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园,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学系委员兼秘书,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风湿免疫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国际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国际抗风湿联盟项目负责人。从事风湿免疫专业工作二十余年,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全国免疫学学术会议及全国风湿病学年会中曾获得优秀论文及优秀壁报等奖励,为亚太抗风湿病联盟大会青年研究者奖获得者。展开
个人擅长
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展开
  • 白酒降尿酸的最佳方法有哪些

    白酒无降尿酸作用,过量饮酒等不良饮酒行为还可能诱发尿酸升高或痛风发作。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血尿酸过高可引发痛风。饮酒会因酒精代谢竞争抑制尿酸排泄及含嘌呤致尿酸升高,痛风等人群饮酒风险更高。降尿酸应饮食调整(低嘌呤、多喝水)、改变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必要时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降尿酸需谨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保持动态平衡。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过高可引发痛风等疾病。 饮酒与尿酸的关系 酒精代谢会竞争抑制尿酸排泄途径,而且白酒等酒类本身含有一定嘌呤成分,过量饮用白酒等酒精饮料会使血尿酸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血尿酸异常升高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人群。对于本身血尿酸偏高或有痛风病史的人,饮酒尤其是大量饮用白酒会显著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 降尿酸的正确方式 饮食调整:低嘌呤饮食是关键,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贝类、虾蟹等)、浓肉汤等;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如白菜、芹菜、黄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如玉米、燕麦等)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泄。 生活方式改变: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而肥胖是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乳酸产生增加,抑制尿酸排泄,反而诱发痛风发作。对于患有痛风的患者,在缓解期可适当运动,急性期则需休息。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尿酸仍持续升高,且符合药物治疗指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痛风患者:痛风患者本身尿酸代谢已存在问题,饮酒尤其是白酒会加重病情,必须严格戒酒,同时要遵循上述降尿酸的正规方法,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积极预防痛风发作。 老年人:老年人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在调整生活方式和考虑药物治疗时需更加谨慎。饮食调整要注重营养均衡且低嘌呤,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慢走等,药物使用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降尿酸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使用某些降尿酸药物时可能会对血糖、血压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制定降尿酸方案,确保各疾病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2025-09-30 11:29:14
  • 红斑狼疮的复发症状

    红斑狼疮复发时会有多种症状表现,皮肤黏膜方面有红斑加重、出现新红斑及黏膜溃疡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肌肉无力;系统受累相关症状涉及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以控制病情。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发热相对更易波动,成人也可能因病情活动出现体温升高,发热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有关。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惫、无力,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会有此表现,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促使乏力加重,这是因为疾病活动消耗身体能量,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等功能。 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累及关节时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活动受限等,女性相对可能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更易出现关节症状波动,与自身免疫攻击关节滑膜等结构有关,病史中若有红斑狼疮既往关节受累情况,复发时更易再发关节症状。 肌肉无力:部分患者会有肌肉无力现象,影响肢体活动等,年龄较小患者可能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等,不同性别在肌肉受累程度上可能无明显特定差异,但女性在激素相关影响下需更关注肌肉症状变化,与疾病导致肌肉组织受损等有关。 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肾脏受累:若累及肾脏,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儿童患者肾脏受累时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代谢等,不同年龄肾脏结构和功能特点不同,表现可能有差异,女性需注意激素对肾脏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病史中有狼疮性肾炎病史者复发时肾脏受累风险更高,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等病理改变有关。 血液系统受累: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患者可能面色苍白等,不同年龄贫血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女性在月经等因素影响下需关注血液指标变化,病史中有血液系统受累既往史者复发时更易再发,与自身免疫破坏血细胞等有关。 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儿童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影响智力、行为等发育,不同年龄神经系统表现不同,女性在激素等因素下可能神经症状更易波动,病史中有神经系统受累情况者复发时神经症状再发风险高,与免疫炎症累及神经系统等有关。 温馨提示:红斑狼疮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上述复发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指导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防晒、合理休息等,以减少复发及症状加重风险。

    2025-09-30 11:28:32
  • 痛风发作发烧怎么办

    当痛风发作伴有发烧时,可采用物理降温,适用于多数人群,儿童需注意相关细节,久坐人群物理降温后要换干爽衣物;患者应休息并抬高患肢,严重时及时就医;要监测体温与症状,有基础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等的患者需特别关注,调整生活方式及注意治疗对特殊情况的影响。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多数人群:当痛风发作伴有发烧时,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成年人及儿童(需排除特殊禁忌情况),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低体温。一般擦拭时间可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可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操作。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2.与年龄、生活方式关联:如果是儿童,因其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使用柔软的毛巾,水温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32-34℃左右,避免过冷刺激引起儿童不适或导致体温波动过大。对于有出汗多且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人群,在物理降温后要注意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再次着凉。 二、针对痛风发作的处理 1.休息与抬高患肢: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例如,若痛风发作累及脚部,应尽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老年人,抬高患肢时要注意姿势舒适,避免因长时间抬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年轻人则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抬高的幅度和时间。 2.医疗干预(需专业判断):如果发烧和痛风发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来缓解痛风发作引起的炎症和疼痛,以及针对发烧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但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禁忌等情况,比如低龄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 三、观察与监测 1.体温与症状监测:患者自身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关注痛风发作关节的肿胀、疼痛程度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痛风发作发烧时更要加强监测,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身体对痛风发作和发烧的应对能力,需要更密切地观察各项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联系: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等)的痛风患者,在此次发作后应更加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有助于减少痛风的复发以及发烧等伴随症状的出现。对于有肾脏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处理痛风发作发烧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等治疗措施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医生在用药时也会更加谨慎权衡利弊。

    2025-09-30 11:27:54
  • 尿酸偏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尿酸偏高可因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肾脏功能异常或代谢酶缺陷、某些疾病干扰及部分药物影响等致,解决可通过遵循低嘌呤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并保证充足饮水、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及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调整,若经生活方式调整后仍偏高则可在医生评估下用降尿酸药物,儿童需严格限高嘌呤食物摄入保营养均衡,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需关注肾脏功能选对肾脏负担小的降尿酸方式。 一、尿酸偏高的原因 1.饮食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重要诱因,如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虾、蟹、贝类)、红肉(牛肉、羊肉等),此类食物中的嘌呤经代谢后会生成尿酸,大量摄入会使体内尿酸生成显著增加。 2.代谢因素: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若肾脏功能出现异常,如患有慢性肾病,会导致尿酸排泄障碍,使得尿酸在体内蓄积。此外,个体自身尿酸代谢酶缺陷也可能影响尿酸的正常代谢过程。 3.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会干扰尿酸代谢,例如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炎症状态可能影响尿酸代谢;血液病患者由于细胞代谢活跃,核酸分解增加,也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4.药物因素:部分药物会对尿酸排泄产生影响,像噻嗪类利尿剂,其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使尿酸水平升高。 二、尿酸偏高的解决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西兰花、苹果等,同时保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建议饮水量在2000ml-3000ml,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避免高嘌呤食物的过量摄取。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长(如15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可帮助改善机体代谢,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乳酸生成增加,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尿酸代谢,可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健康减重目标。 2.医疗干预:若经生活方式调整后尿酸仍持续偏高,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降尿酸药物,如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药物或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肾功能、基础疾病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确定用药方案。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尿酸偏高时,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因不当饮食影响生长发育;孕妇尿酸偏高时,应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方式调整,如谨慎调整饮食结构等,需用药时需由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后再决定;老年人尿酸偏高时,要密切关注肾脏功能情况,选择对肾脏负担较小的降尿酸方式,避免因药物或不当干预加重肾脏损害。

    2025-09-30 11:27:20
  • 祛风湿最好的办法

    祛风湿可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综合进行。运动上不同年龄人群选合适运动且避关节疼痛急性期;物理疗法有热疗(如温泉浴、热敷袋)和冷疗(急性发作期用冰袋冷敷);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等但不同年龄用有注意事项;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及适当吃祛湿食物,采取祛风湿措施前最好咨询医生。 一、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祛风湿,比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在不增加关节压力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和关节灵活性,适合风湿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若患有风湿相关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的关节活动类运动,如简单的关节屈伸游戏;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坚持运动能改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老年人则可选择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运动要避免在关节疼痛急性期进行,以防加重病情。 二、物理疗法 (一)热疗 热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常见的热疗方式有温泉浴,温泉水中含有的矿物质等成分对风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泡温泉需注意水温适宜,儿童泡温泉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要注意防滑等安全问题;还可以使用热敷袋,将热敷袋温度调节至40-50℃左右,敷于疼痛关节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二)冷疗 在风湿急性发作期,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时,冷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可使用冰袋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避免冻伤皮肤,儿童使用冷疗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距离,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谨慎使用冷疗。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能缓解风湿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但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注意禁忌,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此类药物,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可延缓病情进展,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等调整用药方案。 四、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对祛风湿也有帮助,患者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关节等组织的健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导致营养缺乏影响风湿康复;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防止加重代谢负担。同时,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等可适当食用,薏米煮粥等方式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大多数人群,但食用量要适中。 总之,祛风湿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方式,并且在采取任何祛风湿措施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09-30 11:26: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