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强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联合治疗、椎管内硬膜下及硬膜外各种囊肿;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垂体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脑外伤、颅骨缺损、颅骨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姚玉强,副主任医师,苏黎世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师从山东省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滕良珠教授,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在椎管内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垂体瘤、颅骨缺损、脑肿瘤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学习,在瑞士学习期间同时观摩了神经外科及神经放射科的临床工作,并参加了著名的“显微外科培训班”,掌握了血管吻合的基本技术。曾于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镜手术,后开展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例脑室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目前于北京天坛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参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导航的微创神经外科学研究”的国自然课题,对脑功能成像及脑功能定位有深入的研究。至今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2014年做为主要项目合作者(项目总排名第二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课题:基于fMRI脑功能成像的机器人辅助腕手神经康复训练与评价方法研究。目前可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等手术,尤其擅长椎管内肿瘤的个体化治疗、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颅骨修补、垂体瘤经鼻手术等。近期于中华医学会2018脊髓脊柱会议上做了“椎管内肿瘤微创治疗的经验分享”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联合治疗、椎管内硬膜下及硬膜外各种囊肿;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垂体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脑外伤、颅骨缺损、颅骨肿瘤等。展开
  • 什么是小儿脑积水

    小儿脑积水是因脑脊液产生、循环或吸收障碍致脑室扩张及颅内压增高,病因有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畸形及后天性颅内感染、出血、外伤等,婴儿期表现为头颅进行性增大等,较大儿童有头痛、呕吐等,诊断靠头颅CT和MRI,治疗主要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婴儿需留意头颅护理等,较大儿童要关注症状遵方案等。 一、定义 小儿脑积水是因脑脊液产生、循环或吸收障碍,致使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引发脑室扩张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症。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多与神经管发育畸形相关,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中孔或侧孔闭锁等,可阻碍脑脊液正常循环。 (二)后天性因素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颅内出血(如新生儿颅内出血)、颅脑外伤等,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或吸收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婴儿期表现 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膨隆、张力增高,头皮静脉怒张,颅骨骨缝分离,头部叩诊呈“破壶音”,还可能出现落日征(眼球下转,上部巩膜外露)等。 (二)较大儿童表现 可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智力发育迟缓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清晰显示脑室扩张程度、脑实质情况等。 2.头颅MRI:能更精准地评估脑脊液循环通路及脑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方式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常见术式为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分流装置将过多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吸收,缓解颅内压增高及脑室扩张状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患者 需格外留意头颅护理,避免外力碰撞导致头颅损伤,应定期监测头颅大小变化,遵医嘱按时复诊,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二)较大儿童患者 要关注自身神经系统症状变化,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助力患儿康复。

    2025-09-29 10:13:12
  • 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尤以壳核出血多见,约占60%-70%,其因豆纹动脉解剖特点易在血压突升时破裂出血,中老年人因血管因素更易发生,年轻人多与血管畸形有关,性别无显著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及高血压等病史会增加风险,了解相关情况对预防、诊断、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意义重大。 一、解剖基础与病理机制 基底节区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等结构,此处有豆纹动脉等穿支动脉通过,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承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易导致豆纹动脉破裂出血,进而引发原发性脑出血。 二、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高血压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升高,而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特点使得该部位成为脑出血的高发区域。年轻人若发生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多与血管畸形等先天血管发育异常因素相关。 性别:在一般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生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的概率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病情况可能因性别相关的内分泌等因素略有不同,进而间接影响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高血压、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血管损伤风险,从而提高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而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重要诱因。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的风险明显升高。此外,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也可能因血管结构异常而更容易在基底节区发生原发性脑出血。 总之,基底节区是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了解其相关解剖、影响因素等对于原发性脑出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10:09:52
  • 丘脑出血一般住院多久

    丘脑出血的住院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血肿大小、症状严重程度、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案等因素,一般为数天到数周。 1.血肿大小:丘脑出血的量越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较小的血肿通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收,而较大的血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稳定和消退。 2.症状严重程度:严重的症状,如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来监测和处理。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免疫功能等因素会影响恢复速度和住院时间。 4.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来观察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一般来说,丘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可能在几天到几周之间。在住院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神经系统功能、生命体征、血肿吸收情况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会逐渐减少监测和治疗的频率,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安排出院。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住院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此外,对于丘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和出院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康复治疗: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等,以帮助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康复效果。 如果患者对丘脑出血的治疗和住院时间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获得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关注患者的康复进展,提供支持和护理。

    2025-09-29 10:08:19
  • 脑子里面会长脂肪瘤吗

    颅内脂肪瘤属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良性肿瘤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外胚层与中胚层组织分离异常致脂肪异位沉积,常见于大脑纵裂等部位,多数无症状,较大时可致癫痫等症状,主要靠头颅CT和MRI诊断,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考虑手术,儿童需关注对脑部发育影响,成年人有症状及时就医,有基础病史者需考虑基础病对治疗的影响并优先整体健康。 一、颅内脂肪瘤的发生可能性 脑子里面可能会长脂肪瘤,颅内脂肪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外胚层组织与中胚层组织分离异常,致使脂肪组织异位沉积形成。 二、发生部位与表现 发生部位:常见于大脑纵裂、外侧裂、脑底池等部位。 临床表现:多数颅内脂肪瘤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若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或神经结构,可出现癫痫发作、头痛、视力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症状。 三、诊断方式 主要依靠头颅CT和MRI检查,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MRI上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借此可明确颅内脂肪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颅内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密切监测脂肪瘤的变化情况。 有症状的颅内脂肪瘤:根据具体病情,考虑采取手术切除等干预措施。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颅内脂肪瘤对脑部发育的影响,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成年人患者:若发现有症状的颅内脂肪瘤,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如手术等。 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考虑基础病对手术等治疗的影响,例如若患者有严重心肺疾病,手术风险可能增加,需综合评估后制定更合适的诊疗计划,优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舒适度。

    2025-09-29 10:04:56
  • 小孩脑脂肪瘤怎么办

    脑脂肪瘤无症状时定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有症状时综合评估位置等因素考虑手术,低龄儿童手术需谨慎且优先保守观察,无论是否干预均需长期随访监测头颅MRI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一、无症状脑脂肪瘤的处理 若小孩脑脂肪瘤无任何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癫痫、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通常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评估,监测脂肪瘤的大小、位置及周围脑组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 二、有症状脑脂肪瘤的处理 当脑脂肪瘤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时,如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手术的决策需综合评估脂肪瘤的位置、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去除可能压迫神经组织的病灶,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充分评估收益与风险比。 三、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低龄儿童,手术需尤为谨慎。需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脂肪瘤对神经功能发育的潜在影响。在评估过程中,优先考虑非药物及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措施,若必须手术,要在经验丰富的儿科神经外科团队评估下进行,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经功能发育情况,如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定期进行相关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四、随访与监测要点 无论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均需长期进行随访监测。定期复查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观察脂肪瘤的变化。同时,关注小孩的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新的癫痫发作、头痛程度变化、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诊疗方案。

    2025-09-29 10:03: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