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强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联合治疗、椎管内硬膜下及硬膜外各种囊肿;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垂体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脑外伤、颅骨缺损、颅骨肿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姚玉强,副主任医师,苏黎世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师从山东省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滕良珠教授,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在椎管内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垂体瘤、颅骨缺损、脑肿瘤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学习,在瑞士学习期间同时观摩了神经外科及神经放射科的临床工作,并参加了著名的“显微外科培训班”,掌握了血管吻合的基本技术。曾于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镜手术,后开展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例脑室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目前于北京天坛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参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导航的微创神经外科学研究”的国自然课题,对脑功能成像及脑功能定位有深入的研究。至今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2014年做为主要项目合作者(项目总排名第二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课题:基于fMRI脑功能成像的机器人辅助腕手神经康复训练与评价方法研究。目前可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等手术,尤其擅长椎管内肿瘤的个体化治疗、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颅骨修补、垂体瘤经鼻手术等。近期于中华医学会2018脊髓脊柱会议上做了“椎管内肿瘤微创治疗的经验分享”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联合治疗、椎管内硬膜下及硬膜外各种囊肿;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垂体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脑外伤、颅骨缺损、颅骨肿瘤等。展开
  • 脑沟裂增宽是什么意思

    脑沟裂增宽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脑积水、脑萎缩等疾病的表现,通常需要结合症状、其他检查来判断,具体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脑沟裂增宽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通常在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发现。它意味着脑沟和脑裂的宽度相较于正常情况增加了。以下是对脑沟裂增宽的具体分析: 1.原因: 生理性原因:在某些情况下,脑沟裂增宽可能是正常的,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发生一些结构上的变化,包括脑沟裂的加宽。 病理性原因:脑沟裂增宽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脑积水、脑萎缩、脑部感染、脑外伤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神经元丢失或其他脑组织异常。 2.症状: 多数情况下,脑沟裂增宽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增宽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相关,例如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癫痫等。 如果脑沟裂增宽是由脑积水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评估脑沟裂增宽的意义。 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脑电图等进一步评估。 如果怀疑有其他潜在的疾病,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4.治疗: 治疗方法取决于脑沟裂增宽的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增宽且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病理性增宽,治疗将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例如,脑积水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脑萎缩可能需要针对病因的治疗或康复治疗。 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管理症状,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5.随访: 对于发现脑沟裂增宽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监测病情的变化,以及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访的频率和具体检查项目将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脑沟裂增宽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如果对脑沟裂增宽的结果感到担忧或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详细的解释和建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人,脑沟裂增宽的评估可能更为重要。他们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和进一步的检查。 总之,脑沟裂增宽是一种影像学发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其意义。及时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是重要的。

    2025-09-29 11:37:56
  • 脑干出血能恢复正常吗

    脑干出血能否恢复正常取决于出血情况(出血量、出血部位)、治疗时机与方法(治疗时机、治疗方法)、患者自身情况(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康复治疗),少量出血、及时有效治疗、自身基础状况良好且积极康复的患者恢复正常几率较高,大量出血、治疗不及时、基础状况差的患者恢复正常可能性较小。 出血量:如果脑干出血量较少,比如小于5毫升,相对来说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表明,小量脑干出血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保留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而如果出血量较大,超过10毫升甚至更多,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正常的难度极大。 出血部位:脑干不同部位的出血对功能的影响不同。例如,脑干中一些相对功能代偿较好区域的少量出血,相较于关键功能区的大量出血,预后可能更好。但总体而言,脑干任何部位的较大出血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治疗时机与方法 治疗时机:发病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如果能在发病6小时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合理的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提高恢复正常的几率。反之,延误治疗时间会使脑组织受损加重,影响恢复。 治疗方法:规范的综合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预防并发症等。例如,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是常用的减轻脑水肿的方法。恰当的治疗能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同等条件下可能比老年患者更有希望恢复正常。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更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恢复的难度。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相较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正常的可能性更高。比如,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脑干出血后恢复的潜力更大。 康复治疗:发病后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也非常关键。康复治疗包括针对肢体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的康复训练。如果能在病情稳定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恢复正常的概率。例如,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语言障碍等。 总体来说,脑干出血后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但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少量出血、及时有效治疗、自身基础状况良好且能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恢复正常的几率相对较高;而大量出血、治疗不及时、基础状况差的患者,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小。

    2025-09-29 11:36:21
  • cpa脑膜瘤严重吗

    cpa脑膜瘤是否严重需综合肿瘤大小、与周围结构关系、患者年龄、基础病史及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判断,体积小、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患者年龄小且基础健康好、能完整切除的肿瘤相对不严重,反之则较严重,无法手术者放疗等非手术治疗也需综合考量其效果与不良反应等。 一、肿瘤的相关特征 1.肿瘤大小:如果cpa脑膜瘤体积较小,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相对较轻,严重程度相对较低;而较大的肿瘤可能会明显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引发较为严重的症状,如引起听力下降、面部感觉异常等。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3cm的cpa脑膜瘤相对较小的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早期压迫影响可能相对局限。 2.肿瘤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pa(小脑脑桥角)区域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若脑膜瘤与面神经、听神经等重要神经关系密切,侵犯程度深,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听力丧失、面神经麻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反之,如果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界限清晰,相对容易手术切除,严重程度相对可控。 二、患者的个体情况 1.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cpa脑膜瘤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在不断发展中,肿瘤的存在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长期影响,如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功能持续受损等;而成年患者相对来说,机体的代偿能力等相对较强,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 2.基础病史: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那么cpa脑膜瘤的治疗风险会增加,因为手术等治疗措施可能会对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产生更大的影响,严重程度也会相应升高;若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良好,则相对来说在面对cpa脑膜瘤时,治疗相关的风险可能相对较低。 三、治疗相关情况 1.手术切除情况:如果能够完整切除cpa脑膜瘤,那么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严重程度相对降低;但如果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肿瘤可能复发,会持续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严重程度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2.非手术治疗情况: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放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放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损伤等,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严重程度也需要综合考虑放疗的效果以及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因素。 总体而言,cpa脑膜瘤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结构关系、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以及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

    2025-09-29 11:34:51
  • 脑血管造影后多久下床

    脑血管造影后下床时间综合多因素判断,股动脉穿刺者术后1-3天左右下床,桡动脉穿刺者术后数小时可下床;老年患者需2-3天逐步下床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儿童患者严格遵医嘱,1-2天内依耐受情况安排且需专人陪同;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平稳后逐步下床并监测相关指标。 若患者接受的是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通常需平卧制动6-24小时,制动结束后可先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若无不适,24小时后可逐渐坐起,坐起后无头晕等不适情况,可在床边短暂站立,之后再根据身体状况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一般来说,多数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1-3天可下床活动,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手术情况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身体状况较好、手术过程顺利且穿刺部位恢复良好的患者可能下床时间相对较早,而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的患者下床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若是采取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限制相对较少,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但也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力,防止穿刺部位出血等情况。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血管弹性差,术后下床时间需更加谨慎。一般建议在术后2-3天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步下床活动。因为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差,过早下床可能增加跌倒等风险,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若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下床活动并卧床休息。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脑血管造影相对较少见,若儿童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由于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术后下床时间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一般术后需制动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具体下床时间需根据儿童的身体恢复情况、手术情况等综合判断,通常在术后1-2天内会根据儿童的耐受情况逐步安排下床活动相关事宜,且下床活动时需有专人陪同,防止意外发生。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平稳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例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leq160mmHg\),舒张压\(\leq90mmHg\)左右)才考虑逐步下床活动,且下床活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合并心脏病的患者需评估心功能情况,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逐步下床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慌、胸闷、气促等心脏不适症状。

    2025-09-29 11:33:31
  • 神经纤维瘤初期症状

    神经纤维瘤初期皮肤方面有牛奶咖啡斑,表现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片,随年龄增长增大、增多;还会出现单发或多发、大小各异、质地较软的皮肤结节或肿块,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少数患者有听力下降等听力问题或虹膜错构瘤等眼部症状,儿童出现相关表现需警惕神经纤维瘤相关问题 神经纤维瘤初期皮肤方面有牛奶咖啡斑,表现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片,随年龄增长增大、增多;还会出现单发或多发、大小各异、质地较软的皮肤结节或肿块,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少数患者有听力下降等听力问题或虹膜错构瘤等眼部症状,儿童出现相关表现需警惕神经纤维瘤相关问题 一、皮肤相关症状 神经纤维瘤初期在皮肤方面可能出现牛奶咖啡斑,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通常是一些大小不一的褐色斑片,其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形状不规则,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增多,一般来说,身体多个部位都可能出现这类斑片,这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有一定关联,在儿童群体中相对常见,若儿童出现较多此类斑片需警惕神经纤维瘤相关问题。 二、皮肤结节或肿块 1.数量与形态:可能会出现皮肤结节或肿块,数量上可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的大小也各异,小的可能如米粒般大小,大的可达到几厘米甚至更大,质地一般较软,可在皮肤表面或皮下触及,这些结节或肿块通常是神经纤维瘤的瘤体表现,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中都可能出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好发部位: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也可能出现在头颈部等区域,其具体位置分布没有绝对的特异性,但与神经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好发部位可能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儿童中发现皮肤结节或肿块时需密切关注是否与神经纤维瘤相关。 三、其他可能伴随症状 1.听力问题:部分患者初期可能出现听力方面的轻微异常,比如听力下降等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不是特别常见,若青少年或成年人发现自己听力逐渐下降,且排除了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因素后,需考虑神经纤维瘤累及听神经等相关可能,不过这种情况在神经纤维瘤初期相对少见。 2.眼部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的一些表现,例如虹膜出现错构瘤等情况,这种眼部的特殊表现也是神经纤维瘤初期可能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症状之一,在儿童神经纤维瘤患者中若发现眼部异常表现,要考虑到神经纤维瘤病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2025-09-29 11:31: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