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发烧吃什么退烧快

    发烧时要从多方面进行护理,要补充水分,可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且儿童需少量多次;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根据年龄等调整食用方式;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进行物理降温辅助,如用温水擦浴等;儿童发烧要密切关注体温和精神状态,超38.5℃精神萎靡等及时就医,老年人发烧要谨慎对待,关注伴随症状并及时就医告知既往病史。 一、补充水分 原因: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容易导致水分丢失,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防止脱水,同时也能促进尿液排出,帮助身体散热。 方式:可以多喝温开水,也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对于儿童来说,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引起呕吐等不适。 二、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原因:维生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例如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能对缓解发烧症状有帮助。 举例:橙子、柠檬、草莓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将这些蔬菜水果做成沙拉、果汁或炒菜等形式食用,但要注意根据年龄和消化能力调整烹饪方式和食用量,儿童食用时要避免呛噎。 三、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原因:发烧时身体的消化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肠胃负担,比如小米粥、软面条等,这些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注意事项: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要有所不同。例如婴儿发烧时,应继续保持原来的喂养方式,如母乳或适合婴儿的配方奶;老年人则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避免过于粗糙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物理降温辅助 原因:物理降温可以帮助散热,降低体温。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有温水擦浴等。 操作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患者着凉。对于儿童,要更加轻柔操作,并且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物理降温。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发烧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果儿童体温不是很高,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先采用上述非药物干预方法。但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要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烧方法或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发烧可能隐藏着一些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老年人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对待。除了关注体温外,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胸痛、意识改变等。如果老年人发烧,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2025-10-20 14:20:28
  • 没体温计怎么判断发烧

    判断是否发烧可通过身体感觉、观察伴随症状及环境对比法。身体感觉可通过额头触摸、触摸颈部动脉或其他部位感知温度;观察面色、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伴随症状;还可与周围人或自身平时状态对比来判断是否发烧。 一、通过身体感觉判断 (一)额头触摸法 对于成人和较大儿童,可将自己的手背轻触对方额头,感受是否比自己额头温度高。但需注意自身手部温度对判断的影响,比如刚接触过冷或过热物体时可能会有偏差。对于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单纯以此法精准判断,但可以初步感知,若婴儿额头明显比平时烫,可能有发烧迹象。 (二)触摸颈部动脉 成人可以用手指触摸颈部两侧的动脉,即颈动脉,感受跳动处的温度,正常颈动脉温度与体温相近,若感觉比平时温度高,可能提示发烧。但要注意触摸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对于儿童,不建议采用触摸颈部动脉的方法来判断发烧,因为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儿童不适或造成损伤。 (三)触摸身体其他部位 触摸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温度,正常情况下这些部位温度相对稳定,若感觉比平时温度高,也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对于新生儿,由于其皮肤薄嫩,触摸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二、观察身体其他伴随症状 (一)面色变化 发烧时,成人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的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面色比平时红润。但要注意区分是因为运动、环境等其他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比如在炎热环境中儿童面色也可能发红,此时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精神状态 成人发烧时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等情况,儿童发烧时可能会比平时烦躁、哭闹不安,或者表现出精神不振、嗜睡等。例如婴幼儿如果平时活泼好动,突然变得嗜睡,同时伴有体温异常的迹象,要考虑发烧的可能。但精神状态改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表现判断。 (三)呼吸情况 成人发烧时,呼吸频率可能会增快,儿童发烧时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但要注意区分是因为发烧本身引起还是由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比如肺炎等疾病也会导致呼吸急促,同时可能伴有发烧,需要综合判断。 三、利用环境对比法 (一)与周围人对比 在同一环境下,与身边的人对比体温感受,比如在室内与家人相处时,感觉自己比家人温度高,可能提示发烧。但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因为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有差异。 (二)与自身平时状态对比 回忆自己平时的身体感觉,比如平时手脚温暖,现在手脚冰凉且伴有身体其他发烧迹象,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基础代谢率较低,平时体温可能比年轻人低,当出现身体不适且感觉与平时状态不同时,要警惕发烧的可能。

    2025-10-20 14:19:47
  • 36.2度是低烧吗

    正常人体温一般波动在36-37℃间,腋下36.2℃属正常体温。不同人群体温有特点,儿童体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但36.2℃属正常;成人相对稳定,36.2℃通常正常但特殊情况需结合基础病评估;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36.2℃无不适多属正常但有慢性病需关注。虽36.2℃非低烧,但体温波动或伴症状需重视,不同人群有不同应对方式。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低烧界定 正常人体温一般波动在36-37℃之间,可因测量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测温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测温正常范围为36.5-37.7℃,腋下测温正常范围为36-37℃。通常来说,腋下体温36.2℃不属于低烧范畴,属于正常体温区间。 二、不同人群体温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婴儿在剧烈活动后、进食后或包裹过严时,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也不会达到低烧水平。对于儿童,若腋下体温为36.2℃,属于正常体温,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但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如果儿童有不适症状,即使体温在36.2℃,也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成人群体 成年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腋下体温36.2℃是正常的。但如果成人处于特殊的生活方式下,如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后立即测量体温,也可能出现接近正常下限的情况,但这仍属于正常范围。若成人有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基础体温可能相对偏低,此时36.2℃也可能是其正常体温状态,但需结合基础疾病情况来综合评估。 (三)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有所下降,体温可能相对偏低。如果老年人腋下体温为36.2℃,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也可视为正常体温。但老年人如果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体温处于36.2℃时,需要关注身体的整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典型,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感染等潜在问题的迹象。 三、体温异常的判断与应对 虽然36.2℃不属于低烧,但如果体温出现波动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例如,若体温逐渐升高或降低,或者伴有咳嗽、乏力、头痛等症状时,即使当前体温是36.2℃,也需要进一步排查原因。对于不同人群,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儿童如果出现体温相关的异常表现,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饮食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成年人若有不适症状,可先通过休息、适当增减衣物等方式进行初步调整,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则需就医;老年人出现体温相关异常时,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应谨慎对待,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20 14:19:45
  • 发烧恶心想吐怎么回事

    发烧恶心想吐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胃肠道感染(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胃肠炎)及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非感染性因素有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出现症状应注意休息补水,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 (一)胃肠道感染 1.病毒性胃肠炎:多种病毒可引起,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儿童是高发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高发,轮状病毒则多见于秋冬季节。病毒感染胃肠道后,会引起胃肠黏膜炎症,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发烧、恶心、想吐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泻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可能升高,粪便病毒检测可明确病毒类型。 2.细菌性胃肠炎:常见的有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不洁饮食是主要诱因,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发烧、恶心、想吐,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粪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粪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二)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 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或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发烧同时伴有恶心、想吐症状。例如流感病毒感染,除了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外,常伴有胃肠道不适,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累及胃肠道。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困难,导致体温升高,同时可能出现恶心、想吐症状。尤其是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度环境中且缺乏防暑措施的人群,如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在密闭高温环境中的人员等。除了发烧、恶心想吐外,可能还伴有头晕、口渴、多汗等表现。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发烧伴恶心想吐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导致炎症反应,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同时可能累及胃肠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这类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自身抗体检测、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三)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发烧、恶心想吐等不良反应。例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不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不同,可能是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或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等。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如果出现发烧恶心想吐症状,应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0 14:19:44
  • 大人发烧39度怎么办

    发烧39度时可通过物理降温(适用于大多成人,注意皮肤敏感者及退热贴更换)、补充水分(按情况饮水,特殊人群有不同要求)、调节环境(控温控湿,衣着宽松透气)来处理,出现剧烈头痛等严重症状、儿童、老年人需及时就医,药物干预需谨慎选择及注意特殊人群禁忌。 一、物理降温 1.适宜人群及原理:适用于大多数发烧39度的成人,通过热量传导等方式散热。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也可使用退热贴,其凝胶中水分汽化时同样能吸收热量起到降温作用。 2.注意事项:对于皮肤敏感者,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皮肤;退热贴一般8-12小时更换一次,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二、补充水分 1.重要性及方式: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丢失大量水分,需及时补充。可以多喝温开水,也可适当饮用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每小时可饮用100-200毫升左右,少量多次饮用,防止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胃肠不适。 2.特殊人群考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缺水的耐受能力较弱,更要注意水分补充,可适当增加饮水频率;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控制饮水量和饮水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三、环境调节 1.室内环境要求: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身体散热,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影响散热效果,加重发烧症状;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让人感觉不适,影响身体的自我调节。 2.衣着方面: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有利于汗液蒸发,促进散热。不要穿着过厚或紧身衣物,以免阻碍身体散热。 四、及时就医情况 1.需紧急就医的指征:如果发烧39度同时伴有剧烈头痛、抽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等,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2.不同人群的就医差异:儿童发烧39度相对更需谨慎,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高烧引发惊厥等严重情况,应尽快就医;老年人发烧39度也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容易出现并发症。 五、药物干预(需谨慎选择) 1.药物选择原则: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物理降温等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降温。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等合理选择。 2.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孕妇发烧39度时使用退烧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退烧药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损伤,需避免自行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用药。

    2025-10-20 14:19: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