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黄雯副主任医师(115)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黄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就读于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七年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工作期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皮肤科从事医学、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被聘为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并担任上海市卫计委皮肤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不仅擅长诊治各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对各种危重病例和疑难杂症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各种美容激光技术,精通多种色素性、血管性、炎症性等疾病的激光诊治以及面部年轻化的激光美容治疗。同时长期负责化妆品不良反应专病门诊,对需求医学护肤医学美容的患者乐意提供全面细致的咨询和帮助。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展开
  • 怎样预防孕妇长妊娠纹

    预防妊娠纹可从皮肤护理保持适度保湿及避免过度干燥、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增长、饮食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维生素C、维生素E、锌的食物、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及避免过度晒太阳,皮肤敏感孕妇选无刺激产品、体重增长快风险孕妇严格遵方案控重等多方面进行,通过这些来维持皮肤弹性、降低妊娠纹发生风险。 一、皮肤护理维度 1.保持皮肤适度保湿:孕期可使用含天然保湿成分(如透明质酸、甘油等)的护肤品,每日轻柔涂抹于腹部、臀部等易长妊娠纹部位,维持皮肤水分,研究显示适度保湿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降低妊娠纹发生风险。例如,选择经皮肤科认证、无刺激的孕妇专用保湿乳,早晚各一次均匀涂抹。 2.避免皮肤过度干燥: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避免过度搓洗,洗完澡后尽快涂抹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 二、体重管理维度 1.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建议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0~15公斤较为适宜,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0.5~1公斤范围内。体重增长过快会使皮肤弹性纤维过度拉伸,增加妊娠纹发生几率,可通过定期产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来把控体重增长速度。 三、饮食营养维度 1.摄入富含相关营养物质的食物: 胶原蛋白:可适量食用猪蹄、鱼皮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胶原蛋白是皮肤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皮肤韧性。 维生素E:坚果(如杏仁、核桃)、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皮肤弹性纤维。 锌:瘦肉、贝类等食物含锌量较高,锌参与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合成,对皮肤健康有益。 四、生活方式维度 1.适度运动:选择适合孕妇的温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例如,每天餐后半小时进行15~20分钟的慢速散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妊娠纹。 2.避免过度晒太阳:紫外线会损伤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增加妊娠纹发生风险,孕妇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孕妇专用防晒霜、穿戴防晒衣、佩戴遮阳帽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皮肤敏感孕妇:选择护肤品时需格外谨慎,优先选用无香料、无酒精、经过敏感测试的产品,避免因护肤品刺激引发皮肤不适,进而影响皮肤健康状态。 2.体重增长较快风险孕妇:这类孕妇更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体重管理方案,密切关注体重变化,除了合理控制饮食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低强度运动频率,以更好地控制体重增长,降低妊娠纹发生可能性。

    2025-10-30 17:07:16
  • 娃身上起了很多红疹子

    婴儿皮肤问题可能是婴儿湿疹、痱子、接触性皮炎等,需观察皮疹特点和婴儿一般情况,家庭护理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调整环境温度湿度,若皮疹范围迅速扩大、伴有发热、婴儿明显不适或有感染表现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婴儿湿疹 1.年龄因素:多见于2-6个月的小婴儿,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减轻。这是因为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刺激更敏感。 2.表现:常出现在头面部,起初为红斑,之后可发展为丘疹、水疱等,伴有瘙痒,婴儿可能会搔抓。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家族中有过敏史的婴儿发生湿疹的概率更高。 (二)痱子 1.生活方式因素: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婴儿汗腺发育不完善,汗液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比如在夏季气温较高且室内通风不良时,婴儿容易长痱子。表现为小丘疹、水疱,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褶皱部位。 (三)接触性皮炎 1.接触因素:婴儿接触了某些过敏原或刺激物,如新换的纸尿裤材质、接触了某些化纤衣物等。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边界清楚,有明确的接触史。 二、观察要点 (一)皮疹特点 1.形态:注意是红斑、丘疹、水疱还是其他形态,不同的皮疹形态提示不同的疾病。例如湿疹的皮疹多样,痱子多为小丘疹等。 2.分布部位:观察皮疹是局限于某一部位还是泛发全身。接触性皮炎一般局限于接触部位,而婴儿湿疹可累及头面部等多处。 (二)婴儿一般情况 1.精神状态:观察婴儿是否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若出现精神差可能提示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不适。 2.体温:部分皮疹可能伴有发热,如感染性皮疹等,需监测体温变化。 三、家庭护理建议 (一)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清洗后及时擦干,保持皮肤干燥。对于湿疹婴儿,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2.避免搔抓:给婴儿修剪指甲,防止搔抓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可以给婴儿穿宽松、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 (二)环境调整 1.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22-26℃,湿度50%-60%。避免过热或过湿的环境,减少痱子等的发生。 四、何时需就医 (一)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皮疹范围迅速扩大:红斑、丘疹等皮疹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全身,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2.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可能存在感染等情况。 3.婴儿出现明显不适:如频繁哭闹、拒食等,影响婴儿的正常生活和睡眠。 4.皮疹出现渗出、化脓等感染表现:皮疹部位有液体渗出、红肿加重且有脓性分泌物等,提示可能继发感染。

    2025-10-30 17:05:35
  • 汗管瘤怎么去除

    治疗汗管瘤的方法有激光治疗、电解治疗和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利用激光能量破坏组织细胞,适用于较小且数量不多的浅表汗管瘤,儿童需谨慎操作,治疗前后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病史;电解治疗通过电解针破坏细胞结构,适用于单个较小汗管瘤,儿童需注意精准操作,要考虑病史;手术切除针对较大较严重的汗管瘤,儿童需充分评估风险,成年人相对风险低,术前术后要注意生活方式,有手术禁忌证者不能采用。 适用情况:对于较小且数量不是特别多的汗管瘤较为适用。一般来说,浅表的汗管瘤通过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如果患有汗管瘤,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激光治疗需要谨慎操作,要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损伤。成年人则根据汗管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治疗前需要避免暴晒,治疗后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有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皮肤的修复,所以治疗前后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促进皮肤恢复。 病史:如果患者有皮肤过敏史等特殊病史,在选择激光治疗时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评估激光治疗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电解治疗 原理:通过电解针产生的电解作用,破坏汗管瘤的细胞结构,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 适用情况:适用于单个较小的汗管瘤。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者数量较少的汗管瘤可以考虑电解治疗。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电解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精准性,防止对周围正常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成年人则根据汗管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电解治疗。 生活方式:治疗前后都要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因为生活方式不当影响皮肤的恢复。例如,治疗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影响伤口愈合。 病史:有皮肤疾病史尤其是电解治疗相关禁忌证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能进行电解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史综合判断。 手术切除 原理:对于较大的、较严重的汗管瘤,可以通过手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 适用情况:适用于体积较大、数量相对较多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汗管瘤。 年龄因素:儿童手术切除汗管瘤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由于儿童身体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操作下进行,确保手术安全。成年人手术切除相对来说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遵循手术规范。 生活方式:术前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促进伤口愈合。 病史: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等,不能进行手术切除。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

    2025-10-30 17:05:10
  • 手指甲能看健康吗

    指甲颜色与健康相关,苍白可能提示贫血、发黄可能与黄疸相关、青紫可能提示缺氧;形态方面匙状甲多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杵状指常见于肺部慢性疾病等、出现横沟可能与近期严重疾病等有关;质地方面易碎变薄可能与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变厚浑浊常见于甲真菌病;儿童指甲异常需关注营养状况,老年人指甲变化可能与慢性疾病相关。 一、指甲颜色与健康 1.苍白指甲:若指甲呈苍白色,可能提示贫血。贫血时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甲床供血不足而呈现苍白外观,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2.发黄指甲:指甲发黄可能与黄疸相关,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黏膜黄染,当累及指甲时可表现为发黄,常见于肝胆疾病如肝炎、胆道梗阻等,需通过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排查病因。 3.青紫指甲:指甲青紫可能提示缺氧,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因机体缺氧导致甲床颜色改变,需结合心肺功能相关检查评估。 二、指甲形态与健康 1.匙状甲(反甲):指甲中央凹陷,四周隆起呈匙状,多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铁元素缺乏会影响指甲角质蛋白的合成,导致指甲形态改变,需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协助诊断。 2.杵状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常见于肺部慢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慢性缺氧、代谢障碍等有关,需结合胸部CT、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3.指甲出现横沟:指甲上出现横行的凹陷沟纹,可能与近期严重疾病、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如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导致指甲生长暂时受影响出现横沟。 三、指甲质地与健康 1.易碎、变薄指甲:指甲易碎、变薄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维生素缺乏会影响指甲的正常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也可能导致指甲质地改变,需检测维生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等。 2.指甲变厚、浑浊:指甲变厚、浑浊常见于甲真菌病(灰指甲),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真菌镜检及培养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指甲异常需关注营养状况,若出现指甲色泽、形态改变,可能与挑食、营养不良导致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相关,应保证均衡饮食,必要时补充相应营养素。 老年人:老年人指甲变化可能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相关,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甲周病变,动脉硬化患者因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影响指甲健康,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关注指甲伴随表现。

    2025-10-30 17:03:21
  • 手上中指一个指甲内部变白且无血色的原因是什么

    甲癣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等引发有初期指甲现白点渐扩大等表现特点,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下限致指甲等血氧不足分缺铁性、巨幼细胞等类型及不同人群表现,外伤是手指受挤压等致甲下血管破裂出血有不同恢复情况,甲营养不良病因多样且有不同表现及不同人群相关情况。 一、甲癣 (一)病因机制 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甲板或甲下组织引发,真菌侵入后会干扰指甲正常角质化进程。皮肤癣菌可经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污染物品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穿不透气鞋子者更易患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甲癣发生率相对较高,因局部皮肤抵抗力弱利于真菌滋生。 (二)表现特点 初期指甲现小白点,渐扩大,伴指甲增厚、变脆、变色(如变白、变黄),病变指甲与甲床渐分离,常从单指甲起病再累及其他指甲。 二、贫血 (一)病因与影响 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下限的综合征,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致指甲等部位血氧供应不足,出现变白无血色表现。常见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致)、巨幼细胞贫血(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致)。缺铁性贫血患者除指甲变白无血色,还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重要原料,缺铁影响其合成与氧气运输。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现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育龄期女性因月经失血等致贫血,可现月经异常;老年人贫血常与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相关,加重原有疾病症状。 三、外伤 (一)外伤类型与影响 手指受挤压、碰撞等外伤致甲下血管破裂出血,初期指甲内部变白无血色,随时间推移可现淤血变色等。如儿童玩耍时手指被门夹、成年人从事体力劳动时手指受重物砸伤,均可能出现此情况。 (二)恢复情况 轻度外伤致甲下淤血,淤血少者可随指甲生长渐自行吸收恢复;外伤严重者需就医处理,如引流,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儿童外伤需特观察指甲恢复情况,若现感染迹象(如指甲周围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及时就医。 四、甲营养不良 (一)病因多样 可由遗传、系统性疾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等)、营养缺乏(如缺乏维生素A、钙、铁等)、局部因素(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美甲过度等)引发。患银屑病者约50%甲受累,现指甲表面凹陷、变白无光泽等;长期挑食、偏食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者易现营养缺乏性甲营养不良。 (二)表现与人群差异 不同原因致甲营养不良指甲表现各异,均可能现变白无血色、质地改变等。儿童甲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中营养需求高、饮食摄入不足等相关;老年人甲营养不良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慢性疾病致营养吸收利用障碍等有关。

    2025-10-30 17:02: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