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甲钴胺片有没有副作用

    甲钴胺片常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特殊人群中孕妇需谨慎、哺乳期女性权衡利弊、老年人易现副作用且需调整用药、有特定病史人群需医生综合评估后使用。 特殊人群使用甲钴胺片的副作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使用甲钴胺片需谨慎,目前虽尚无充分的孕妇使用安全数据有限,有特定的代谢情况不同,可能存在未知的对胎儿影响风险,一般只有在明确需要时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因为其对胎儿的安全性证据不足。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甲钴胺片时,药物会进入乳汁,可能对婴儿有潜在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因为要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和可能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药物代谢等方面与年轻人不同,可能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等可能更明显,使用时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由医生根据其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用药相关事宜,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影响药物的处理。 有特定病史人群:如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甲钴胺片时胃肠道反应可能更易加重,如有血液系统病史人群,需关注对血液系统可能的影响等,均需医生综合评估后使用。

    2025-07-29 14:58:09
  • 35岁手脚麻木看什么科

    临床上若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可依如下情况选择科室: 一、神经内科:手脚发麻往往是脑卒中的早期表现,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若发现手脚发麻,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治疗,需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展开治疗。 二、血管外科: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后,若手脚发麻是因血管血栓形成导致,建议挂血管外科,进行相应的血管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 三、骨科或疼痛科:若手脚发麻是由颈、腰骶部的软组织问题或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引起,建议前往骨科或疼痛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肿瘤科和内科:可能因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神经损伤,此时建议到相关基础疾病科室,如肿瘤科进行会诊、治疗。同时要关注转移瘤对神经压迫产生的症状,一般可挂内科进行相应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尾段总结:总之,当出现手脚发麻症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便准确找到病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025-07-29 14:52:49
  • 脑梗死和脑梗塞有什么不同

    脑梗死和脑梗塞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称谓,属缺血性脑卒中范畴,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发病机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影像学可发现缺血梗死病灶,不同人群发病风险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孕妇治疗需谨慎,老年患者诊疗要监测肝肾功能等选择安全治疗方式。 在人群方面,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有所差异。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更易患脑梗死/脑梗塞;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也是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发病,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若发生脑梗死/脑梗塞,治疗需更谨慎权衡利弊,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在多学科协作下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在诊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选择相对更安全的治疗方式等。

    2025-07-29 14:48:40
  • 脑积液有什么症状

    脑积水的症状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头颅增大、智力发育障碍、共济失调、行走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脑脊液的产生或吸收异常有关。 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2.脑积水: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扩大、张力增高、颅缝分离、落日眼、呕吐、抽搐、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等。 3.其他:可有智力发育障碍、共济失调、行走困难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与脑积水有关,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7-29 14:40:45
  • 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是什么意思

    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是影像学描述,指脑白质因神经纤维髓鞘受损出现改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发现后需进一步检查监测,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关注并积极控制相关因素以降低风险。 可能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这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影像学改变,老年人群中相对更常见,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脑部神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变,髓鞘维持和更新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的发生风险。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脑白质的营养供应等;大量饮酒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髓鞘的代谢等过程。 病史因素:一些基础疾病也可能与之相关,比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影响脑白质的血供,可能促使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的出现;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神经纤维的代谢紊乱等,也可能对脑白质髓鞘产生不良影响。 进一步检查与监测 当发现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后,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具体情况。例如可以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相关基础疾病及其控制情况。同时,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如出现轻度认知功能下降、轻度肢体麻木或无力等表现时,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观察脱髓鞘改变是否有进展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更要密切关注其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可能会有不同的转归;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对脑白质进一步损伤的风险。

    2025-07-28 16:10: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