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就读于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七年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工作期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皮肤科从事医学、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被聘为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并担任上海市卫计委皮肤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不仅擅长诊治各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对各种危重病例和疑难杂症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各种美容激光技术,精通多种色素性、血管性、炎症性等疾病的激光诊治以及面部年轻化的激光美容治疗。同时长期负责化妆品不良反应专病门诊,对需求医学护肤医学美容的患者乐意提供全面细致的咨询和帮助。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痤疮、带状疱疹、真菌感染、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精通各种美容激光,专长医学护肤。展开
  • 痤疮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痤疮不会传染给别人,其发生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群痤疮特点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痤疮少见与遗传等有关,青少年因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变化高发,成年人与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特殊病史人群痤疮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痤疮本身不具传染性。 痤疮的相关影响因素 皮脂腺分泌: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皮脂为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的物质基础。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时,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阻塞,影响皮脂排出,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后者使皮脂排泌受阻,当皮脂、角质栓等堆积在毛囊口时即形成痤疮。 不同人群痤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痤疮相对少见,若出现多与遗传、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或饮食等因素有关,不具有传染性,家长无需过度担忧,但要注意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刺激。 青少年: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变化是痤疮高发的重要原因,此阶段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减少高糖、高脂及辛辣食物摄入。 成年人:成年人痤疮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如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同样不具有传染性,要注意调节生活状态来维持皮肤健康。 特殊病史人群:有内分泌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若出现痤疮,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关注痤疮与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在治疗痤疮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一般痤疮本身不传染,但基础疾病的相关情况可能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2025-10-17 10:25:03
  • 花斑糠疹的原因是什么

    花斑糠疹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其引发因素包括皮肤油脂分泌过多、高温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遗传因素及卫生状况不佳。青春期雄激素致皮脂腺分泌旺易发病,高温多汗环境利于马拉色菌滋生,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遗传可能增加易感性,卫生差易致马拉色菌定植繁殖。 皮肤油脂分泌过多: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致使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表面油脂增多,为马拉色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人群相对更容易罹患花斑糠疹,这与该时期皮脂腺分泌功能活跃密切相关。对于成年女性,在月经周期等激素水平波动时,也可能出现皮肤油脂分泌变化,增加马拉色菌感染风险。 高温潮湿环境:长期处于高温、多汗的环境中,如热带地区居民、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出汗较多者等,皮肤表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有利于马拉色菌滋生。像矿井下工作的人员,由于工作环境闷热潮湿,花斑糠疹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机体对马拉色菌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马拉色菌感染而引发花斑糠疹。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皮肤局部环境改变,容易成为马拉色菌的滋生场所。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花斑糠疹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遗传背景的人群可能天生对马拉色菌的易感性较高。比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花斑糠疹的个体,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高于无家族史人群,但目前具体的遗传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卫生状况不佳: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清洁不到位,会使马拉色菌更容易在皮肤表面定植繁殖。例如,长时间不洗澡、不更换衣物的人,皮肤表面的马拉色菌数量容易增多,增加患病几率。

    2025-10-17 10:24:50
  • 头发每天掉多少正常

    成年人正常每天脱发数量大致在五十至一百根因头发处生长周期维持动态平衡,受年龄、生活方式、性别影响,若每天脱发超一百根且持续较长时间或有明显稀疏斑秃等则属异常需排查病理因素如内分泌紊乱等。 一、正常脱发数量范围 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每天脱发数量大致在50-100根属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头发处于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不断有旧发自然脱落,同时新生发持续长出,维持动态的平衡状态。二、影响脱发数量的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阶段头发相对稚嫩,新陈代谢速率与成人不同,每天脱发数量较少;青少年至成年期,一般遵循50-100根的正常脱发范围;老年人群头发的生长代谢功能有所减退,但仍应在该正常范围内波动。 2.生活方式因素:作息规律、营养均衡(摄入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等头发生长所需营养)时,脱发量相对稳定;长期熬夜、过度节食或饮食中缺乏头发生长必需营养成分(如铁、锌等),可能打破头发生长的动态平衡,导致脱发数量增多。 3.性别因素:一般而言,男性和女性在非特殊病理状态下,正常脱发数量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略微脱发增多情况,但通常仍在50-100根的正常范围内。 4.病史因素:若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头发生长周期,导致脱发数量超出正常范围,出现异常脱发表现。三、异常脱发的判断标准 当发现每天脱发数量超过100根且持续较长时间,或出现头发明显稀疏、局部斑秃、头发呈斑片状脱落等情况时,往往属于异常脱发,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病理因素,如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头皮疾病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7 10:24:27
  • 吃汤药过敏还能继续吃吗

    吃汤药过敏不能继续吃,出现过敏反应需判断并立即停服汤药,轻症状可清洁皮肤等,严重需急救,然后就医检查,再在医生指导下找替代方案,过敏体质者就医要提前告知。 过敏反应的判断与处理 判断过敏反应:服用汤药后若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高度怀疑为汤药过敏。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过敏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皮疹、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可能在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症状上更明显。有过敏病史的人群服用汤药时发生过敏的风险相对更高。 立即采取措施:一旦怀疑过敏,应立即停止服用该汤药。对于较轻的过敏症状,如皮肤红斑、瘙痒,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适当多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加速可能残留的药物成分排出。但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如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等。 后续就医与替代方案 就医检查: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服药史、过敏史等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过敏的严重程度及原因。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侧重点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关注机体整体反应及可能的脏器影响,成人则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寻找替代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原病情寻找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是中医病症需要治疗,可能会选择其他中药方剂或非中药的治疗方法等。例如,若原病症是感冒,服用某付汤药过敏,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感冒类型选择其他未引起过敏的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同时,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后续就医时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过敏情况,以便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成分。

    2025-10-17 10:23:01
  • 耳朵打耳洞增生怎么办

    耳朵打耳洞增生后,需根据增生情况处理,轻度增生要避免刺激耳洞,中重度增生需就医评估,可能手术或药物辅助,日常要保持耳洞清洁、避免刺激、选合适饰品。 中度及重度增生:如果增生较为明显,影响外观甚至有不适感觉,就需要进一步处理。 就医评估与治疗建议 医疗就诊:应前往皮肤科或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医生会根据增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一些增生,可能会考虑通过手术切除等方法,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比如可能会留下瘢痕等,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特别注意护理,防止感染等。 药物辅助(若有必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比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情况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日常护理要点 保持耳洞清洁:每天可以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清洗剂清洁耳洞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清洁方式要合适,儿童清洁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避免刺激:除了不频繁更换饰品外,还要注意不要用手经常触摸增生部位,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尽量避免,防止刺激导致增生进一步加重。 选择合适饰品:如果要佩戴饰品,应选择材质安全、表面光滑的饰品,比如纯金、纯银等材质的,避免佩戴塑料等容易引起过敏或刺激的饰品。不同年龄段人群选择饰品时要考虑其安全性和舒适性,儿童要避免佩戴过小或有尖锐边角的饰品。 总之,耳朵打耳洞增生后要根据增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轻度可先观察护理,中重度需及时就医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处理,同时注意日常的清洁和避免刺激等。

    2025-10-17 10:22: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