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园,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学系委员兼秘书,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风湿免疫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国际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国际抗风湿联盟项目负责人。从事风湿免疫专业工作二十余年,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全国免疫学学术会议及全国风湿病学年会中曾获得优秀论文及优秀壁报等奖励,为亚太抗风湿病联盟大会青年研究者奖获得者。展开
个人擅长
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展开
  • 手中指关节肿痛的原因

    手中指关节肿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外伤因素(直接外伤、扭伤)、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因素(代谢性疾病、职业性因素),不同因素有其相应表现及特点,如直接外伤致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关节局部肿痛淤血等,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35-50岁女性,有自身免疫异常等。 一、外伤因素 1.直接外伤:手中指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直接外伤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受损,如出现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关节局部的肿痛,还可能伴有淤血、青紫等表现。这种情况在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部且有一定危险性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比如建筑工人在工作时手部易受外力冲击。 2.扭伤:手部过度扭曲、拉伸等导致关节扭伤,会引起关节肿痛。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手指突然扭曲可能造成手中指关节扭伤。扭伤会使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肿痛症状。 二、炎症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中指关节。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组织有关。多见于35-50岁的人群,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除了手中指关节肿痛外,还常伴有多个关节对称性肿痛,且病情会逐渐进展,后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等严重后果。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可能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 2.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退变是主要原因。手中指关节也可能受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可伴有摩擦音。病情进展缓慢,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表现。肥胖人群由于关节承受压力较大,患骨关节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3.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的炎症反应。手中指关节可突发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常在夜间发作。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易患此病,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如大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血尿酸检测可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手中指关节受到细菌侵入感染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等。多因局部皮肤破损,细菌趁机进入关节腔所致。患者除了关节肿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皮肤红肿明显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手中指关节,如病毒性关节炎,常见于风疹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后。患者关节肿痛症状相对较轻,但可能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如风疹病毒感染时可出现皮疹等表现。 四、其他因素 1.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影响手部关节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进而导致手中指关节出现肿痛等不适。 2.职业性因素:长期从事重复性手部劳动的人群,如键盘操作员、纺织工人等,手中指关节长期受到过度摩擦、劳损,容易引发关节的慢性损伤,出现肿痛症状,这种情况在女性中可能相对常见,因为女性从事这类劳动的比例可能有一定特点。

    2025-09-30 12:20:41
  • 吃蛋白粉诱发了痛风

    吃蛋白粉可能诱发痛风,其与蛋白粉成分致尿酸生成增多有关,痛风患者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个体易感性差异更易受影响,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需谨慎摄入蛋白粉并遵医嘱,健康人群也应适量摄入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同人群摄入蛋白粉后诱发痛风情况因自身因素而异,需合理对待以维护健康。 一、蛋白粉成分与尿酸生成的关联 蛋白粉通常富含蛋白质,当人体摄入过多蛋白质时,经过代谢会产生较多的嘌呤。而嘌呤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最终会生成尿酸。例如,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因为蛋白质中的嘌呤分解代谢会为尿酸的合成提供原料。对于本身尿酸代谢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过多摄入蛋白粉导致嘌呤代谢产生过多尿酸,就增加了痛风发作的风险。 二、痛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差异 1.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在摄入蛋白粉后诱发痛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可能会减退。例如,老年人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尿酸排泄减少,当摄入蛋白粉后尿酸生成增多,就更易超出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从而引发痛风。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患痛风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理代谢特点以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男性体内的一些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在摄入蛋白粉后,男性相对更易出现尿酸水平异常升高进而诱发痛风。 3.生活方式因素:本身有高嘌呤饮食习惯、不爱运动、肥胖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摄入蛋白粉后更易诱发痛风。比如,那些平时就经常食用大量肉类、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的人,再加上摄入蛋白粉,会进一步增加嘌呤的摄入总量,使得尿酸生成大幅增多;不爱运动的人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尿酸排泄不畅,容易在摄入蛋白粉后出现尿酸堆积引发痛风;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4.病史因素:本身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摄入蛋白粉后更易诱发痛风。因为这类人群体内尿酸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状态,摄入蛋白粉后尿酸生成增加,超过了机体的调节和排泄能力,就容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三、应对及预防措施 1.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这类人群应谨慎摄入蛋白粉。如果需要补充蛋白质,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蛋白质补充方式和剂量。可以优先选择从食物中获取优质蛋白质,如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相对更有利于控制尿酸水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每天至少饮水2000毫升以上。 2.健康人群:虽然健康人群摄入蛋白粉一般不会轻易诱发痛风,但也应注意适量摄入。要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避免长期大量单一摄入蛋白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维持正常体重等,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尿酸水平。 总之,吃蛋白粉有可能诱发痛风,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的差异,在摄入蛋白粉后诱发痛风的风险和表现也有所不同。无论是痛风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对待蛋白粉的摄入,以维护机体的健康状态。

    2025-09-30 12:18:53
  • 什么是急性痛风

    急性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特征,发病机制是尿酸盐结晶沉积致炎症,临床表现有急性关节炎发作及全身症状,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需与其他关节炎鉴别,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急性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是导致急性痛风发作的关键。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过饱和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急性痛风发作。 急性痛风的临床表现 1.急性关节炎发作: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膝、腕、指、肘等关节。 2.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恶心等全身症状。 急性痛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典型表现,如上述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的急性炎症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可正常或升高;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发现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3.影像学检查:急性关节炎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改变,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沉积等。 急性痛风的鉴别诊断 需与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相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多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多阳性;化脓性关节炎多有局部化脓感染灶及全身感染症状,关节液检查可发现化脓性改变;创伤性关节炎有明确的外伤史。 急性痛风的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1])、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秋水仙碱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发挥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急性发作症状。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治疗急性痛风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基础疾病的变化。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其对胃肠道和肾脏的潜在影响,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并适当监测肾功能。 儿童:儿童急性痛风极为罕见,若发生需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等罕见疾病。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女性:女性急性痛风多在绝经后发病,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同时注意药物对女性生理周期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有基础疾病者:对于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影响肾脏功能的药物时需调整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尿酸的排泄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肾脏疾病患者尿酸排泄可能存在障碍,要避免因药物使用加重肾脏负担。

    2025-09-30 12:18:04
  • 痛风饮水疗法有无禁忌

    痛风饮水有一般原则和其他注意事项。一般原则方面,心功能不全者要据分级在医生指导控饮水量,肾功能不全者依指标调饮量,严重低钠血症者遵医控饮防加重。其他注意事项包括饮水时间要避免睡前大量饮,运动前后合理饮水,水质选软水或好水,避免硬水增加结石风险。 一、痛风饮水疗法的一般原则 痛风患者适当多饮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左右,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存在一些禁忌情况需注意。 (一)心功能不全患者 1.影响机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过多饮水会增加心脏前负荷,可能导致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为正常心脏需要将血液泵出供应全身,而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无法及时处理过多的回心血量,饮水过多会使循环血容量进一步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2.特殊人群应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心功能分级,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水量。例如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每日饮水量可能需要限制在1500毫升以内,且要分多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 1.影响机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对水的调节和代谢功能减弱,过多饮水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加重,甚至可能诱发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也可能异常,无法有效排出多余水分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2.特殊人群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来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时,如小于30ml/min时,每日饮水量可能需要严格限制在1000毫升左右,并且要密切监测尿量、电解质等指标,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饮水方案。 (三)严重低钠血症患者 1.影响机制:严重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钠水平过低,过多饮水会进一步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导致低钠血症加重,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因为正常情况下体内钠钾等电解质维持着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饮水过多破坏了这种平衡。 2.特殊人群应对:严重低钠血症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同时可能需要进行补钠等治疗,饮水需谨慎,避免加重低钠血症的病情。 二、痛风饮水疗法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饮水时间 1.避免睡前大量饮水:睡前大量饮水可能导致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对于一些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可能在夜间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可以在白天分多次均匀饮水,如每隔1-2小时饮用100-200毫升左右。 2.运动前后饮水:运动时痛风患者会出汗,运动前可以适当饮水补充水分,运动后不要立即大量饮水,应缓慢补充,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般运动后可以先少量饮用100毫升左右,间隔15-20分钟后再逐渐增加饮水量。 (二)水质选择 1.避免饮用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离子,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在肾脏等部位形成结石,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本身尿酸结石的形成风险较高,饮用硬水会增加这种风险。建议选择软水或经过处理的水质较好的饮用水。

    2025-09-30 12:17:46
  • 脊柱关节炎的症状

    脊柱关节炎有外周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外周关节以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呈非对称性肿胀疼痛等,中轴关节有下腰部疼痛僵硬及脊柱活动受限;关节外有眼部受累出现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肠道出现炎症性肠病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皮肤黏膜出现银屑病样皮疹及口腔溃疡等。 一、外周关节症状 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多见于膝、髋、踝等关节,表现为非对称性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膝关节为例,患者可出现膝关节的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活动时疼痛明显,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在青少年人群中,外周关节症状可能相对更为突出,且男性发病相对较多,这与不同性别在免疫系统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有关。长期的外周关节受累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影响肢体功能,进而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如原本喜欢运动的人可能因关节疼痛而减少活动量。 中轴关节症状 下腰部疼痛和僵硬:是脊柱关节炎常见的中轴关节表现,通常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出现,活动后症状可部分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疼痛。这种疼痛具有隐匿性,逐渐加重,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弯腰、转身等动作变得不灵活。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如家族中有脊柱关节炎患者,需更加警惕下腰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的出现,因为遗传因素在脊柱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病情发展,下腰部的活动度会逐渐下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可能变得困难。 脊柱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脊柱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包括前屈、后伸、侧弯等。例如,患者难以像正常人一样触摸自己的脚趾,脊柱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在老年患者中,脊柱活动受限可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因为身体平衡能力会受到影响,而长期患病导致的肌肉力量改变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二、关节外症状 眼部受累:可出现葡萄膜炎或虹膜炎,表现为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这种眼部症状可能突然发作,对患者的视力会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在儿童脊柱关节炎患者中,眼部受累相对较为常见,且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眼部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对其未来的视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症状的出现与脊柱关节炎的肠道-关节轴相关,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同时累及肠道和关节。对于有肠道症状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同时这也有助于控制脊柱关节炎的病情,因为肠道炎症的控制对整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有积极作用。 皮肤黏膜症状:可出现银屑病样皮疹,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表现为红斑、鳞屑。还有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皮肤黏膜症状的出现也是脊柱关节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部分,银屑病样皮疹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而口腔溃疡则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口腔舒适度。在女性患者中,皮肤黏膜症状可能会因月经周期等因素而有所变化,需要综合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2025-09-30 12:17: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