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特点

    根据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特点,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细胞数增多: 淋巴细胞为主:这是病毒性脑炎较为典型的脑脊液改变。 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肠道病毒感染。 2.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3.糖和氯化物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点并非特异性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改变。确诊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此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怀疑患有病毒性脑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4-01 23:09:01
  • 多发腔腺性脑梗塞具体用什么药物治疗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有多种可用药物,需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对症用药,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改善脑部血管药物。 一、抗血小板治疗药物: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脑部多处小血管堵塞,常因血液黏稠致流通不畅,与血小板过度聚集有关。在医生指导下可用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来改善。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风险。西洛他唑也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同时还能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二、改善脑部血管药物: 可通过扩张血管使该血管血液恢复正常流通。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尼麦角林、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供血的药物。尼麦角林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代谢。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强脑部功能,对改善脑梗塞症状有一定帮助。

    2025-04-01 22:05:02
  • 小儿癫痫会对发育有影响吗

    小儿癫痫会对发育有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障碍 癫痫发作会影响小儿的大脑发育,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 2.语言障碍 癫痫可能导致小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出现语言表达困难、口吃等问题。 3.行为问题 癫痫患儿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多动、冲动、攻击性等。 4.心理问题 癫痫的发作和长期治疗可能会给小儿带来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5.社交能力 癫痫可能影响小儿的社交能力,使他们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减少癫痫对小儿发育的影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孩子尽可能地恢复和发展。

    2025-04-01 22:05:02
  • 脑鸣是怎么回事,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鸣与肾精亏虚、肝火亢盛、痰浊阻滞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需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1.脑髓空虚 多因禀赋不足,或老年人精亏血少,或房事过度,或久病伤肾,精气不能上濡于耳所致。 2.火郁 多因情志抑郁,或五志过极,肝火亢盛,上扰清窍;或外感风热,壅遏肺气,清肃失司,以致肺热津伤,络脉痹阻,肺气失宣,清窍不利而发为本病。 3.痰湿阻滞 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不能化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耳窍失养而发为本病。 总之,脑鸣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肾精亏虚、肝火亢盛、痰浊阻滞等。治疗脑鸣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2025-04-01 22:05:02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可通过药物治疗与日常生活调整来促进病情恢复。具体如下: 一、药物治疗: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 1.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循环,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还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助于纠正和去除危险因素。 2.阿托伐他汀:同样对改善血液循环有帮助,且能稳定斑块,降低脑梗塞复发风险。 二、日常护理: 1.做好护理措施:因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容易复发,所以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2.饮食方面: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饮食,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加重病情。 3.运动锻炼: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慢跑或游泳等,这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病情恢复有益。 总之,对于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要重视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

    2025-04-01 22:05: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