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膜刺激征包括哪三项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三项。 1.颈强直 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Kernig征 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医生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腰骶神经根炎等。 3.Brudzinski征 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膜刺激征的检查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并且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的配合。如果怀疑有脑膜刺激征,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06-11 17:32:05 -
动脉瘤好发部位
动脉瘤是动脉壁受病理因素影响局部薄弱后向外膨出形成的局部扩张,全身任何有动脉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动脉瘤。主要可分为周围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而动脉瘤有其较常见的发生部位,通常发生在血管的分叉处,因为此处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相对较大。比如颅内动脉瘤中前循环,多发部位为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的分叉处,后循环的动脉瘤则多在基底动脉的顶端、椎动脉以及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部。 一、动脉瘤的定义:是动脉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薄弱后,局部扩张向外膨出形成的结构。 1.全身有动脉的地方都可能发生。 二、动脉瘤的分类:包括周围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三、动脉瘤常见发生部位:是血管的分叉部位。 1.原因是这个部位血流对血管壁冲击力量较大。 2.具体例子如颅内动脉瘤中前循环的多发部位,以及后循环的多发部位。 总之,动脉瘤的形成与动脉壁的病理变化有关,其分类多样,且常见于血管分叉处,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有其特定的好发位置。
2025-06-11 17:29:02 -
如何帮助脑出血患者恢复说话功能
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并定期复查,部分患者的语言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1.早期治疗:脑出血后应尽快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早期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神经功能。 2.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等。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说话功能,包括发音训练、语调训练、语速训练等。 3.心理治疗: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4.饮食调整:脑出血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蛋、奶等。 5.定期复查:脑出血患者应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025-06-11 17:25:58 -
后脑勺长了个包按着还痛怎么回事
后脑勺长了个疙瘩一按就疼,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毛囊炎、疖肿、带状疱疹。 一、毛囊炎:这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还有表皮葡萄球菌等。而引发毛囊炎的因素包括高糖高脂饮食、自身免疫力低下、存在贫血状况、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当这些因素存在时,就可能诱发毛囊炎,在后脑勺出现有疙瘩且按压疼痛的表现。 二、疖肿:通常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其诱发因素涵盖皮肤有损伤、营养不良、患有慢性肾炎、存在免疫缺陷、进食了辛辣刺激食物等。这些情况都可能促使疖肿形成,进而导致后脑勺出现这种按压疼痛的疙瘩。 三、带状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被再次激活相关,诱发的因素包含高龄、患有糖尿病、有物理创伤、存在应激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可能会引发带状疱疹,在后脑勺形成这样的疙瘩并伴有按压疼痛。 总之,当后脑勺出现一按就疼的疙瘩时,需要考虑这些可能的情况,应根据具体表现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6-11 17:24:41 -
脑干出血醒过来的几率
脑干出血预后较差,患者醒过来的几率较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位置、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治疗重点是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维持生命体征等,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 脑干是控制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体征的部位,因此脑干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血量较小的脑干出血可能会有较好的预后,但出血量较大或位置较关键的脑干出血往往预后较差。 此外,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年龄较大、有其他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醒过来的几率可能较低。 对于脑干出血的患者,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维持生命体征等。在病情稳定后,可能会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预后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患者或家属对脑干出血的预后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信息。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
2025-06-11 17: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