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缺血性脑卒中严不严重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常用NIHSS量表分轻、中、重度,轻度与年龄、生活方式相关,中度与年龄、病史、治疗及时性相关,重度与年龄、基础状况、并发症相关,综合多因素判断对制定治疗和判断预后重要。 轻度缺血性脑卒中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患者,轻度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较轻症状,通过及时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多数患者神经功能可较快恢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如果是老年患者,即使是轻度缺血性脑卒中,也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较多的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恢复相对较慢,且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本身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轻度缺血性脑卒中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利于病情恢复;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患者,即使是轻度缺血性脑卒中,也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或进展。 中度缺血性脑卒中 年龄与病史:中年患者如果既往没有严重基础疾病,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经过规范治疗,如静脉溶栓(在时间窗内)、抗脑水肿治疗等,部分患者可恢复较好,但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轻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言语稍欠流利等。而老年患者且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话,恢复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并发症的风险,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病情恢复相对更慢,严重程度可能进一步加重。 治疗及时性: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的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能得到较好控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加重,发展为重度脑卒中。 重度缺血性脑卒中 年龄与基础状况:老年患者且基础状况较差,如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通常较差,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年轻患者如果重度缺血性脑卒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可能会残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并发症情况: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炎、消化道出血、脑疝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例如脑疝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等,是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及时性及并发症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及时准确的评估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2025-10-22 11:42:11
  • 气的头痛怎么办

    因气导致的头痛可通过深呼吸、冥想调适情绪,冷敷收缩血管、热敷放松肌肉缓解,需保证充足规律睡眠、维持健康饮食,儿童生气头痛时家长要及时安抚转移注意力,成人长期高压要定期自我调节、有基础病生气后留意血压,老年人因气头痛要关注基础健康、头痛不缓解伴不适尽快就医。 一、非药物干预调节情绪 因气导致的头痛与情绪波动紧密相关,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来调适。缓慢吸气使空气充盈腹部,再缓慢呼气,重复若干次,能助力放松身心、稳定情绪,相关研究显示情绪平复后部分人群头痛可获缓解。此外,冥想亦是有效举措,寻一安静舒适之环境静坐,专注于呼吸或特定意象,可减轻因生气滋生的紧张感,进而缓解头痛。 二、物理缓解方式 1.冷敷:用洁净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额头或太阳穴处,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一定时间可重复。低温刺激可收缩血管,减轻因气致使的头部血管扩张引发的头痛,但皮肤敏感者需留意冷敷时长,以防冻伤。 2.热敷:针对部分因情绪致头部肌肉紧张引发的头痛,可采用温热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头痛。 三、生活方式调整 确保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长建议7-9小时,儿童依年龄而异,一般幼儿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减轻因生气后身体机能紊乱导致的头痛。同时,维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取,多进食蔬菜水果,以维系身体内环境稳定,对缓解气性头痛亦有裨益。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生气后出现头痛时,家长需及时安抚其情绪,避免儿童处于持续生气状态,因其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长期生气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可通过陪伴玩耍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情绪,从而减轻头痛。 2.成人: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生活状态易生气的成人,需注重定期自我调节,可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如每周开展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可促使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降低因气引发头痛的频次。若自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生气后头痛需格外留意,及时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就医。 3.老年人:老年人因气出现头痛时,要关注其基础健康状况,鉴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生气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等问题。建议老年人通过听轻音乐、慢走等方式舒缓情绪,若头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等),应尽快就医检查,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2025-10-22 11:41:19
  •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符合指征者4.5小时内可静脉溶栓,大血管闭塞6-24小时可考虑血管内治疗,用抗血小板药,谨慎控血压;康复期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个体化循序渐进的肢体、语言等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老年需评估出血风险等,儿童慎选成人治疗,女性考虑生理期影响,合并基础病者控基础病;二级预防要控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监测脑血管及基础病情况。 一、急性期治疗 1.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符合指征的患者可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改善预后。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发病6-24小时内可考虑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能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提高血管再通率。 3.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循证医学表明可降低缺血事件复发风险。 4.血压管理:谨慎调控血压,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一般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时需谨慎降压。 二、康复期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如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逐步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康复训练需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原则。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身体耐受性,溶栓、抗栓等治疗时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与获益比,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采用成人的溶栓、抗栓等治疗,需严格评估病情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3.女性患者:治疗中需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用药时综合评估生理周期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潜在影响。 4.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治疗中需同时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维持在合适范围,以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定期复查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及脑血管病变进展。 四、二级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血管的损害;合理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维持健康体重。 2.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监测脑血管病变恢复情况及血脂、血糖等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2 11:40:20
  • 神经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神经炎症状有受累部位皮肤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萎缩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治疗包括积极去除诱因、控制相关病症及补充营养的一般治疗,使用营养神经、止痛、免疫调节等药物的药物治疗,儿童需关注药物安全并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并调整生活方式,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且注重营养均衡。 一、神经炎的症状 神经炎的症状因受累神经不同而有差异,常见表现如下: 1.感觉障碍:多表现为受累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烧灼感、疼痛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以肢体远端对称性受累较为常见,像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常首发于手指、脚趾部位,逐渐向近端蔓延。 2.运动障碍:可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严重时会影响肢体运动功能,例如尺神经炎可能导致手部小肌肉无力,进而影响精细动作。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分患者会有皮肤发红、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皮肤发凉、指甲粗糙变脆等表现,这与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二、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积极去除诱因,若是由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脱离中毒环境;糖尿病性神经炎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使血糖稳定在合适范围;营养缺乏导致的神经炎则需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族等。 2.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常见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它们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如加巴喷丁等,但需遵循正规医疗指导选用合适药物;若是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神经炎时,需特别关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手段,如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来改善神经炎状况,同时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神经炎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谨慎评估,一般治疗中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维持肢体功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神经损伤,同时需定期复查神经功能状态。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神经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方面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摄入以支持神经修复。

    2025-10-22 11:39:41
  • 周围神经损伤多久能恢复

    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受损伤程度、部位、年龄及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影响,轻度损伤恢复较短,中、重度损伤恢复较长,四肢远端神经损伤恢复相对慢于近端,儿童再生能力强恢复相对快,老年人弱恢复慢,早期规范治疗可缩短恢复时间。 损伤程度因素 轻度损伤:如果是轻度的周围神经损伤,如局部的挫伤等,神经结构破坏较轻,一般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可能数周~数月可逐渐恢复。例如一些因压迫导致的轻度神经卡压,经过减压等处理后,3个月内有可能恢复部分功能。 中度损伤:中度损伤时,神经纤维有部分断裂但未完全离断等情况,恢复时间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月~1年甚至更久。一般需要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等促进神经再生修复。 重度损伤:重度周围神经损伤,如神经完全离断等,恢复较为困难,恢复时间往往较长,可能1年以上,甚至部分患者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损伤部位因素 四肢远端神经损伤:相对来说,四肢远端神经损伤的恢复可能相对慢一些,因为神经传导距离较长等因素影响神经再生的速度。比如手指部位的神经损伤,恢复时间可能比上肢近端神经损伤恢复时间要长。 四肢近端神经损伤:近端神经损伤相对远端恢复可能稍快一些,但也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综合影响。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如果是儿童的周围神经损伤,在合适的治疗干预下,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损伤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儿童恢复速度可能比老年人快,但也需要积极进行康复等处理促进恢复。 成年人:成年人的神经再生能力随年龄增长有一定下降趋势,一般中青年成年人如果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恢复时间可能较老年人有优势,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神经再生修复能力较弱,周围神经损伤后恢复时间往往较长,而且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治疗干预因素 早期规范治疗:如果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对于神经断裂等情况及时进行手术吻合,同时配合规范的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反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影响恢复效果。例如及时的神经吻合手术结合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比延误治疗的患者恢复时间会明显缩短。 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评估和治疗,并积极配合康复等措施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25-10-22 11:38: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