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发烧吃什么食物可以更快退烧?

    没有任何食物在发烧的时候进食后就能够达到退烧的效果,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患者退热,例如冬瓜、绿豆汤、雪梨汤、葱白水等,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发烧患者的饮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若体温低于38.5度,则采取物理措施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全身,或者是使用退烧贴,在此期间需要多喝热水,当体温达到38.5度时,则需要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药物。

    2025-03-29 21:24:15
  • 哺乳期发烧有哪些治疗的方案

    哺乳期发烧可采用观察和休息、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法,同时要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 1.观察和休息:首先,需要观察发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发烧较轻,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物理降温:对于哺乳期发烧的妇女,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使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冰袋敷额头或腋窝等。但是,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身体,以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3.药物治疗:如果发烧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4.就医治疗: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较高、伴有其他症状或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哺乳期发烧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在发烧期间,应尽量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以免传染给婴儿。可以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来预防传染。 2.注意个人卫生:在发烧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等,以避免感染其他疾病。 3.注意饮食:在发烧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哺乳期发烧需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以保障婴儿的健康。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时就医治疗。

    2025-09-12 11:52:28
  •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成年人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四十至五十五克每升,新生儿为二十八至四十四克每升,婴儿期为三十至四十八克每升,儿童期为三十五至五十克每升,且血清白蛋白水平受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偏离正常范围需结合临床症状等进一步明确原因。 一、成年人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 成年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通常为40~55g/L。这是基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生理状态下检测得出的范围,反映了成年人肝脏合成白蛋白以及机体白蛋白代谢平衡的基本情况。 二、新生儿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 新生儿由于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相对较低,一般为28~44g/L。新生儿出生后随着日龄增加及机体逐渐发育成熟,血清白蛋白水平会逐渐接近成年人范围,但仍需密切监测其动态变化。 三、婴儿期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 婴儿期(一般指1岁以内)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0~48g/L。此阶段婴儿的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白蛋白的需求及代谢情况与成年人和新生儿有所不同,该范围是基于婴儿正常生理发育过程中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统计结果。 四、儿童期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 儿童期(1岁以上至青春期前)血清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身体各系统逐步发育完善,血清白蛋白水平也逐渐向成年人范围趋近,但仍需结合儿童个体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等综合评估。 需注意,血清白蛋白水平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肝脏疾病可影响白蛋白合成,肾脏疾病可导致白蛋白丢失等)、营养状况等。若检测结果偏离正常范围,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相关检查等进一步明确原因。

    2025-09-12 11:51:57
  • 尿胆原阳性有什么危害

    尿胆原阳性可能是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可能有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危害,需就医检查,确诊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药物滥用、定期体检等。 1.肝胆疾病:尿胆原阳性可能提示肝胆系统存在问题,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溶血性疾病:如果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增加,也可能导致尿胆原阳性。溶血性疾病可能引起贫血、黄疸等症状。 3.其他情况:某些药物、饮食因素(如大量摄入胡萝卜、菠菜等)也可能导致尿胆原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尿胆原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具体疾病,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症状和个人病史来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尿胆原阳性,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尿胆原阳性可能是暂时的,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但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如肝胆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维持肝胆系统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1.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 2.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3.避免药物滥用: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对尿胆原阳性结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09-12 11:51:56
  • 经常喝酒会得什么病你好

    经常喝酒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肝脏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癌症风险增加等,需减少饮酒量,避免酗酒,出现健康问题及时就医。 1.肝脏疾病:酒精在肝脏中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 脂肪肝:饮酒会导致肝脏内脂肪堆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酒精性肝炎:如果脂肪肝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炎症会进一步损伤肝脏。 肝硬化: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肝脏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增加患上肝癌的风险。 2.消化系统问题:喝酒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可能增加患上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的几率。 3.心血管疾病: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长期酗酒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问题。 4.神经系统损伤:大量饮酒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影响认知功能、协调能力和记忆力。长期酗酒还可能导致酒精性痴呆等严重疾病。 5.癌症风险增加:饮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如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 6.其他健康问题:经常喝酒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对生殖系统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对酒精的反应不同,而且饮酒对健康的影响还与饮酒量、饮酒频率、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为了保持健康,建议尽量减少饮酒量,避免酗酒,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健康管理。如果已经出现与饮酒相关的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此外,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或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饮酒可能更加危险,应遵循医生的具体指导。

    2025-09-12 11:51: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