宫产儿在成长过程中患过敏性疾病等的概率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顺产和剖宫产各有其适用情况和优缺点,孕妇应在产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胎儿的情况等,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对于高龄孕妇、有特殊病史的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要在产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多学科的会诊,以制定最安全的分娩方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保障母婴的健康。

    2025-10-13 12:57:19
  • 胎停清宫后容易怀孕吗

    胎停清宫后再次怀孕受子宫恢复情况、内分泌状态、身体整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子宫恢复良好、内分泌平衡、身体整体健康的女性再次怀孕概率相对高,年龄、自身免疫、生活方式等也有影响,一般建议胎停清宫后3-6个月进行孕前检查评估身体状况以提高再次怀孕成功率与保障妊娠安全。 胎停清宫后子宫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若子宫恢复良好,宫腔形态正常,内膜厚度适宜且均匀,一般对再次怀孕影响较小。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有变化,卵泡期内膜厚度一般为5-7mm,排卵期可达8-10mm,分泌期可增厚至10-12mm,适宜的内膜厚度有利于受精卵着床。研究表明,子宫恢复正常的女性在胎停清宫后3-6个月左右再次怀孕的概率相对较高。 若子宫恢复不佳,如存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等情况,会影响怀孕。宫腔粘连可能导致宫腔有效容积减少,影响胚胎着床;子宫内膜损伤严重时,内膜薄且血供差,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及胚胎发育。例如,有宫腔粘连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发生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会增加。 内分泌状态 胎停清宫后女性的内分泌需要恢复平衡。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需要重新调整。若内分泌紊乱,如黄体功能不全,会影响孕激素的分泌,孕激素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及维持妊娠。有研究显示,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在胎停清宫后再次怀孕时,流产风险较内分泌正常者高。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对怀孕产生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可能引起孕妇流产、早产等风险增加。 泌乳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干扰怀孕。过高的泌乳素水平可能抑制排卵,导致月经紊乱,从而影响受孕。 身体整体健康状况 年龄因素:年轻女性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胎停清宫后再次怀孕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一般来说,20-30岁的女性在胎停清宫后再次怀孕的成功率相对较好;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35岁以上的女性,卵子质量下降,子宫环境也可能不如年轻女性,再次怀孕的难度增加,且发生胎停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升高。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影响胎停清宫后怀孕。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导致胎盘血管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胚胎发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在备孕前需要进行相关评估和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怀孕,以降低不良妊娠风险。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胎停清宫后怀孕。长期吸烟、酗酒的女性,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卵子和精子质量,也会影响子宫内环境。例如,吸烟女性的卵子染色体异常概率增加,酗酒女性怀孕后胎儿畸形等风险升高。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影响内分泌及身体的整体状态,从而影响怀孕。建议胎停清宫后的女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胎停清宫后部分女性可以顺利再次怀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建议胎停清宫后3-6个月进行孕前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妇科检查、B超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性激素六项检查内分泌状态等,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再次怀孕的成功率并保障妊娠安全。

    2025-10-13 12:57:02
  • 刚怀孕了怎么办

    确认怀孕后可通过血hCG等方式,生活上要调整饮食、保证休息与适度运动,及时就医检查并补充叶酸,有基础疾病和高龄的孕妇需特殊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不良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散步;尽快首检,全面体检,孕3月起补叶酸;有基础病者密切监测病情,高龄者积极筛查诊断并注重产检。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孕妇的正常代谢和预防便秘等问题。例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能增强孕妇免疫力;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预防孕妇贫血。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糖、高盐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引起孕妇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吸收。 休息与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孕妇需要每天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孕妇身体的恢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夜间睡眠时要选择舒适的体位,早期怀孕时仰卧位一般即可,随着孕周增加可逐渐采取左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这是比较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每天可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孕妇体质、促进消化,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如快跑、跳跃等运动可能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医疗保健 及时就医检查: 在确认怀孕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首次产检,一般在怀孕6-8周左右。首次产检会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孕,超声检查还可以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如胎芽、胎心是否存在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了解孕妇的身体基本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补充叶酸: 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就要补充叶酸,一直持续到怀孕后3个月。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一般每天补充0.4-0.8毫克。可以通过服用叶酸片来补充,也可以从一些富含叶酸的食物中获取,如绿叶蔬菜、豆类、全麦面包等,但食物中的叶酸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所以建议配合叶酸片补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果孕妇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怀孕后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例如,有糖尿病的孕妇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有高血压的孕妇要定期监测血压,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子痫等严重并发症。 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在怀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如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增加等。高龄孕妇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如在怀孕11-13+6周进行nt(胎儿颈项透明层)检查,怀孕15-20周进行唐氏筛查,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等,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同时,高龄孕妇在孕期要更加注重产检的频率和各项检查的准确性,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2025-10-13 12:56:46
  • 孕期怎么检查胎儿溶血

    孕期检查胎儿溶血包括血型检查(查孕妇及丈夫血型)、抗体筛查与监测(16周左右首次筛查,定期复查,抗体滴度反映溶血风险)、B超检查(观察胎儿情况,中孕期定期进行)、羊水穿刺检查(Rh血型不合且抗体滴度高时16-22周左右进行,有风险可评估胎儿溶血严重程度)、脐血穿刺检查(胎儿溶血高度怀疑且危急时妊娠24周以后进行,风险更高),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特殊病史孕妇检查有差异。 一、血型检查 孕妇血型检查:孕期需检测孕妇血型,尤其是O型血的孕妇,因其胎儿有发生溶血的潜在风险。通过检测可初步判断孕妇血型情况。 丈夫血型检查:同时检查丈夫的血型,以分析胎儿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若孕妇为O型血,丈夫为非O型血时,胎儿有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可能;若孕妇为Rh阴性血,丈夫为Rh阳性血,则胎儿有Rh血型不合溶血的风险。 二、抗体筛查与监测 抗体筛查时间:一般在妊娠16周左右进行首次抗体筛查,之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例如,对于O型血孕妇,在妊娠28-30周再次复查抗体,之后还可能根据抗体滴度情况每2-4周复查一次。 抗体滴度意义:以ABO血型不合为例,抗体滴度可反映胎儿溶血的潜在风险。随着抗体滴度升高,胎儿发生溶血的可能性增大。一般来说,ABO血型不合时,抗体效价≥1:128时需引起重视;Rh血型不合时,抗体滴度升高也提示胎儿可能发生溶血。 三、B超检查 检查目的:通过B超可以观察胎儿的一些情况,如是否存在胎儿水肿等。胎儿溶血严重时可能出现胎儿水肿,表现为胎儿头皮厚度增加、腹腔等部位积液等。 检查频率: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中孕期开始定期进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及是否有溶血相关的异常表现。 四、羊水穿刺检查(有创检查,需谨慎评估) 检查时机:对于Rh血型不合且抗体滴度较高的孕妇,可考虑在妊娠中期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获取羊水来检测胆红素等指标,以评估胎儿溶血的严重程度。通常在妊娠16-22周左右进行,此时羊水量适中,穿刺相对安全。 风险与意义:羊水穿刺有一定的流产、感染等风险,但通过检测羊水中的胆红素等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胎儿溶血情况。如果羊水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溶血可能较严重。 五、脐血穿刺检查(更有创的检查手段) 检查时机:当通过前面的检查高度怀疑胎儿溶血且情况较为危急时,可能会进行脐血穿刺检查。一般在妊娠晚期,如妊娠24周以后进行,直接获取胎儿血液,检测胎儿血型、血红蛋白等指标,能更直接地反映胎儿溶血状态。 风险提示:脐血穿刺风险相对更高,包括流产、胎儿出血等风险,需在充分评估孕妇和胎儿情况后,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 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孕妇在孕期检查胎儿溶血时基本遵循上述检查流程,但年龄较大的孕妇可能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需要更密切地监测;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吸烟、酗酒等)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严格地执行各项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胎儿溶血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特殊病史(如有过不良妊娠史、已知血型不合等情况)的孕妇,在检查胎儿溶血时需更加重视,按照医生制定的更频繁或更具针对性的检查方案进行。

    2025-10-13 12:56: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