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庆利,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2003年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脱髓鞘疾病。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及2篇SCI文章。参加了《哈氏内科学》、《奈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译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国医师协会脑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感染与神经免疫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展开
  • 一直精神不好怎么办

    如果一直精神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睡眠问题、压力、饮食、缺乏运动、心理健康问题、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和疾病等。可以尝试改善睡眠、减轻压力、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环境、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等方法来缓解。 如果一直精神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睡眠问题: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电子设备和刺激性物质在睡前使用。 2.压力和焦虑: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振。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适度的运动来减轻压力。 3.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精神状态很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并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的咖啡因。 4.缺乏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可以提升精神状态和能量水平。尝试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 5.心理健康问题: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或焦虑障碍,可能导致长期的精神不振。如果这些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咨询专业心理健康专家是很重要的。 6.环境因素:嘈杂、污染或不舒适的环境可能对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尝试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整洁、安静和舒适。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精神不振。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8.疾病或身体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或慢性疾病,可能影响精神状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精神不振的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求支持和照顾自己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5-09-30 09:43:20
  • 甲钴胺能否与阿戈美拉共用

    甲钴胺为维B12衍生物参与代谢用于周围神经病变,阿戈美拉汀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抑郁症,临床未发现两者有绝对禁止联用硬性机制,肝肾功能不全者因两药主要经肝代谢需监测肝肾功能并谨慎调整用药,老年人因肝肾功能生理性减退应从小剂量起始观察不良反应,联用要密切观察新不适症状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一、药物相互作用基础考量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参与一碳单位循环等代谢过程,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等病症;阿戈美拉汀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抑郁症。目前临床研究未发现两者存在直接的药理学拮抗或严重不良反应叠加的明确证据,理论上不存在绝对禁止联用的硬性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肝肾功能不全者 甲钴胺与阿戈美拉汀均主要经肝脏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药物代谢清除率可能下降,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类人群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如转氨酶等指标)及肾功能(如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谨慎调整用药或权衡联用风险收益。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能力下降,联用甲钴胺与阿戈美拉汀时,更应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情况,建议从小剂量起始,并加强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如出现头晕、胃肠道不适等异常表现,需及时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联用中的观察要点 联用甲钴胺与阿戈美拉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如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甲钴胺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有无加重或新出现)、精神心理方面变化(阿戈美拉汀相关的抑郁症状波动、睡眠改变等),同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9-30 09:42:36
  • 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睡不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倒班、时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压力、焦虑、噪音、咖啡因等,长期或严重的睡眠问题应咨询医生。 1.生理因素: 倒班工作:打乱了生物钟,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时差:跨越时区旅行时,身体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时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中呼吸暂时停止,导致睡眠中断和低氧血症。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眠中周期性地出现腿部抽搐或不自主运动。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过度的担忧、紧张或压力会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抑郁:情绪低落和沮丧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兴奋和激动:睡前进行过于兴奋或刺激性的活动,如看刺激的电影或玩游戏。 心理创伤:过去的创伤经历可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睡眠。 3.环境因素: 噪音:噪音干扰会影响睡眠。 温度: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可能不适合睡眠。 光线:明亮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床铺不适:不舒适的床垫、枕头或床铺可能导致睡眠不好。 4.药物和物质: 咖啡因: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中含有咖啡因,会影响睡眠。 尼古丁:吸烟会影响睡眠质量。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高血压药和哮喘药,可能会导致失眠。 5.其他因素: 健康问题: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消化系统问题等,可能会影响睡眠。 个人习惯: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熬夜、午睡时间过长、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等。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睡前过度兴奋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影响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或严重的睡眠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管理压力和焦虑等方法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025-09-30 09:41:48
  • 脚抖控制不住什么引起的

    脚抖控制不住可能由神经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代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在等待就医期间,可尝试放松技巧、避免诱因、注意饮食、适度运动等方法缓解。 脚抖控制不住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震颤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等可能导致脚抖。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引起脚抖。 3.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代谢性问题可能导致脚抖。 4.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引发躯体症状,包括脚抖。 5.其他原因:酒精戒断、疲劳、咖啡因或其他物质滥用、中风、脑损伤等也可能导致脚抖。 如果脚抖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等待就医期间,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脚抖: 1.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来减轻焦虑和紧张。 2.避免诱因: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因、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 4.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脚抖,如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的代谢性问题,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配合治疗是重要的。此外,如果脚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视力问题等,应立即就医。 总之,脚抖控制不住可能是多种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2025-09-30 09:40:54
  • 帕金森多久才会严重

    帕金森病情严重程度发展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1-3年病情较轻,中期3-10年运动功能受较明显影响,晚期10年以上运动等功能严重受损,早期规范干预可延缓病情加重,老年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年轻患者积极干预进展相对缓慢。 早期阶段(发病后1-3年左右) 此阶段病情相对较轻,患者可能仅出现单侧肢体的震颤、轻微的运动迟缓等症状,例如手部不自主震颤,在做精细动作时稍受影响,但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多数患者仍能保持较好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受累不明显,通常不影响行走等基本活动。 中期阶段(发病后3-10年左右) 随着病情进展,双侧肢体可能都出现症状,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加重,患者运动功能开始受到较明显影响,行走速度变慢,步态异常,转身、起床等动作变得笨拙,可能出现肌肉僵直等情况,日常生活开始受到一定影响,如穿衣、洗漱等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但部分患者仍可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 晚期阶段(发病10年以上) 病情进一步加重,患者运动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明显的姿势平衡障碍,容易跌倒,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大多需要他人帮助完成穿衣、进食、如厕等基本生活操作,同时可能伴有非运动症状,如严重的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不过,若患者能在早期就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向严重阶段发展的速度。例如,规范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等改善症状,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维持运动功能等,可能使病情严重化的时间推迟数年甚至更久。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等因素,病情可能进展相对更快一些;而年轻患者如果积极干预,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些。

    2025-09-30 09:38: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