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乃君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性早熟、矮小症、小儿甲状腺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万乃君,女,主任医师,儿科主任,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得学士学位,并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工作。 2007年获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Riley儿童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2012获得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调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担任儿科主任一职,从事专业:小儿内分泌和遗传代谢。主要从事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即垂体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病、甲状旁腺疾病、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及性早熟等内分泌疑难杂症临床诊治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北京市超重和肥胖学龄儿童中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等多篇学术论文。展开
个人擅长
性早熟、矮小症、小儿甲状腺疾病。展开
  • 母乳喂养的宝宝拉肚子表现为何

    小月龄母乳喂养宝宝拉肚子表现为大便性状明显变稀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等、次数显著增多超日常次数,还可能伴随吐奶、腹部不适哭闹、低热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大便变化优先非药物干预,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评估。 一、大便性状改变:母乳喂养宝宝正常大便多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若拉肚子,大便会变为稀水样、蛋花汤样,部分还可能带有少量黏液,以稀便为主要特征,颜色可能因摄入食物等因素稍有变化,但核心是大便性状明显变稀。二、大便次数增多:通常母乳喂养宝宝每日大便次数在2-8次左右,若拉肚子,次数会显著增加,可能超过8次甚至更多,且排便较为频繁,宝宝可能出现急迫排便的表现。三、伴随其他症状:部分宝宝会伴有吐奶现象,因肠道功能受影响致消化功能牵连;有的宝宝会出现腹部不适,表现为哭闹不安,尤其在排便前可能出现烦躁情绪;少数宝宝可能伴有低热,但体温升高一般不明显,若体温明显升高需警惕合并其他感染情况。对于小月龄母乳喂养宝宝,家长需更密切观察大便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关注母亲饮食对宝宝大便的影响等,若宝宝拉肚子情况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

    2025-08-14 15:14:33
  • 冲调婴儿奶粉的水温应为多少度

    0-6个月婴儿冲调奶粉水温建议40至60℃,此温既能较好溶解营养成分又可避免破坏热敏性营养物质利于婴儿吸收保障生长发育,早产儿需严格遵医生指导水温一般约40℃,冲调前要清洁器具、冲调时充分摇匀保证浓度均匀以保障营养摄入安全。 一、0-6个月婴儿冲调奶粉水温要求 0-6个月婴儿冲调奶粉时,水温建议控制在40~60℃。此温度范围下,既能较好地溶解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如乳糖、矿物质等,又能避免因水温过高破坏奶粉中热敏性营养物质(如部分维生素等)。科学研究表明,适宜水温冲调的奶粉能让婴儿更好地吸收其中的营养,保障生长发育需求。 二、特殊人群(早产儿等)的水温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冲调奶粉的水温建议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一般可能需要在40℃左右。这是因为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耐受能力更差,过高水温可能对其消化系统等造成额外负担,过低水温则可能导致奶粉溶解不充分,影响婴儿摄入营养的稳定性。在冲调前,需确保手部清洁、器具消毒严格,冲调过程中要充分摇匀奶粉,保证浓度均匀,以最大程度保障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安全。

    2025-08-14 15:11:49
  • 哪些因素不是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婴幼儿益乳主要与自身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相关如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等穿着过厚影响体表温度与乳汁反流无直接关联季节变化不直接影响婴幼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状态正常亲子互动频率与婴幼儿胃肠道解剖生理结构无关故单纯穿着过厚季节变化正常亲子互动频率均不是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一、穿着过厚并非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婴幼儿益乳主要与自身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相关,如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等,穿着过厚主要影响体表温度等,与乳汁反流无直接关联,故单纯穿着过厚不会引发婴幼儿益乳。 二、季节变化不是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婴幼儿益乳主要由其自身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决定,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完善、胃排空较慢等,季节变化不直接影响婴幼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状态,因此季节变化并非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三、正常的亲子互动频率不是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亲子互动主要影响婴幼儿的情感交流等,与婴幼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结构无关,不会直接引起乳汁从食管反流溢出,所以正常的亲子互动频率不是导致婴幼儿益乳的原因。

    2025-08-14 15:10:57
  • 多大断奶最好

    宝宝1岁到2岁间断奶较好,但具体时间需根据宝宝和妈妈情况决定,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增加辅食和其他食物摄入,注意宝宝情绪变化,生病或不适时不建议断奶。 如果妈妈的身体状况良好,宝宝也能够适应辅食和其他食物,那么可以在1岁左右断奶。如果妈妈的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宝宝对辅食的接受程度较低,那么可以适当延长断奶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2岁。 在断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可以先减少白天的喂奶次数,然后再逐渐减少晚上的喂奶次数。 2.增加辅食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在断奶过程中,需要逐渐增加辅食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3.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断奶可能会导致宝宝的情绪发生变化,需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慰。 4.避免在宝宝生病或不适时断奶:在宝宝生病或不适时,需要避免断奶,以免加重宝宝的病情。 总之,断奶需要根据宝宝和妈妈的情况来决定,需要逐渐进行,同时需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和营养需求。如果在断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

    2025-08-14 15:09:16
  • 小孩肚子里有蛔虫应如何处理

    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发现蛔虫卵可确诊小孩蛔虫感染,药物驱虫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用药要经医生专业评估,还需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教导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食未洗净蔬菜水果及生水以预防再次感染。 一、确诊蛔虫感染 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若发现蛔虫卵即可确诊小孩感染蛔虫。家长需收集孩子新鲜粪便样本,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明确蛔虫感染状况。 二、药物驱虫 可选用适宜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目前常用的驱虫药物能有效杀灭蛔虫,但需严格遵循医生针对儿童的用药指导,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确保用药安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全,使用驱虫药物时必须在医生专业评估后进行,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同时,要着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及生水,防止再次接触感染源,这对预防蛔虫再次感染至关重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方式特点,从日常卫生习惯培养入手降低感染风险。

    2025-08-14 15:05: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