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头晕恶心想吐

    头晕恶心想吐常见病因有中枢性的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癫痫等及周围性的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评估需细致采集病史、检查神经系统等及借助头颅CT等辅助检查,处理包括让患者在安静环境休息等非药物干预及针对病因如耳石症复位、梅尼埃病发作期低盐饮食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评估排查耳石症等,老年人要重视基础病排查严重疾病,妊娠期女性需谨慎评估病因避免随意用药。 一、常见病因及分类 1.中枢性病因:涵盖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癫痫等,此类病因常伴神经系统其他表现,例如脑梗死可致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可辅助确诊。 2.周围性病因:常见于耳石症,多因头部位置改变诱发,伴视物旋转;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前庭神经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病史,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 二、评估要点 1.病史采集:细致询问头晕恶心想吐的起病急缓、持续时长、诱发与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如头痛、耳鸣、听力变化、肢体活动障碍等)及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耳部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等)、前庭功能(眼震检查等)、耳部情况(鼓膜观察等)。 3.辅助检查:头颅CT或MRI用于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前庭功能检查助力周围性前庭病变诊断;听力测试等可辅助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诊断。 三、处理原则 1.非药物干预:让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环境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减少头部剧烈活动。 2.针对病因处理 耳石症:需由专业人员实施复位治疗。 梅尼埃病:发作期采用低盐饮食,发作频繁者可考虑药物改善循环等治疗(遵循循证依据)。 脑血管意外:紧急评估并开展相应急诊救治,如脑梗死符合溶栓指征可考虑溶栓等。 前庭神经元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治疗,儿童等特殊人群需严格遵循循证及安全原则。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头晕恶心想吐时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排查是否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儿童耳石症复位需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操作,避免不恰当处理,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变化。 2.老年人:出现头晕恶心想吐需重视基础疾病影响,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需排查是否为相关疾病并发症,老年人用药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或简单治疗措施,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如脑血管意外)。 3.妊娠期女性:头晕恶心想吐需谨慎评估病因,避免随意用药,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无创检查排查原因,若为妊娠相关良性情况,需在保障母婴安全前提下处理。

    2025-10-22 12:00:52
  • 多发性神经炎会导致瘫痪吗

    多发性神经炎累及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可致肌肉无力,严重未及时干预可致瘫痪,急性起病的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进展快易现四肢全瘫及累及呼吸肌,慢性起病的长期不控会渐进性致瘫,儿童因神经发育不完善、老年代偿弱、有基础病史者因基础病未控致瘫风险有别,其致瘫风险与病因、病情、治疗及时性相关,积极寻因针对性治疗、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降瘫痪概率,出现肢体无力等异常应尽早就诊遵方案保神经功能减严重并发症。 一、多发性神经炎与瘫痪的关联机制 多发性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的多发性炎症性病变,可累及运动神经纤维。当病变累及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时,会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导致肌肉无力。若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肌肉无力可能进行性加重,进而引发瘫痪。例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属于多发性神经炎的常见类型),其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可导致四肢弛缓性瘫痪,严重时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 二、不同类型多发性神经炎致瘫风险差异 1.急性起病的多发性神经炎:如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数天至数周内可出现肢体对称性无力,从远端向近端发展,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四肢全瘫,并可能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 2.慢性起病的多发性神经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若长期未控制,也会逐渐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加重,最终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瘫痪,多为渐进性的肢体运动功能减退。 三、特殊人群患病时致瘫风险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多发性神经炎时,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瘫痪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干预以降低瘫痪发生几率。 2.老年患者: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较弱,多发性神经炎导致瘫痪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恢复相对困难。应注重早期识别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及时就医,延缓病情进展。 3.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较为常见,若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会进行性加重,增加瘫痪发生风险。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规范治疗神经病变。 四、瘫痪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预防关键 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发生瘫痪的风险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密切相关。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性治疗是关键,例如由感染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需抗感染治疗,由代谢障碍引起的需纠正代谢异常。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瘫痪的发生概率,一旦出现肢体无力等异常表现,应尽早就诊,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神经功能,减少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22 11:59:39
  • 头颅CT能检查出什么

    头颅CT能检查多种情况,包括颅内出血(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如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动脉瘤)、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能对不同情况的相关表现进行显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有重要作用。 脑出血:能够清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等。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基底节区等部位,头颅CT可明确出血灶的高密度影,对于判断出血量、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可能不同,如老年人多因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年轻人可能因脑血管畸形等,头颅CT都能发现相应的出血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显示脑沟、脑池等部位的高密度影,有助于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对于查找出血原因,如动脉瘤等有重要价值。 颅脑外伤 颅骨骨折:能准确发现颅骨的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比如头部外伤后,通过头颅CT可明确是否有颅骨骨折及其具体类型和程度,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如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等提供依据。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头部外伤后更需及时行头颅CT检查。 脑挫裂伤:可显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区中伴有散在的高密度出血灶,能明确脑挫裂伤的部位和范围等,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作用。有头部外伤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头颅CT是评估颅脑损伤情况的重要检查手段。 颅内肿瘤 胶质瘤:可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异常密度影等,有助于发现胶质瘤的部位、大小等,对肿瘤的初步诊断、定位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帮助。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胶质瘤,儿童胶质瘤有其自身特点,头颅CT可初步筛查。 脑膜瘤:能清晰显示脑膜瘤的位置,多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等,对脑膜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在发病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显示缺血性低密度灶,能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等。对于不同年龄的脑梗死患者,头颅CT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如老年人脑梗死多与动脉硬化等有关,通过头颅CT可及时发现梗死灶。 脑动脉瘤:可发现颅内是否存在动脉瘤的异常密度影等表现,有助于初步筛查脑动脉瘤。 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炎:部分脑炎患者头颅CT可显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改变等异常,对脑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毒脑炎等,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人群的脑炎病因和表现可能不同,头颅CT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脑脓肿:能显示脑内的脓肿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等特征,有助于发现脑脓肿并评估其大小、位置等,对指导治疗有意义。

    2025-10-22 11:57:49
  • 晚上睡不踏实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不踏实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和生活方式等。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压力、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注意身体健康、心理调适和避免药物滥用等方法来改善。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咨询医生。 1.生理因素: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儿童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白天活动过多或环境改变等原因而睡不踏实。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睡眠需求改变或健康问题而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过度饮食或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适宜或床铺不舒适等环境因素可能干扰睡眠。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焦虑情绪或心理创伤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 情绪问题:抑郁、躁狂等情绪障碍可能影响睡眠。 心理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3.健康问题: 疼痛:身体疼痛或不适,如头痛、牙痛、关节炎等,可能影响睡眠。 呼吸问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疾病可能导致睡眠中断。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睡眠。 其他疾病:糖尿病、甲状腺问题、胃食管反流病等也可能与睡眠问题有关。 4.药物和物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睡眠,如某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此外,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质也可能影响睡眠。 针对晚上睡不踏实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睡前。 2.管理压力和焦虑: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运动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3.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在晚上摄入过多咖啡因或饮料,晚餐应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或阅读。 4.注意身体健康:及时治疗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疼痛、呼吸问题等。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5.心理调适:如果存在心理问题,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6.避免药物滥用:如果睡眠问题是由药物引起的,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药物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法。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此外,对于儿童的睡眠问题,尤其需要专业的关注和指导。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提供特定的治疗方案。

    2025-10-22 11:55:36
  • 头晕,想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头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低血压、低血糖、贫血、耳部问题、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等。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保持情绪稳定等有助于预防头晕。如果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1.低血压:低血压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建议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如从卧位到坐位、站立位时。此外,增加水分和盐分的摄入,穿着舒适的鞋子也可能有帮助。 2.低血糖:未进食或长时间未进食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导致头晕。及时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如糖果、饼干、果汁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3.贫血:贫血时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影响氧气输送,可能导致头晕。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绿叶蔬菜、鸡蛋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或其他维生素。 4.耳部问题:耳部感染、耳石症、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可能影响平衡感,导致头晕。医生可能会进行听力测试、平衡测试等检查来确定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导致头晕,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6.心血管疾病:心脏问题或血管狭窄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7.神经系统问题:颈椎病、脑部疾病等神经系统问题也可能导致头晕。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原因。 8.其他原因:感染、脱水、过度疲劳、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引起头晕。 如果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问题等)、频繁发作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头部CT、MRI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头晕的建议: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摄入。 3.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进行视力矫正。 6.如果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头晕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对于某些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头晕可能与特定的健康问题相关。因此,在出现头晕症状时,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便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2025-10-22 11:53: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