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菊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谭元菊,女,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参加了抗击非典和奥运医疗的一线工作,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进取,服务态度好,对患者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拥有较大的患者群。专业特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理各种内科常见和疑难疾病,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承担对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曾在国内重点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李佩文主编的《肿瘤治疗学》的章节编写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主编并参译澳大利亚《治疗指南丛书》10分册。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 展开
  • 低烧泡脚可以退烧吗

    低烧时泡脚有一定辅助散热作用但难完全退烧,适合一般成年人低烧时可尝试泡脚,儿童低烧泡脚需谨慎,特殊病史人群要避免,还可通过其他物理降温方式辅助,低烧不能只靠物理降温,需明确病因,持续低烧或伴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泡脚可作辅助舒适措施但不能替代对因治疗。 一、低烧泡脚对退烧的作用机制 泡脚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从一定程度上可能辅助身体代谢,但仅靠泡脚完全退烧不太现实。人体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反应,泡脚带来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等作用,对整体体温调节的直接影响有限。有研究表明,足部血管扩张可使体表血流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但这种散热作用相对微弱,对于轻度发热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二、适合低烧泡脚的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对于体温在37.3-38℃左右的成年人,在排除严重感染等紧急情况时,可尝试泡脚辅助降温。泡脚时水温宜控制在40℃-45℃较为适宜,泡脚时间建议15-20分钟,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足部皮肤过度浸泡等问题。 儿童人群: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烧时泡脚需谨慎。若儿童低烧,可在成人监护下进行泡脚,水温要更低,控制在38℃左右,时间也不宜超过10分钟。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状态,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因为儿童皮肤娇嫩,长时间或水温过高泡脚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等,且儿童对体温变化的反应和耐受与成人不同,过度依赖泡脚退烧可能延误病情。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且足部有神经病变或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低烧时不建议泡脚。因为这类患者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本身存在问题,泡脚可能导致足部烫伤等,且无法有效散热还可能加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泡脚时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因足部血管扩张导致回心血量变化,引起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三、低烧时的其他退烧方法及综合建议 物理降温的其他方式:除了泡脚,还可采用额头敷退热贴、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等方式辅助降温。额头敷退热贴是利用凝胶的蒸发吸热来降低局部温度,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则是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病因治疗的重要性:低烧时不能仅依赖物理降温,还需明确病因。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烧,一般通过休息、多饮水等可逐渐恢复;若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低烧,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针对病因治疗。所以对于低烧情况,应综合评估,若持续低烧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头痛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正规治疗措施,泡脚可作为一种辅助的舒适措施,但不能替代对因治疗。

    2025-10-20 14:16:25
  • 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是怎么回事

    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如果症状频繁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1.生理现象: 环境因素:当处于炎热的环境中或穿着过多衣物时,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导致一阵阵发热出汗。 激素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期间或更年期时,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 运动:剧烈运动后,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 2.疾病: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结核病等,可能导致身体发热和出汗。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可引起发热和出汗。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身体发热和出汗。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出汗异常。 其他:恶性肿瘤、心脏病、贫血等也可能引起身体发热出汗。 如果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的情况频繁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疲劳、头痛、咳嗽、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在就医之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1.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多喝水或饮用清淡的饮料,以防止脱水。 2.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避免过多或过厚的衣物。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饮料。 对于不同人群,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1.儿童:儿童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可能与感染、代谢率高或其他生理因素有关。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就医之前,可以观察儿童的情况,确保他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良好的休息。 2.成年人:成年人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外,还可能与压力、情绪、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或给予相应的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的调节功能可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的情况。此外,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如果老年人出现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总之,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2025-10-20 14:16:09
  • 早上起床出汗是什么原因

    早上起床出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室温过高、睡眠姿势、激素变化、精神紧张、感染、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饮酒、剧烈运动等。如果出汗过多、频繁发生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1.生理因素: 室温过高:睡眠环境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睡眠姿势:某些睡眠姿势可能压迫某些部位,导致出汗增加。 激素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期间或更年期时,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精神紧张或压力:紧张、焦虑或压力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2.疾病因素: 感染:某些感染,如感冒、肺炎、结核病等,可能导致发热和出汗。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出汗异常。 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出汗。 其他:贫血、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退烧药等,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4.其他因素: 饮酒:饮酒后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如果早上起床出汗是偶尔发生的,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如果出汗过多、频繁发生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咳嗽、疲劳、体重下降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对于经常出现早上起床出汗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1.保持适宜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2.调整睡眠姿势:尝试不同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某些部位。 3.管理压力: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来减轻压力。 4.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水分,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 5.定期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出汗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出汗情况可能与成年人不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身体变化也可能影响出汗情况。此外,某些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可能更为常见,如结核病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因此,在处理出汗问题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如果对出汗问题有疑虑或担忧,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医生可以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2025-10-20 14:16:08
  • 发烧发抖寒战怎么办

    发烧发抖寒战多因病原体入侵引发免疫反应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非药物缓解可从保暖和补充水分入手,儿童、成人及特殊病史人群出现相应严重或持续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并进行相应治疗。 一、明确发烧发抖寒战的原因 发烧发抖寒战通常是身体在对抗感染等情况时的表现,多由病原体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肌肉不自主收缩产热以升高体温。例如细菌、病毒等感染都可能引起这种情况。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保暖方面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需注意保暖。应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加衣物,但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观察。比如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较为适宜,可给儿童穿上棉质、透气的保暖衣物,盖轻薄合适的被子。 成人:成人要选择合适厚度的保暖衣物,避免因寒冷刺激使肌肉持续收缩加重发抖寒战情况。可通过增添毛毯等方式保持身体温暖。 一般人群:要远离寒冷潮湿的环境,找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休息。 (二)补充水分 儿童:儿童发烧时容易脱水,要少量多次给予温开水,防止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比如每隔10~15分钟喂10~20毫升温开水。 成人:成人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或清淡的汤类等,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帮助调节体温。 一般人群:通过饮用适量温水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辅助体温调节。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儿童:如果儿童发烧发抖寒战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抽搐、呼吸急促等情况,或者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且经保暖、补水等处理无明显缓解,应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重,如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 成人:成人若发烧发抖寒战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剧烈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也需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情况。 特殊病史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烧发抖寒战,要格外重视,因为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感染等并发症加重基础疾病的情况;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提示免疫状态不稳定,感染风险增加,应尽快就医明确原因并处理。 四、进一步检查与可能的治疗 医生一般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来明确感染的类型(细菌或病毒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则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具体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检查以明确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发烧发抖寒战的症状。

    2025-10-20 14:15:45
  • 为什么脚会肿

    脚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心血管、肾脏、肝脏、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引起,也可能是过敏、淋巴回流障碍、妊娠、关节炎等其他原因导致。如果脚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确定原因并进行治疗。 1.心血管问题 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在身体组织中积聚,引起脚肿。 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使血液倒流,导致静脉淤血和脚肿。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损伤血管,导致液体潴留。 2.肾脏问题 肾炎:肾脏炎症可导致蛋白尿,使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引起脚肿。 肾病综合征: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导致液体潴留。 3.肝脏问题 肝硬化:肝脏疾病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漏出到腹腔和皮下组织。 门静脉高压:肝脏血流受阻,压力升高,可导致脾脏肿大和腹水,也可能引起脚肿。 4.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脚肿。 维生素B1缺乏:可影响神经和心血管功能,导致水肿。 5.药物副作用 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激素等可能引起脚肿。 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水肿。 6.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代谢率降低,引起水肿。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导致水肿。 7.其他原因 过敏反应:食物、药物或接触物过敏可能引起脚肿。 淋巴回流障碍:淋巴管堵塞或损伤,可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脚肿。 妊娠:怀孕后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静脉,导致脚肿。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活动可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脚肿。 关节炎: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也可能伴有脚肿。 如果脚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脚肿: 1.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尽量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舒适、宽松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 3.饮食调整:低盐饮食,避免过度摄入液体。 4.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5.按摩:轻轻按摩肿胀的部位,促进淋巴回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脚肿治疗方法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如果对脚肿的原因或治疗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此外,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在出现脚肿时应更加关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2025-10-20 14:15: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