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庆瑶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的诊治; 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左庆瑶,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为在读博士。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工作,并曾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的诊治; 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痛风的诊治; 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展开
  • 血糖低应该吃什么食物

    提升血糖的食物分快速升糖和缓慢平稳升糖两类,不同人群低血糖时选食物有注意事项,快速升糖食物有含糖高的水果、饮料、糖果等,缓慢升糖有主食类搭配含蛋白脂肪的食物等,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选食物各有要求。 一、快速提升血糖的食物选择 1.含糖量高的水果:例如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的葡萄,其含有的单糖能较快被人体吸收,进而提升血糖。一般来说,100克葡萄中大约含有10-15克左右的糖类物质,当出现低血糖时,食用适量葡萄可快速补充血糖。还有橘子,每100克橘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1.9克,其中的糖分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缓解低血糖症状。 2.含糖饮料:像普通的可乐、雪碧等含糖汽水,每100毫升中含糖量通常在10克以上,属于快速升糖的饮品。饮用后,其中的糖分能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提升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谨慎选择,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糖果:比如硬糖,主要成分是蔗糖等糖类,进入人体后能很快被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一块普通的硬糖大约含有3-5克左右的糖类,能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升高。不过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避免呛咳等情况。 二、缓慢平稳升糖的食物选择 1.主食类 面包:全麦面包相对来说升糖速度比白面包慢一些。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等成分,膳食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例如一片普通的全麦面包(约30克),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相对平缓,能持续为身体提供能量。 米饭:相对于精白米,糙米升糖更慢。糙米保留了外层的糠皮等部分,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100克糙米煮熟后,其碳水化合物的释放相对缓慢,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糖在稳定水平。 2.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搭配碳水化合物 牛奶搭配饼干: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饼干属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当牛奶与饼干搭配食用时,蛋白质和脂肪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相对平稳。例如一杯200毫升的牛奶搭配2-3块普通饼干,这种组合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避免血糖快速波动。 酸奶搭配全麦面包:酸奶含有蛋白质和乳酸菌等成分,全麦面包是碳水化合物来源。酸奶中的蛋白质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让血糖缓慢上升。一般100克酸奶搭配2-3片全麦面包,是比较合适的组合,既可以快速缓解低血糖带来的不适,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血糖稳定。 三、不同人群低血糖时的食物选择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低血糖时,要选择安全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可以选择小块的水果糖,因为水果糖相对容易咀嚼和吞咽,能快速升糖。但要注意避免给儿童吃整颗的硬糖,防止发生呛噎危险。同时,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在选择食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避免选择不合适的食物导致血糖异常波动。 2.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时,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等情况。可以选择一些质地较软、容易消化的升糖食物,如泡软的面包、煮得较烂的米粥等。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硬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选择食物时还要兼顾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例如如果有高血脂,要避免选择过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组合。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选择食物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建议选择含有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且能避免血糖过度波动的食物。例如可以选择半杯果汁(纯果汁),但要注意控制量,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监测血糖变化。同时,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注意随身携带一些升糖食物,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能及时食用,但要避免选择升糖过快过猛的食物,以免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后又快速下降,加重血糖波动。

    2025-10-10 12:55:32
  • 妊娠糖尿病吃什么好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进行饮食管理,碳水化合物选高膳食纤维的,控精制谷物;蛋白质选优质来源,占总热量15%-20%;脂肪选健康的,限饱和和反式脂肪;蔬菜多吃,水果选低升糖指数且控量;采用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模式,同时要考虑胎儿需求,密切监测血糖,在控糖前提下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饮食是基础干预手段,不达标时可能需结合其他治疗。 一、碳水化合物的选择 1.高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高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缓慢释放葡萄糖,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研究表明,摄入燕麦后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2.控制精制谷物摄入:应减少精制谷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等)的摄入,精制谷物消化吸收快,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二、蛋白质的摄入 1.优质蛋白质来源: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胸肉、瘦牛肉等)、鱼类(三文鱼、鳕鱼等)、豆类(黑豆、红豆等)、蛋类、低脂乳制品(牛奶、酸奶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益。研究显示,孕妇适量摄入鱼类可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瘦肉中的蛋白质易于吸收,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会引起血糖过大波动。 2.蛋白质摄入比例: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5%-20%较为适宜,可根据孕妇体重和活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 三、脂肪的选择 1.健康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杏仁、核桃等)。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鱼油中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胎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要注意适量食用,因为坚果热量较高,每天可吃10-15克左右。 2.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应限制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肥肉等)和反式脂肪(如部分油炸食品、加工糕点等)的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升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血糖代谢。 四、蔬菜水果的选择 1.蔬菜:多吃蔬菜,如绿叶蔬菜(菠菜、芹菜等)、西兰花、黄瓜等。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低,且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例如,菠菜富含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菠菜热量较低,适合妊娠糖尿病患者食用。 2.水果: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蓝莓等。食用水果时要注意控制量,一般每天可吃200克左右,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餐后血糖过高。例如,苹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可适量食用。 五、饮食规律 1.少食多餐:妊娠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模式,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进食。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例如,可在早餐、上午加餐、午餐、下午加餐、晚餐、睡前加餐等时间进食,每餐食量适中。 2.定时定量: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尽量保持相对固定,避免随意增减食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孕妇,要充分考虑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在保证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确保营养均衡摄入。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如果饮食控制后血糖仍不达标,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胰岛素等治疗措施,但饮食始终是基础的干预手段。此外,要避免过度节食,以免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应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管理。

    2025-10-10 12:51:04
  • 血糖15点有多严重

    血糖15mmol/L左右属较明显升高,具一定严重性,短期会增加急性并发症风险、致渗透性利尿相关表现,长期可加速慢性并发症进展;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儿童更易现酮症酸中毒且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易现低血糖且加重基础病,妊娠期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并依不同人群特点个性化管理。 短期健康风险方面 急性并发症风险增加:血糖过高时,可能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血糖显著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明显升高,当血糖超过13.9mmol/L时,就需要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 渗透性利尿相关表现:高血糖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患者出现多尿症状,进而可能引起脱水。如果脱水严重,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导致血容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等,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钠等水平异常,电解质紊乱又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神经等多系统的功能。 长期危害角度 慢性并发症进展加速 对血管的影响: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大、中、小血管,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例如,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使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几率升高;会影响脑血管,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会损害肾脏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早期可能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对神经的影响: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胃排空延迟、排尿困难、阳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儿童患者:儿童血糖达到15mmol/L左右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对高血糖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需要及时就医,明确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等情况,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注意保证儿童的营养供应和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的情况,血糖15mmol/L左右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而且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高血糖带来的血管损伤等危害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病的病情。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预防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血糖升高到15mmol/L左右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孕妇来说,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等风险;对胎儿而言,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引起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窘迫等情况。所以妊娠期血糖异常升高到15mmol/L左右时,需要立即就医,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方案,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总之,血糖达到15mmol/L左右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管理。

    2025-10-10 12:49:54
  • 尿酸高是什么引起的要注意哪些

    尿酸高的引发因素包括尿酸生成过多(嘌呤摄入过多、体内嘌呤代谢酶缺陷)和尿酸排泄减少(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注意事项有饮食方面低嘌呤、控蛋白、多饮水,生活方式方面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相应注意要点。 尿酸生成过多: 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贝类、虾类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含量增加,经代谢后生成较多尿酸。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每日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的人群,尿酸升高的风险显著高于饮食清淡、嘌呤摄入少的人群。 体内嘌呤代谢酶缺陷:某些遗传因素可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相关酶出现缺陷,影响尿酸的正常代谢过程,使得尿酸生成增多。比如,部分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尿酸合成相关酶的缺陷,导致尿酸生成异常增加。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排泄尿酸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的排泄会受到影响。例如,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时,肾脏对尿酸的滤过、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中尿酸水平升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它们会抑制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蓄积。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尿酸水平。 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 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黄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如玉米、燕麦等)等低嘌呤食物。以蔬菜为例,每100克白菜中嘌呤含量较低,适量食用不会明显升高尿酸。 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应适量,可选择牛奶、鸡蛋等优质低蛋白食物,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可能会在体内代谢产生一定量尿酸。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0克左右。 多饮水: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因为高糖饮料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 生活方式方面: 适度运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能力,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乳酸产生增加,抑制尿酸排泄。例如,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 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饮酒尤其是啤酒,会使尿酸生成增加,同时影响尿酸排泄,所以尿酸高的人群应戒烟限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尿酸高时,要更加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减退,更容易出现尿酸排泄障碍。同时,在选择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儿童:儿童尿酸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如果儿童尿酸高,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情况,饮食上要遵循儿童营养需求,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监测尿酸水平。 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尿酸升高的风险可能增加,这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更年期女性除了遵循一般的尿酸高注意事项外,要更加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定期检查尿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尿酸高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严格控制尿酸水平。例如,糖尿病患者尿酸高时,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注意尿酸的管理,因为高尿酸可能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10 12:48:43
  • 血糖6.9可以吃苹果吗

    血糖6.9mmol/L需先明确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若为空腹血糖6.9mmol/L属空腹血糖受损,若是餐后2小时则正常,此时吃苹果要根据不同情况把控量,糖尿病患者、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吃苹果也各有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要遵总原则、监测血糖等,儿童要防养成不良习惯,老年人要关注血糖及其他疾病影响等。 一、血糖6.9mmol/L的情况界定 血糖6.9mmol/L需要先明确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等不同状态。如果是空腹血糖6.9mmol/L,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范围(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如果是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则处于正常范围(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一般小于7.8mmol/L)。 二、血糖6.9mmol/L时吃苹果的情况分析 空腹血糖6.9mmol/L时:苹果是一种含糖量适中的水果,每100克苹果大约含碳水化合物13.5克左右。可以吃苹果,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一般建议每次吃半个到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100~150克)。因为苹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食用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观察血糖波动情况。从营养角度看,苹果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不过,由于此时空腹血糖已偏高,食用苹果后要注意后续主食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相应调整,保持总热量的平衡。 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时:处于正常范围时可以吃苹果,同样要注意适量。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吃苹果,作为加餐,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每次吃100~150克左右的苹果。这样既能享受苹果的营养,又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情况如何,吃苹果都需要遵循糖尿病饮食的总原则,即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苹果的食用量和进食时间。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在吃苹果时除了控制量和监测血糖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血糖控制目标。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那么吃苹果的时间和量需要更加严格把控。例如,血糖较高且不稳定时,可能暂时不建议吃苹果,待血糖控制相对平稳后再适量食用。同时,糖尿病患者如果正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吃苹果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儿童:儿童如果存在血糖6.9mmol/L的情况,需要考虑是儿童糖尿病等特殊情况。如果是健康儿童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是可以吃苹果的,但要注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苹果的食用量,避免养成过度摄入高糖水果的习惯,预防日后发生肥胖、糖尿病等问题。如果是儿童糖尿病患者,那么吃苹果需要严格按照糖尿病儿童的饮食管理来进行,由医生、营养师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血糖控制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苹果食用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血糖6.9mmol/L时吃苹果也需要注意。老年人如果有糖尿病,其身体机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吃苹果时要更加谨慎。要选择在血糖相对平稳的时候吃苹果,并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同时要密切关注食用苹果后血糖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糖或高血糖相关症状。如果老年人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吃苹果也要考虑对其他疾病的影响,因为苹果本身富含钾等营养成分,对高血压患者可能有益,但也要注意整体的营养均衡和血糖控制。

    2025-10-10 12:45: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