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疾病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可能有不同原因。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血液浓缩:剧烈运动、呕吐、腹泻等导致身体水分丢失,会使血液浓缩,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2.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白蛋白偏高。 3.肝脏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同时由于肝脏炎症可能会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白蛋白分解增加,从而出现白蛋白偏高。 4.其他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白蛋白偏高。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能会导致白蛋白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白蛋白偏高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果发现白蛋白偏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生理现象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老年人白蛋白偏高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有关;孕妇白蛋白偏高可能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因此,对于特殊人群,如果发现白蛋白偏高,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白蛋白偏高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对白蛋白偏高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2025-09-12 11:28:48
  • 早上起来出汗怎么回事

    早上出汗与室温过高、睡眠环境闷热、生理性多汗、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有关,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如持续出汗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进行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温度、穿着、避免劳累和紧张等。 1.室温过高: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者睡觉时盖的被子过厚,可能会导致出汗。 2.睡眠环境:睡觉时环境过于闷热、潮湿,也可能引起出汗。 3.生理性多汗: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明显。可能与汗腺发达、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有关。一般来说,这种出汗通常是全身性的,尤其是在入睡后2小时内,且出汗量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低血糖:低血糖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此外,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乏力等症状。如果在清晨起床后出现出汗,同时伴有上述症状,需要考虑低血糖的可能。 5.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由于代谢率增加,产热增多,也可能出现多汗的症状。除了出汗,还可能伴有烦躁、易怒、手抖、心悸、消瘦等症状。 6.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潮热、多汗等症状。 7.其他: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出汗,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如果早上起来出汗的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糖、性激素六项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等。

    2025-09-12 11:28:47
  • 血象高的治疗方法

    血象高的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及其他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实际病情选择,有时可能需联合多种方法,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象变化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血象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血象高的原因进行治疗。例如,感染引起的血象高需要使用抗生素;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血象高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化疗或放疗等。 2.对症治疗:血象高本身可能会引起一些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需要进行对症治疗。例如,使用退烧药降低体温;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改善全身状况等。 3.支持治疗:血象高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需要进行支持治疗。例如,贫血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血小板等。 4.其他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球蛋白治疗、脾切除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象高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有时可能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象变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血象高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孕妇在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儿童血象高可能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有关,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老年人血象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和其他疾病的情况。 总之,血象高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血象变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2025-09-12 11:27:57
  • 超敏c反应蛋白100多正常吗

    超敏C反应蛋白100多是否正常应具体分析。通常hs-CRP正常参考值为0~10mg/L,超过100mg/L提示异常。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其升高,但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 超敏C反应蛋白100多是否正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正常参考值为0~10mg/L,当检测值超过100mg/L时,提示可能存在异常。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hs-CRP升高的原因: 1.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均可引起CRP升高,且在感染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感染控制后逐渐下降。 2.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CRP升高。 3.心血管疾病:CRP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患者CRP水平常升高。 4.其他:恶性肿瘤、创伤、手术、吸烟等也可能导致CRP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hs-CRP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如果hs-CRP升高,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CRP水平可能会偏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总之,hs-CRP升高可能提示身体存在异常,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果对CRP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2025-09-12 11:27:57
  • 晚上睡觉出虚汗怎么办

    夜间出虚汗可由环境温度过高盖被过厚、晚餐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生理性因素引发,可调节卧室温度至适宜范围并选用轻薄透气bedding、保持晚餐清淡及睡前避免摄入刺激性饮品,某些疾病如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致需就医行相关检查,儿童夜间出虚汗需警惕佝偻病要保证充足维生素D及钙摄入多户外活动,孕妇夜间出汗多与激素变化相关需保持身体清洁穿舒适透气衣物严重或伴其他不适咨询医生,老年人夜间出虚汗需关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一、生理性因素及应对 环境温度过高或盖被过厚可致夜间出虚汗,可将卧室温度调节至22~24℃,选用轻薄透气的bedding;晚餐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也可引发,应保持晚餐清淡,睡前避免摄入此类刺激性饮品。 二、病理性原因及建议 某些疾病可导致夜间出虚汗,如肺结核患者常伴午后低热、咳嗽、咳痰等,需就医行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除夜间出汗外,还可有心慌、手抖、消瘦等表现,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若夜间出虚汗伴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夜间出虚汗需警惕佝偻病,应保证充足维生素D及钙摄入,多进行户外活动;孕妇夜间出汗多与激素变化相关,需保持身体清洁,穿着舒适透气衣物,若出汗严重或伴其他不适,应咨询医生;老年人夜间出虚汗需关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2025-09-12 11:27: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