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70岁每天睡眠多少正常

    70岁人群正常睡眠时间一般为7-9小时,生活方式(运动、饮食、作息)和疾病会影响睡眠,有睡眠障碍者不宜自行用药,应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无效就医,家属要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关心陪伴。 一、70岁人群的正常睡眠时间 70岁人群每天的正常睡眠时间一般在7-9小时左右。有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人保证充足且质量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 (一)睡眠时长的具体范围及意义 7-9小时的睡眠时长能够满足70岁人群身体恢复和各项生理活动调节的需求。从生理角度来看,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等。例如,有研究发现睡眠充足的老年人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相对更好。同时,合适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压、心率等指标。 二、影响70岁人群睡眠的因素及应对 (一)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如果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入睡。建议70岁人群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临近睡觉前运动。 饮食:睡前过饱或饥饿都可能影响睡眠。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也不要在睡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干扰睡眠。可以在睡前适量饮用温牛奶,温牛奶中的色氨酸等成分有助于促进睡眠。 作息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建议70岁人群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作息差异。 (二)疾病因素 70岁人群可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从而影响睡眠。例如,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因为关节疼痛而难以入睡,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也可能出现睡眠问题。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70岁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以改善睡眠状况。例如,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对于关节炎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三、特殊情况及温馨提示 (一)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70岁人群,如长期失眠等情况,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助眠药物。首先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手段进行尝试,如果仍然无法改善睡眠,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家属要给予70岁睡眠问题人群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改善睡眠状况。例如,保持卧室的温度适宜、光线暗淡、环境安静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70岁人群的睡眠质量。

    2025-10-20 14:26:26
  • 内热发烧的症状

    内热发烧会有多种症状表现,成年人正常体温36℃-37℃,内热发烧超37.3℃且可能持续上升,儿童体温调节不同范围有差异;全身有燥热感、口渴;局部咽喉肿痛、咽干、面部潮红、眼睛干涩等;还会有大便干结、口臭、小便短赤等伴随症状,不同人群表现程度有差异,需依具体情况处理,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病情。 一、体温升高 内热发烧时体温会超出正常范围,成年人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左右,若内热引发发烧,体温可升高至37.3℃以上,且可能持续上升,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可能更快出现体温明显升高的情况,不同年龄儿童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一般婴儿正常体温在36℃-37.2℃,幼儿在36℃-37.3℃。 二、全身症状 燥热感:身体会有明显的燥热感,皮肤摸起来温度较高,患者自觉全身发热,即使处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这种燥热感也难以缓解,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因为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燥热不适,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主动诉说身体发热难受。 口渴:内热导致体内津液耗伤,从而出现口渴的症状,患者会频繁想要饮水,以缓解口渴的感觉,儿童可能会主动索要饮品,且可能饮用较多的水,但饮水后可能仍感觉口渴未完全缓解。 三、局部症状 咽喉部症状:内热容易上攻咽喉,导致咽喉部不适,可能出现咽喉肿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因为吞咽食物或口水时会刺激肿痛的咽喉,另外还可能伴有咽干的症状,感觉咽喉部干燥。 面部表现:面部可能会出现潮红的现象,尤其是两颊部位,呈现出红红的状态,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皮肤较薄,面部潮红可能更为明显,同时,可能还会伴有眼睛干涩等表现,因为内热可能影响眼部的津液滋养。 四、其他伴随症状 大便异常:内热可能导致肠道津液不足,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排便困难,儿童可能会出现排便时用力、大便硬结难以排出的状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口臭,这是因为内热上蒸所致。 小便情况:小便可能会变得短赤,即尿液颜色发黄且量相对减少,这是由于体内津液被内热消耗,尿液浓缩导致的,儿童的泌尿系统相对敏感,小便短赤的情况可能更容易被观察到。 不同人群内热发烧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在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内热发烧时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体温可能仍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经常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熬夜等)的人群,内热发烧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更容易反复发作。在面对内热发烧症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症状。

    2025-10-20 14:26:07
  • 超敏C反应蛋白高发烧怎么办

    超敏C反应蛋白高发烧通常因体内炎症反应,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处理分非药物和药物干预,还需明确病因,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明确超敏C反应蛋白高发烧的原因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hs-CRP高发烧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可能由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如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针对发烧的处理 (一)非药物干预 1.针对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如果是儿童发烧,年龄较小的婴儿(3个月以下)出现发烧且hs-CRP高,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儿免疫力较弱,感染可能迅速加重。对于3个月-3岁的儿童,可采用适当减少衣物的方式,帮助散热,但要避免过度包裹。可以用温毛巾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这是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擦拭可以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成人:成人发烧时,若体温不是特别高(低于38.5℃左右),可以通过多饮水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休息有助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炎症。 2.考虑生活方式影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避免处于高温、不通风的环境中,应待在凉爽、通风良好的房间内。 (二)药物干预(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剂量等服用指导) 如果发烧体温较高(儿童体温超过38.5℃,成人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等情况),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退烧药的特殊禁忌等情况,低龄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安全的退热方式,非必要不急于使用药物降温);如果考虑是细菌感染导致hs-CRP高发烧,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具体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感染情况判断。 三、针对hs-CRP高的进一步处理 1.明确病因: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引起hs-CRP高发烧的具体病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更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可能需要进行病毒相关的检测来确定病毒类型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hs-CRP高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感染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病史,出现hs-CRP高发烧时,要考虑基础病史是否活动等情况。例如本身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出现发烧且hs-CRP高,要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是否活动加剧,可能需要调整原有的治疗方案等。

    2025-10-20 14:26:06
  • 积食发烧和感冒发烧的区别

    积食发烧与感冒发烧在病因、症状表现、体温特点、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积食发烧多因饮食不节致胃肠积食化热,有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表现,多为中低热,以消食导滞为主;感冒发烧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有呼吸道症状,体温可高可低,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细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婴儿和学龄儿童在对应情况有不同注意要点。 感冒发烧: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链球菌等。不同性别在感冒发病率上无绝对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患感冒,且季节变化时,如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儿童更易因着凉等因素引发感冒。 症状表现方面 积食发烧:除了发热外,常伴有食欲不振,小儿可能拒绝进食,腹部胀满,触摸腹部较硬,口气重,有酸腐味,大便可能干结或酸臭,舌苔厚腻等表现。不同年龄小儿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儿可能出现吐奶、睡眠不安稳,在夜间易哭闹等情况;较大儿童可能诉说腹胀、腹痛等不适。 感冒发烧:除发热外,还伴有呼吸道症状,如流涕、鼻塞、咳嗽等,部分患儿可能有打喷嚏、咽痛等表现。不同年龄感冒症状有特点,婴儿感冒时呼吸道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出现发热、精神差、拒奶等情况;学龄儿童感冒时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如咳嗽较频繁等。 体温特点方面 积食发烧:体温一般多为中低热,体温通常不会过高,多在38℃左右波动,但也有个体差异,部分小儿可能因积食严重出现体温稍高的情况。 感冒发烧:体温可高可低,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可能以中低热为主,但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高热,体温可达39℃-40℃,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也可能出现较高体温。 治疗原则方面 积食发烧:主要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通过调整饮食,让小儿适当减少进食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对于婴儿要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还可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等方法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一般随着积食缓解,体温多能逐渐下降。 感冒发烧: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体温不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禁忌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医嘱。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积食时要特别注意喂养量和喂养频率,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感冒时由于婴儿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如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学龄儿童:积食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感冒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

    2025-10-20 14:25:29
  •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功效

    人血白蛋白具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可运输内源性物质如脂肪酸、胆红素、激素及外源性药物,机体营养需求时可降解供氨基酸,老年人用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儿童慎用以非药物干预优先,心功能不全者用需评估心功能,低蛋白血症患者符合指征时合理应用且需专业监护。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人血白蛋白是血浆中重要的胶体渗透压维持物质,正常血浆白蛋白浓度约为35~50g/L,能通过自身的浓度梯度维持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当机体出现低蛋白血症时,如肝硬化导致肝脏蛋白合成减少、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蛋白从尿液丢失等情况,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液体易渗出至组织间隙,引发水肿。补充人血白蛋白可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减少血管内液体外渗,有助于维持血容量稳定,减轻水肿症状。 二、运输功能 1.内源性物质运输:人血白蛋白能结合多种内源性物质进行转运。例如,它可与脂肪酸结合,将脂肪酸运输至需要能量的组织进行氧化供能;能与胆红素结合,将其运输至肝脏进行代谢处理,保证胆红素代谢的正常进行;还能结合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参与激素的运输与调节过程。 2.外源性物质运输:对于外源性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等,人血白蛋白可与之结合,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转运至相应组织器官,参与药物的代谢或排泄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和作用。 三、营养供给作用 在机体处于营养需求状态或组织蛋白分解时,组织中的人血白蛋白可被降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成为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参与机体的蛋白质合成等代谢过程,为细胞提供营养支持,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保障机体的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代谢功能减退,使用人血白蛋白时需严格评估适应证,谨慎权衡获益与潜在风险。例如,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容量变化,防止因血容量骤增加重心脏负担。 儿童: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纠正低蛋白状态,仅在明确有适应证时(如严重低蛋白血症且无其他更优替代方案)谨慎使用人血白蛋白,避免无指征滥用,因其自身蛋白合成和调节机制与成人不同,需特别关注用药后的机体反应。 心功能不全患者:本身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因此此类患者使用时需先评估心功能状态,谨慎决策是否应用及应用剂量等情况。 低蛋白血症患者:对于明确因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如符合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指征(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引发明显水肿、循环障碍等),可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相关的病理状态,但需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

    2025-10-20 14:25: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