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周围神经病的症状

    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异常、皮肤改变和疼痛等,具体表现因病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 1.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到麻木、刺痛、烧灼感、寒冷感或疼痛。这些感觉异常可能会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如手脚、手臂、腿部等。 2.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可能会影响肌肉的运动功能,导致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抽搐或运动不协调。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控制身体的内部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等。周围神经病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消化不良、便秘、阳痿等。 4.反射异常:反射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周围神经病可能会导致反射减弱或消失。 5.皮肤改变: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溃疡或感染等改变。 6.疼痛:疼痛是周围神经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可能会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如手脚、手臂、腿部等,也可能会在夜间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可能因病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2025-08-04 10:47:19
  • 神经性疼痛吃什么药

    神经性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可缓解疼痛,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化治疗和不良反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缓解疼痛。 1.抗抑郁药:如度洛西汀、阿米替林等,这类药物除了有抗抑郁作用外,也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 2.抗癫痫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疗效。 3.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剂等,可通过皮肤贴片缓慢释放药物,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4.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这类药物止痛效果较强,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如疼痛类型、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个体化治疗。此外,除了药物治疗,还可能需要结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方法来缓解神经性疼痛。 同时,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副作用等信息。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等,也有助于缓解神经性疼痛。

    2025-08-04 10:44:31
  • 调理神经的药有哪些

    调理神经的药有很多,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营养神经药、中药等,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1.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也可用于缓解神经痛等症状。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2.抗焦虑药: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如苯二氮类药物、丁螺环酮等。 3.镇静催眠药:帮助缓解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4.营养神经药:对神经有营养和修复作用,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5.中药:一些中药也被认为对调理神经有一定作用,如安神补脑液、酸枣仁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此外,除了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对调理神经很重要,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压力等。如果有神经方面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使用药物更需谨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2025-08-04 10:40:34
  • 肌张力高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肌张力高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运动、姿势、肌肉、平衡、语言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影响社交和情感发展,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出现这些情况,需早治疗和康复训练,并给予关爱和支持。 肌张力高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运动发育迟缓:孩子可能会比同龄人更晚学会坐、爬、站和行走等基本运动技能。 2.姿势异常:孩子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姿势,如尖足、剪刀步、膝过伸等。 3.肌肉紧张:孩子的肌肉可能会过度紧张,导致身体僵硬、活动范围受限。 4.平衡和协调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平衡和协调问题,容易摔倒。 5.语言发育迟缓:孩子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如发音不清、口吃等。 6.社交和情感问题:孩子可能会因为身体的限制和异常姿势而感到自卑和焦虑,从而影响社交和情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并不是所有肌张力高的孩子都会出现以上问题。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肌张力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孩子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如果您对孩子的健康有任何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2025-08-04 10:38:05
  • 面神经麻痹能治愈吗

    面部神经麻痹通常能根治,但需积极配合治疗以防延误病情。面部神经麻痹多因面部神经受损致面肌瘫痪,与外伤、感染等有关,寒冷季节易诱发。其症状包括单侧鼻炎皱眉无力、嘴角歪斜、呲牙困难、面部表情丧失等,部分有舌前味觉减退、唾液分泌异常等。治疗可遵医嘱用甲钴胺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只要积极治疗,疾病可治愈,若未正确治疗致病情加重,会加大根治难度。患面部神经麻痹后要积极配合治疗,越早治疗恢复效果越好,同时要做好局部保暖,以免受冷风刺激使病情加重。 一、面部神经麻痹的特点: 1.通常可根治,但要积极配合。 2.由面部神经受损引起面肌瘫痪。 二、致病因素: 1.外伤。 2.感染。 3.寒冷季节易诱发。 三、症状表现: 1.单侧鼻炎皱眉无力。 2.嘴角歪斜。 3.呲牙困难。 4.面部表情丧失。 5.舌前味觉减退。 6.唾液分泌异常。 四、治疗方法: 服用甲钴胺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 五、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治疗。 2.做好局部保暖。 总之,面部神经麻痹要重视,及时且正确治疗,做好日常防护,以促进康复。

    2025-08-04 10:35: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