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感冒发烧不能吃的水果

    感冒发烧时有些水果不宜食用,性质温热的榴莲、荔枝会助长体内热势加重症状;含糖量高的葡萄、甘蔗会增加胃肠负担或影响水分代谢等;酸涩类的梅子、山楂会收敛病邪或刺激胃肠不利于康复,尤其对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影响更甚。 一、性质温热的水果 1.榴莲 榴莲性热,感冒发烧时食用可能会加重体内热气,不利于散热退烧。从中医角度看,感冒发烧多为外感邪气,体内有热象,而榴莲的温热特性会助长体内热势,可能使发热等症状加重,影响身体恢复。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食用榴莲后更容易出现不适反应,如可能导致口干、咽痛等症状加重。 2.荔枝 荔枝也是温热性质的水果,感冒发烧时食用会增加体内热量,干扰机体的正常散热过程。荔枝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对于儿童而言,其血糖调节能力不如成人,食用后可能会出现不适。而且温热性质的水果会使身体内热更盛,不利于感冒发烧症状的缓解,甚至可能延长病程。 二、含糖量高的水果 1.葡萄 感冒发烧时身体代谢相对紊乱,胃肠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葡萄含糖量较高,过多食用会增加胃肠负担,而且高糖环境可能不利于身体的抗感染过程。例如,高糖会影响白细胞的杀菌功能等免疫相关机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感冒发烧患者,食用葡萄会使血糖难以控制,因为葡萄中的糖分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儿童如果食用过多葡萄,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影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恢复。 2.甘蔗 甘蔗含糖量较高,感冒发烧时食用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其高糖特性会使血液渗透压升高,可能导致身体水分代谢失衡。同时,过多的糖分摄入会使身体的能量代谢偏向于糖分代谢,而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对糖分的代谢调节不如成人稳定,食用甘蔗后可能出现血糖短暂升高又快速下降的情况,引起不适。 三、酸涩类水果 1.梅子 梅子味道酸涩,感冒发烧时食用可能会收敛病邪,不利于邪气的排出。从中医理论讲,感冒发烧是邪气外侵,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使邪气外泄,而酸涩的食物有收敛作用,会阻碍病邪的疏散。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感冒发烧时食用梅子等酸涩水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延缓康复进程。儿童食用梅子后,也可能出现脾胃运化受影响等情况,进而影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和恢复。 2.山楂 山楂虽然有一定的消食作用,但感冒发烧时食用过多酸涩的山楂可能会对胃肠产生刺激,而且其酸涩特性不利于病邪的外散。山楂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加重胃肠黏膜的刺激,对于本身胃肠功能较弱的感冒发烧患者,如老年人体质较弱者或儿童,食用后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适症状,同时也不利于身体将感冒发烧的邪气排出体外。

    2025-10-20 14:32:30
  • 冻着引起的发烧怎么治疗

    针对受凉发烧患者,首先要进行一般处理,包括休息保暖与补充水分;接着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和使用退热贴;体温超38.5℃且不适时谨慎药物降温;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体温并留意其他症状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保暖 让患者处于安静、温暖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再次着凉。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温暖的环境可缓解因受凉引起的不适。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其衣物的增减,避免包裹过紧或过松,保持合适的体温环境;老年人则要特别关注室内温度的调节,可适当使用空调等设备维持适宜温度,但要注意避免温度骤变。 2.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用温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水分流失较多,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儿童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更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心功能不全者,要注意控制饮水量,遵循医生建议合理补水。 二、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 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患者着凉。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擦浴时要更加轻柔;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擦浴时动作要缓慢,防止擦伤皮肤。 2.使用退热贴 将退热贴贴在患者的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以及凝胶内物质的相变来降低局部温度。退热贴使用方便,对于儿童来说是较为安全的物理降温方式,但要注意及时更换,保证降温效果。 三、药物降温(需谨慎选择) 1.适用情况 当患者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药物降温,但要严格遵循年龄等因素的禁忌。对于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老年人用药更要谨慎,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 2.药物选择 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适用剂型和剂量范围。例如儿童有专门的儿童剂型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而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密切观察病情 1.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观察体温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进一步升高,或者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加剧等,要及时就医。儿童体温变化较快,要更频繁地监测体温;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体温异常变化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2.其他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精神状态改变,如儿童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老年人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都可能与受凉发烧相关疾病的进展有关,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2025-10-20 14:32:11
  • 体温36度是低烧吗

    36度属于正常体温,正常人体温一般在36-37℃间,因测量方法不同略有差异,不同人群36度体温均属正常,一般人群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儿童需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等,老年人要定期体检、保持室内舒适等。 一、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波动在36~37℃之间,可因测量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测温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测温正常范围为36.5~37.7℃,腋窝测温正常范围为36~37℃。所以体温36度属于正常体温范围,不是低烧。 二、低烧的定义 低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但又未达到高热的情况,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超过37.3℃、直肠温度超过37.6℃、腋窝温度超过37℃可视为低烧。不同年龄人群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体温可能较成人略高,但通常也在上述正常范围波动内。对于儿童,腋窝温度在37.2~38℃可考虑为低烧范围,但36℃仍属于正常。 三、不同人群体温36度的意义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36℃的体温如果儿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不适症状,也属于正常体温。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与成人相近,不过由于儿童活动量、环境等因素影响,体温可能会有小幅度波动,但36℃是正常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情况,如果一切正常,无需过度担忧。 成人:对于成人而言,体温36℃是正常体温,说明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成人的正常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运动、进食等,在环境温度适宜、休息良好的情况下,36℃的体温是健康的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有所下降,但36℃的体温如果老年人没有不适,也是正常的。老年人要注意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维持正常体温。如果老年人出现体温异常波动,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体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一些轻微的疾病可能就会引起体温较大的波动。 四、体温36度时的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注意保暖,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或过热。正常体温36度时身体处于健康的平衡状态,继续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和身体健康。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同时要避免儿童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处于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定期监测儿童体温,了解体温变化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温度一般保持在22~24℃较为适宜。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温过度波动。

    2025-10-20 14:32:10
  • 发烧可以泡澡吗

    发烧时泡澡对多数人有一定益处,但特殊人群需谨慎。泡澡要控制水温在37℃-38℃(成人)、38℃-39℃(6个月以上婴儿),时间10-15分钟,保持环境温暖,泡澡中及后观察身体反应,若不适或发烧未缓解要及时处理。 一、发烧时泡澡的可行性分析 (一)一般情况 对于大多数体温不是特别高且精神状态尚可的成人和儿童来说,在发烧时适当泡澡可能有一定益处。泡澡可以通过水的温热作用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散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表散热有助于降低核心体温,而泡澡造成的皮肤血管扩张能增加散热途径。 (二)特殊人群需谨慎考虑 1.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而且皮肤较为娇嫩,泡澡时容易出现体温进一步波动或因散热过快导致体温骤降等情况。同时,婴幼儿在发烧时身体相对虚弱,泡澡过程中若护理不当还可能发生溺水等意外。所以,一般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在发烧时泡澡,6个月以上的婴儿若要泡澡需在成人密切监护下进行,且泡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要适宜(一般38℃-39℃左右)。 2.年老体弱者:年老体弱者本身身体机能较差,发烧时泡澡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在泡澡过程中摔倒等。而且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泡澡时体温变化可能难以自行有效调节,容易出现体温异常波动的情况。所以年老体弱者发烧时泡澡需要格外谨慎,最好在医生或家人协助下进行,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二、发烧时泡澡的注意事项 (一)水温控制 水温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对于成人来说,一般建议水温在37℃-38℃左右比较合适,这样既能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又不会因为水温过高加重身体的燥热感或因水温过低导致身体受凉而使病情加重。对于儿童,水温相对要更低一些,如前面所说6个月以上婴儿可控制在38℃-39℃左右。 (二)泡澡时间 泡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过长时间泡澡可能会使身体过度疲劳,对于发烧的人来说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而且长时间泡澡会让皮肤持续处于湿润状态,在离开浴缸后若没有及时保暖,容易再次受凉。 (三)环境保暖 泡澡的环境要保持温暖,避免室温过低。在泡澡前可以将房间温度适当调高,泡澡过程中要注意遮盖身体,避免暴露过多部位导致热量散失过快。泡澡结束后要迅速用干燥的毛巾将身体擦干,并及时穿上保暖的衣物,防止受凉使发烧症状加重。 (四)观察身体反应 在泡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发烧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慌、寒战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澡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或就医措施。如果发烧者在泡澡后体温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持续升高,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等,也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2025-10-20 14:31:52
  • 血清总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原因有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精神紧张等;病理性原因有脱水、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病等。血清总蛋白偏高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但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信号。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 一、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血清总蛋白可能会偏高。 高蛋白饮食: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导致血清总蛋白偏高。 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可能会导致血清总蛋白偏高。 2.病理性原因 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如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可能会导致血液浓缩,从而使血清总蛋白偏高。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导致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增多,从而使血清总蛋白偏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球蛋白升高,从而使血清总蛋白偏高。 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导致肝脏合成蛋白增加,从而使血清总蛋白偏高。 其他:如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血清总蛋白偏高。 二、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危害 血清总蛋白偏高本身并不会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但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信号。如果血清总蛋白偏高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血清总蛋白偏高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等,以明确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原因。 医生还可能会进行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2.治疗 治疗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关键是找出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血清总蛋白偏高是由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低盐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如果血清总蛋白偏高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需要进行化疗、免疫治疗等;对于慢性肝病,需要进行保肝治疗等。 四、注意事项 1.血清总蛋白偏高的原因复杂,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 2.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 3.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高蛋白饮食。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 5.定期复查,监测血清总蛋白的变化情况。 总之,血清总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发现血清总蛋白偏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

    2025-10-20 14:31: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