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伟,男,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和科研教学工作,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数篇。 擅长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在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熟练掌握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颈动脉狭窄、静脉曲张以及肾衰患者透析通路建立及修复等血管外科常见疾患的诊治。 主要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血管通路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面修复学分会血管相关创面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等。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展开
  • 出现动静脉瘘要如何解决

    动静脉瘘的治疗包括保守观察与监测、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保守观察适用于小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需密切监测相关情况;手术治疗有结扎术、瘘口修补术、血管移植术,不同手术适用于不同情况且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栓塞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也需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及操作。 一、保守观察与监测 对于一些小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动静脉瘘,可先采取保守观察的方法。需要密切监测动静脉瘘的大小、血流情况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等。例如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的结构和血流速度等指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特别注意监测动静脉瘘对血管发育和肢体功能的影响,定期评估肢体的外观、温度、脉搏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结扎术 适用于一些位置较表浅、范围较小且对患者影响不大的动静脉瘘。通过手术将瘘口进行结扎,阻断异常的动静脉交通。对于成年患者,手术操作相对成熟,但要注意手术过程中的止血等操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管较细,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对血管和周围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2.瘘口修补术 当动静脉瘘的瘘口可以准确找到且周围组织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瘘口修补术。将瘘口处的血管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在手术前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血管造影等,明确瘘口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儿童患者则要考虑手术对其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 3.血管移植术 如果动静脉瘘涉及的血管损伤严重,无法直接修补,则可能需要进行血管移植术。取合适的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进行移植,重建正常的血管通路。对于自体血管移植,要选择合适的自体血管来源,如大隐静脉等。儿童患者如果需要进行血管移植,要考虑到其血管的可获取性以及移植后血管的生长情况等。 三、介入治疗 1.血管栓塞术 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输送到动静脉瘘的部位,使瘘口处血管闭塞。常用的栓塞材料有弹簧圈、无水乙醇等。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如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或儿童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但在儿童患者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介入治疗使用的栓塞材料可能会对儿童的血管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谨慎评估。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确放置栓塞材料,避免误栓周围正常血管。 2.血管腔内修复术 利用血管腔内的技术,如放置支架等方法来修复动静脉瘘。通过导管将支架输送到瘘口部位,支撑血管壁,恢复正常的血流。这种方法相对创伤较小,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根据其血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方法。儿童患者由于血管直径较小等特点,选择支架时要充分考虑支架的规格等因素。

    2025-10-17 13:05:24
  • 左小腿静脉曲张的影响有哪些

    左小腿静脉曲张会从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影响外观与心理、引起腿部不适症状、导致皮肤营养障碍以及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人群受影响表现有差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影响外观与心理 左小腿静脉曲张可使腿部出现蚯蚓状、团块状的静脉凸起,影响腿部美观,尤其对于爱穿短裙、短裤展示腿部的人群,会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自卑等负面情绪,而这种心理状态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能出现,年轻女性可能受影响更明显。 二、引起腿部不适症状 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左小腿酸胀、疼痛,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这是因为静脉曲张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血液淤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不适,不同年龄人群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对疼痛更敏感,而年轻人可能能耐受一定程度疼痛但仍会影响日常活动。 沉重感:患者常感觉左小腿有沉重、乏力感,好像腿部有重物牵拉,影响正常的行走、运动等活动,生活方式上若长期久坐、久站会加重这种沉重感,比如从事教师、售货员等需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出现。 三、导致皮肤营养障碍 皮肤色素沉着:随着病情发展,左小腿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颜色呈褐色,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皮肤代谢异常所致,不同肤色人群色素沉着表现程度可能不同,但都会影响皮肤外观,且年龄较大人群皮肤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色素沉着可能更明显。 瘙痒:患者可能会感觉左小腿皮肤瘙痒,因局部血液循环差,皮肤营养缺乏,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等情况,进而引起瘙痒,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若出现瘙痒可能更易因搔抓造成皮肤损伤,需特别注意。 湿疹样改变:严重时左小腿皮肤可出现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渗出等,这是因为静脉曲张引起局部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皮肤发生炎症反应,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可能更易诱发湿疹样改变,且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人群,皮肤抵抗力差,发生湿疹样改变后恢复可能更慢。 溃疡形成:最严重的情况是左小腿出现溃疡,即经久不愈的创面,这是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组织营养极差,易发生破溃且难以愈合,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液循环更不好,发生溃疡后愈合难度大,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静脉曲张相关溃疡,但如果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发生,一旦出现溃疡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质量。 四、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静脉曲张时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左小腿静脉血栓若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风险相对较高,发生肺栓塞的后果更严重,而儿童发生肺栓塞的概率极低,但如果有先天性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疾病则需特别警惕。

    2025-10-17 13:05:03
  • 上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上肢静脉血栓分为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上肢浅静脉血栓有局部疼痛与压痛、红肿、条索状硬结等症状;上肢深静脉血栓有肿胀(程度因血栓范围而异,可与健侧对比周径)、疼痛(部位及性质,活动时加剧)、浅静脉扩张、皮温改变及可能出现静脉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 一、上肢浅静脉血栓 1.局部症状 疼痛与压痛:病变静脉部位有疼痛和压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例如,当患者活动上肢或按压病变静脉时,疼痛会加重。这种疼痛是由于血栓刺激静脉壁及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所致。 红肿:受累静脉走行区域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这是因为局部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引起组织肿胀,同时炎症介质使局部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发红、温度升高。 条索状硬结:可触及皮下有条索状或硬结样的血栓静脉,这是由于血栓形成后在静脉内机化,形成质地较硬的条索结构。 二、上肢深静脉血栓 1.肿胀 程度差异:患侧上肢肿胀程度可因血栓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近端深静脉血栓(如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肿胀往往较为明显,可从手部向上蔓延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这是因为深静脉血栓阻塞了静脉回流,导致血液淤积,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增多,从而出现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管较细,肿胀可能相对更为迅速且明显,需要密切观察。 与健侧对比:一般可通过与健侧上肢对比周径来判断肿胀程度,测量上臂中段、前臂中段等部位的周径,患侧明显大于健侧。 2.疼痛 部位与性质:疼痛多位于前臂及肘部,也可涉及整个上肢,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隐痛或酸痛等。活动上肢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上肢活动会增加静脉回流的阻力,加重静脉淤血,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但仍需通过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3.浅静脉扩张:上肢浅静脉可出现扩张、迂曲,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试图通过增加浅静脉的回流来缓解深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 4.皮温改变:患侧上肢皮温可能升高,这是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代谢产物积聚,引起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使得局部产热增加。 5.静脉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严重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后期可能出现上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如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能出现的色素沉着、溃疡等在上肢相对少见,但也可能有类似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如上肢肿胀在长时间下垂后加重等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上肢静脉血栓的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其症状可能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肢体活动减少等因素而表现相对不典型;女性在口服避孕药等特殊情况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症状可能与一般人群类似,但需要结合用药史等综合判断。

    2025-10-17 13:04:22
  • 患静脉曲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日常活动与姿势管理需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并休息时抬高下肢,饮食调节要增膳食纤维、控盐分,穿着管理选合适弹力袜,体重管理让超重或肥胖者控体重,孕妇避免久站久坐等且产后尽早活动,老年人注意皮肤护理轻柔按摩下肢等。 一、日常活动与姿势管理 1.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下肢活动,可通过屈伸脚踝、步行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一般建议每30-60分钟活动5-10分钟;对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踮脚运动,每分钟重复10-15次,每次持续3-5分钟,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例如在腿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每次抬高15-3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有助于减轻下肢静脉淤血,缓解静脉曲张引起的肿胀等不适。 二、饮食调节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及全谷物食物,保证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30克左右,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时腹压升高会加重静脉回流障碍,不利于静脉曲张病情控制。 2.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减少因盐分摄入过多导致的水钠潴留,避免加重下肢水肿情况,水肿会进一步压迫静脉,影响血液循环。 三、穿着管理 1.选择合适的医用弹力袜,根据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压力等级的弹力袜,一般压力等级分为15-20mmHg、20-30mmHg、30-40mmHg等,穿着时要确保弹力袜贴合腿部,从脚踝向上均匀加压,早上起床时趁腿部肿胀较轻时穿戴,夜间休息时可脱下,但长期站立或行走时建议穿着,帮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酸胀等症状。 四、体重管理 1.超重或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应维持在18.5-23.9kg/m2范围内,每减轻1kg体重,可使下肢静脉承受的压力降低约20%,从而减轻静脉负担,延缓静脉曲张病情进展。例如,可选择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km/h)、游泳等,同时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易发生静脉曲张加重情况。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隔1-2小时适当活动下肢,可进行简单的腿部屈伸运动;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产后应尽早开始适量活动,促进身体恢复及下肢血液循环。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薄嫩,血液循环较差,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下肢受伤,一旦受伤不易愈合且易引发感染。平时可轻柔按摩下肢,从脚踝向大腿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回流,但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血管损伤;定期检查下肢皮肤情况,若发现皮肤有破溃、色素沉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10-17 13:03:23
  • 颈部血管瘤严重吗

    颈部血管瘤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分类及一般特点,如毛细、海绵状、蔓状血管瘤各有表现,部分毛细血管瘤婴儿期有自行消退倾向但也需观察;可能出现影响外观及心理、压迫重要结构(如气道、神经)、出血风险等严重情况;不同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受其影响不同,婴幼儿瘤体可能生长迅速需及时干预,儿童及成人瘤体持续存在未处理也会加重影响,总之需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制定诊疗方案。 一、颈部血管瘤的分类及一般特点 颈部血管瘤主要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类型。毛细血管瘤通常表现为皮肤上有鲜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压之可褪色;海绵状血管瘤可表现为颈部皮下隆起的肿块,质地柔软,可压缩;蔓状血管瘤则可见蜿蜒的血管,有搏动感等。一般来说,较小的、位置较表浅且不影响重要结构的毛细血管瘤,在婴儿时期可能有自行消退的倾向,相对不那么严重,但也需要密切观察。 二、可能出现的严重情况 1.影响外观及心理:较大的颈部血管瘤,尤其是位置较明显的,会严重影响外观,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因外观问题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面部及颈部的明显血管瘤可能使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2.压迫重要结构 压迫气道:如果颈部血管瘤生长在会影响气道的部位,随着瘤体增大,可能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尤其是婴幼儿,气道相对狭窄,一旦发生气道压迫,情况较为危急。例如,巨大的颈部海绵状血管瘤可能压迫气管,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压迫神经:颈部有丰富的神经分布,血管瘤压迫神经可能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比如压迫喉返神经可能影响发声等功能。 3.出血风险:部分类型的血管瘤,如蔓状血管瘤,血管壁薄且迂曲扩张,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尤其是在受到外力碰撞等情况下,出血风险更高,大量出血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1.婴幼儿:婴幼儿时期的颈部血管瘤较为常见,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瘤体可能生长迅速。如果是快速增殖期的血管瘤,需要及时干预,否则可能迅速发展为严重情况。例如,在出生后6-10周进入快速增殖期的婴幼儿血管瘤,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很快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等不良影响。 2.儿童及成人:儿童及成人时期的颈部血管瘤如果持续存在且未得到处理,也可能逐渐加重。儿童可能因为血管瘤影响外观等导致社交障碍,而成人可能因为血管瘤带来的不适或外观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等。 总之,颈部血管瘤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大小、生长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一旦发现颈部有异常的血管瘤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7 13:02: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