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就读于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七年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工作期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皮肤科从事医学、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被聘为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并担任上海市卫计委皮肤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不仅擅长诊治各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对各种危重病例和疑难杂症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各种美容激光技术,精通多种色素性、血管性、炎症性等疾病的激光诊治以及面部年轻化的激光美容治疗。同时长期负责化妆品不良反应专病门诊,对需求医学护肤医学美容的患者乐意提供全面细致的咨询和帮助。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展开
  • 干燥性湿疹会痒吗

    干燥性湿疹通常会痒,其因皮肤水分丢失等致皮肤干燥、有细裂纹,皮肤呈淡红色,裂纹处更红。皮肤干燥使神经末梢易受刺激引发瘙痒,不同人群瘙痒特点及影响不同,儿童易搔抓致皮肤破损感染等,成年人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瘙痒顽固易致皮肤更多问题且可能诱发加重其他疾病,需注意皮肤保湿缓解。 瘙痒的机制 皮肤干燥使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引发瘙痒感觉。当皮肤处于干燥状态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外界的一些物理、化学刺激更容易传入神经末梢,导致瘙痒感产生。例如,干燥的皮肤表面摩擦力增加等因素都可能触发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产生痒的感觉。 不同人群干燥性湿疹瘙痒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干燥性湿疹引起的瘙痒可能更明显,儿童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进而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瘙痒的反应更强烈,而且搔抓可能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和病情的发展。 成年人:成年人相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稍好,但干燥性湿疹引起的瘙痒也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如影响睡眠等。成年人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搔抓受到一定限制,但长期的瘙痒也会让其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本身就相对干燥,更容易发生干燥性湿疹,瘙痒感可能更为顽固。老年人的皮肤修复能力较差,瘙痒后搔抓更容易导致皮肤出现更多问题,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等。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瘙痒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例如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后引发感染,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等。 干燥性湿疹一般会伴有瘙痒症状,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瘙痒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皮肤保湿等措施来缓解瘙痒及病情。

    2025-10-29 11:16:39
  • 白色口罩会导致皮肤出现黑斑吗

    白色口罩导致皮肤出现黑斑主要与局部皮肤受刺激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有关,敏感肌肤人群更易受影响,需选透气柔软口罩、定时更换并清洁面部,普通肌肤人群也有色素沉着风险,要适时换口罩、清理汗液,预防可选择透气材质口罩、定时清洁面部、避免长时间佩戴,若出现疑似色素沉着情况可使用温和保湿护肤品,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就医咨询皮肤科专业意见。 一、白色口罩导致皮肤出现黑斑的相关机制 白色口罩导致皮肤出现黑斑主要与局部皮肤受刺激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有关。若口罩材质不透气,佩戴时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且口罩与面部反复摩擦,可损伤皮肤屏障。皮肤屏障受损后,局部炎症反应激活酪氨酸酶,促使黑色素合成增加,进而可能导致色素沉着形成黑斑。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要点 (一)敏感肌肤人群 敏感肌肤人群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易因白色口罩的摩擦、潮湿刺激出现皮肤问题。建议此类人群选择透气性好、材质柔软的口罩,并定时更换口罩,减少面部与口罩的过度摩擦,佩戴后及时清洁面部,保持皮肤干爽。 (二)普通肌肤人群 普通肌肤人群若佩戴不透气的白色口罩,也可能因局部环境变化出现色素沉着风险。日常应注意根据环境适时更换口罩,避免长时间佩戴同一口罩,佩戴过程中若面部有汗液等,应及时清理,维持皮肤正常微环境。 三、预防及应对措施 为降低白色口罩导致皮肤出现黑斑的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材质透气、柔软的口罩;二是定时清洁面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三是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适时让面部皮肤透气;四是若已出现疑似色素沉着情况,应避免过度刺激皮肤,可使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咨询皮肤科专业意见。

    2025-10-29 11:16:01
  • 脸部刮痧怎么刮

    准备工作为选用材质光滑的刮痧板并清洁面部,具体步骤包含额头沿眉毛上方发际线方向、眼部从内眼角沿眼窝上方朝外眼角、脸颊从颧骨向耳朵方向由下向上、下巴从中央向两侧耳朵下方刮动,注意事项有力度以舒适为准、皮肤有破损炎症过敏等禁止、每周刮痧1-2次为宜、孕妇需专业评估老年人留意手法力度。 一、准备工作 1.选择工具:选用材质光滑的牛角、玉石等刮痧板,确保其边缘圆润无尖锐处,避免刮伤皮肤。 2.清洁面部:用温和洁面产品洗净脸部,擦干水分,保证面部干爽清洁,利于刮痧操作。 二、脸部刮痧具体步骤 1.额头部位:将刮痧板平放在额头中央,沿眉毛上方发际线方向,缓慢向两侧刮动,每次刮动3-5下,重复2-3次,动作需轻柔均匀。 2.眼部周围:从内眼角起始,沿眼窝上方朝外眼角方向刮动,刮痧板与眼部皮肤呈约45度角,力度轻柔,每侧眼部刮3-5次,避免刺激眼部。 3.脸颊部位:从颧骨处开始,向耳朵方向由下向上刮动,每次刮3-5下,双侧脸颊均需操作。 4.下巴部位:从下巴中央向两侧耳朵下方刮动,每次刮3-5下,保证双侧下巴都得到刮拭。 三、注意事项 1.力度把控:刮痧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热、感觉舒适为准,不可过度用力,以防损伤皮肤。敏感肌肤人群需轻柔操作;儿童皮肤娇嫩,一般不建议进行脸部刮痧。 2.皮肤状态限制:皮肤存在破损、炎症、过敏等情况时,严禁脸部刮痧,否则会加重皮肤问题。 3.频率控制:通常每周脸部刮痧1-2次为宜,避免过于频繁,让皮肤有充足时间恢复。 4.特殊人群提示:孕妇脸部刮痧需谨慎,应经专业人士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操作;老年人皮肤松弛,刮痧时要留意手法与力度,防止造成不必要损伤。

    2025-10-29 11:15:33
  • 狐臭是不是自己闻不出来

    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闻不到自己的狐臭气味,原因在于嗅觉适应,即长期处于狐臭气味环境中大脑嗅觉中枢会适应该气味;且自身对自身散发气味感知范围局限,鼻子距散发部位有距离,注意力又多在其他方面。 嗅觉适应 人的嗅觉会产生适应现象。当人体长期处于含有狐臭气味的环境中时,大脑的嗅觉中枢会逐渐适应这种气味,使得自己难以察觉到自身散发的狐臭气味。例如,长期在有特殊气味工作环境中的人,可能对自身相关气味的感知会变得迟钝。对于儿童而言,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嗅觉系统相对不够敏感,而且日常活动范围和接触气味的种类相对有限,更不容易察觉到自己身上的狐臭气味;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嗅觉功能可能会有所衰退,也较难察觉自身的狐臭气味。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并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注重个人卫生和气味感知,相对可能会更早发现他人身上的狐臭气味,但自身的狐臭气味由于嗅觉适应可能也不易察觉。 气味感知范围局限 人体对于自身散发气味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自己的鼻子距离腋窝等散发狐臭气味的部位有一定距离,气味分子需要一定的浓度和传播条件才能被自身嗅觉器官有效地捕捉到。而且,自身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其他方面,比如日常的学习、工作、社交等,不会特别去关注自身散发的狐臭气味。在不同生活方式下,比如长期处于运动状态的人,身体代谢加快,可能会影响气味的散发情况,但这并不改变自身对自身气味难以察觉的本质;有特定病史的人,如嗅觉系统本身存在疾病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知情况,但这属于特殊情况,并非普遍现象。 总之,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是闻不到自己的狐臭气味的,这是由于嗅觉适应以及气味感知范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10-29 11:14:59
  • 六岁的孩子下眼皮有点发紫是怎么回事

    小孩下眼皮发紫可能是皮肤薄透、过敏刺激、睡眠问题、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或疾病等原因引起。如果发紫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小孩的健康。 小孩下眼皮发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皮肤薄透:小孩的皮肤比较薄,皮下血管的颜色容易透过皮肤显现出来,尤其是在下眼皮等部位,导致看起来发紫。 2.过敏或刺激:眼部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受到其他刺激,可能引起血管扩张和淤血,导致眼皮发紫。 3.睡眠问题:睡眠不足、睡眠姿势不佳或过敏等原因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眼皮发紫。 4.遗传因素:有些小孩可能天生皮肤较薄或血管较明显,导致下眼皮发紫。 5.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或营养素,如维生素C、K等,可能影响血管健康,导致眼皮发紫。 6.疾病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下眼皮发紫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如心脏疾病、贫血、血液循环问题等。但这些情况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苍白等。 如果小孩下眼皮发紫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或家长对此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此外,为了确保小孩的眼部健康,家长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小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避免让小孩揉眼睛,以免引起眼部感染或损伤。 注意眼部卫生,定期清洁眼部。 给小孩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任何健康问题,尤其是涉及小孩的健康,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建议。

    2025-10-29 11:14: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