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腾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对儿童疑难病症、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儿童营养和发育、新生儿等有较高的研究和处理能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邓腾兰,女,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在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医院培养和进修学习达五年之久。一九八五年进入北京安贞医院儿科工作至今。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疑难病症、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儿童营养和发育、新生儿等有较高的研究和处理能力。展开
  • 晚长的孩子有特点

    晚长的孩子通常具有身高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骨龄落后、青春期延迟、父母身高较高的特点。 1.身高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在儿童期,晚长的孩子身高增长可能不如其他孩子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长发育有问题。 2.骨龄落后:晚长的孩子骨龄通常会落后于实际年龄,这是因为他们的生长激素分泌相对较少,导致骨骼发育迟缓。 3.青春期延迟:晚长的孩子青春期可能会延迟,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4.父母身高较高:晚长的孩子的父母身高可能较高,这是因为身高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晚长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明显低于同龄人,或者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晚长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孩子长高。 3.保证睡眠: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4.定期测量身高: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5.避免过早发育:避免孩子过早接触含有激素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影响生长发育。 总之,晚长的孩子具有一些特点,但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025-10-17 10:06:52
  • 小孩平躺吃奶的危害大不大

    小孩平躺吃奶有诸多危害,会增加呛奶与窒息风险、引发中耳炎、影响牙齿发育,婴儿身体机能未完善,家长应避免其平躺吃奶,采取正确姿势,喂奶中密切观察,喂奶后适当处理,还需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 引发中耳炎:平躺吃奶时,奶液有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婴儿的咽鼓管短、宽且直,位置呈水平状,奶液更容易经此途径进入中耳。细菌等病原体随之进入中耳后,容易引发炎症,出现耳朵疼痛、哭闹不安等症状,长期以往可能影响听力发育。临床观察发现,经常平躺吃奶的小孩患中耳炎的几率明显高于采取正确姿势吃奶的小孩。 影响牙齿发育:小孩平躺吃奶时,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液中。奶液中的糖分等物质会与口腔中的细菌发生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尤其是乳牙,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发生龋齿。比如,长期平躺吃奶的幼儿,其乳牙患龋率会显著高于有良好吃奶姿势的幼儿,且龋齿发展速度可能更快。 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婴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吃奶姿势上需要特别注意。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婴儿平躺吃奶,可采取侧卧或半卧位的姿势喂奶。在喂奶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若发现婴儿有呛奶迹象,应立即停止喂奶并调整姿势。同时,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婴儿平卧,可适当竖抱婴儿,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降低上述危害发生的风险。另外,要注意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进一步降低牙齿受损害的可能性。

    2025-10-17 10:06:24
  • 新生儿吃奶后打嗝是何原因

    新生儿吃奶后打嗝生理性因素为喂奶姿势不当致吸入空气及膈肌发育不成熟易痉挛,病理性相对少见且常伴呕吐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需就医,家长需注意喂奶姿势,喂奶后竖抱拍背,密切观察宝宝状况,打嗝频繁伴异常要及时咨询医生并优先用非药物干预。 一、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吃奶后打嗝多数是生理性因素导致。其一,喂奶姿势不当,若喂奶时宝宝头部过低或母亲乳头衔接不好,会使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吸入较多空气,空气进入胃肠道后刺激膈肌,引发打嗝。其二,新生儿膈肌发育尚不成熟,吃奶后膈肌受刺激易出现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打嗝,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膈肌的控制能力较弱。 二、病理性原因(相对少见) 极少数情况下,新生儿吃奶后打嗝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例如胃肠道感染等疾病,但此类情况发生率较低。一般而言,单纯因疾病导致的吃奶后打嗝常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若出现这些伴随症状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 三、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吃奶后打嗝,家长首先要注意喂奶姿势,应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可将宝宝竖抱,让其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一般状况,若打嗝频繁且伴随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咨询医生,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缓解打嗝情况,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干预,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2025-10-17 10:05:28
  • 孩子感冒时出现两个鼻孔不透气且不张嘴呼吸该如何处理

    通过生理性海盐水喷鼻剂进行鼻腔护理、将室内湿度调节至40%-60%、让孩子采取半卧位或适当抬高头部调整体位来缓解鼻塞,若非药物干预后鼻塞无改善且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紫等严重通气障碍表现需立即送医,婴儿群体要密切关注呼吸状态,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非药物干预缓解鼻塞 1.生理盐水鼻腔护理: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鼻剂,按说明书操作,向鼻腔内喷入适量溶液,利用生理盐水渗透压软化鼻腔分泌物并促其排出,缓解鼻塞。操作时针对婴幼儿需轻柔,避免刺激过度,各年龄段儿童均可适用此方法改善鼻腔通气状况。 2.调节环境湿度: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于40%~60%,可借助加湿器等设备调控。适宜湿度能减轻鼻腔黏膜因干燥引发的充血肿胀,利于呼吸顺畅,不同年龄儿童对湿度有一定适应范围,如新生儿及婴幼儿对湿度变化更敏感,维持适宜湿度可提升呼吸舒适度。 3.调整体位:让孩子采取半卧位或适当抬高头部,利用重力使鼻腔分泌物引流更顺畅,减轻鼻塞对呼吸的影响。婴幼儿不会自主调整体位时,可通过垫高背部等方式实现,需注意固定牢固以防滑落等意外。 二、特殊情况及就医提示 若经非药物干预后鼻塞无改善,且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紫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严重通气障碍,需立即送医就诊。婴儿呼吸系统代偿能力弱,鼻塞易迅速影响呼吸功能,因此婴儿群体需密切关注呼吸状态,异常表现出现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2025-10-17 10:05:03
  • 孩子几个月会爬

    孩子一般7-8个月左右开始尝试爬行,存在个体差异,受月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等因素影响,早产儿等特殊孩子爬行时间可能更晚,家长可通过让孩子有充足活动空间等方式帮助其发展爬行能力。 大多数孩子在7-8个月左右开始尝试爬行,但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可能早一些,在6个月左右就开始有爬行的迹象,而有的孩子可能晚一些,到9-10个月才真正熟练爬行。 影响因素 月龄相关:随着月龄增加,孩子的大运动能力逐步发展。在6个月时,孩子颈部、背部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开始有翻身等动作,为爬行奠定基础;到7-8个月时,孩子四肢力量进一步发展,具备了爬行的动力基础。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女孩子在爬行时间上没有绝对的显著差异,但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女宝宝可能在爬行起步时间上与男宝宝略有不同,但整体趋势相似。 生活方式:如果孩子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活动练习,比如家长经常让孩子在宽敞的地板上玩耍,孩子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四肢协调运动,那么孩子可能会更早学会爬行;相反,如果孩子长期被局限在较小的空间内,活动受限,可能会延缓爬行的时间。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孩子,他们的大运动发育可能会相对滞后,爬行时间可能会比足月儿晚,需要根据孩子的矫正月龄来综合评估其爬行能力发展情况,并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针对性的引导训练,帮助孩子逐步发展大运动能力。

    2025-10-17 10:04: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