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伟,男,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和科研教学工作,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数篇。 擅长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在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熟练掌握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颈动脉狭窄、静脉曲张以及肾衰患者透析通路建立及修复等血管外科常见疾患的诊治。 主要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血管通路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面修复学分会血管相关创面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等。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疑难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后血管功能修复及重建,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展开
  • 激光治血管瘤疼吗

    激光治血管瘤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受血管瘤部位、大小深度、个体痛觉耐受及治疗麻醉措施影响,一般可控制,儿童需谨慎操作与疼痛管理 影响激光治血管瘤疼痛感受的因素 血管瘤的部位:如果血管瘤生长在神经分布相对密集、敏感的部位,如头面部的某些区域,治疗时可能会相对更疼一些;而如果血管瘤生长在相对不那么敏感的部位,疼痛感受可能会轻些。例如,发生在唇部等神经丰富区域的血管瘤,激光治疗时患者可能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疼痛;而发生在背部肌肉丰厚区域的血管瘤,疼痛相对没那么剧烈。 血管瘤的大小和深度:较大、较深的血管瘤,激光治疗时需要的能量可能相对较高,疼痛程度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要达到治疗效果需要更多的激光能量作用于病变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刺激相对也可能更显著,从而导致疼痛感觉更重。 个体的痛觉耐受程度: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不同。一些痛觉耐受较低的患者,可能会感觉激光治血管瘤时的疼痛较为明显;而痛觉耐受较高的患者,可能觉得疼痛在可接受范围内。比如,年轻力壮且平时较少经历疼痛刺激的个体,可能相对更能耐受激光治疗时的疼痛;而本身有慢性疼痛疾病或者痛觉敏感的患者,可能对激光治疗时的疼痛感受更强烈。 治疗时的麻醉措施:如果在激光治疗前采取了有效的麻醉措施,如局部涂抹麻醉膏等,会显著减轻治疗时的疼痛。例如,在面部血管瘤激光治疗前合理使用局部麻醉,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激光治疗血管瘤时的疼痛一般在可控制范围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痛觉感受和耐受与成人不同,更需要医生谨慎操作并综合评估疼痛情况,采取合适的安抚和疼痛管理措施,比如在治疗前充分与患儿沟通,采用更温和的操作方式等,最大程度减少儿童在激光治疗血管瘤时的痛苦体验。

    2025-10-17 10:39:42
  • 轻度静脉曲张如何自愈

    轻度静脉曲张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支持性设备、改善腿部血液循环、治疗潜在健康问题等,但自愈的可能性因个体差异而异。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轻体重:如果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减轻腿部的压力,有助于改善静脉曲张。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导致血液在腿部积聚,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尽量经常活动,定期改变姿势。 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应尽量戒烟。 2.使用支持性设备: 穿医用弹性袜:这些袜子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帮助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 使用弹性绷带: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包扎腿部,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3.改善腿部血液循环: 抬腿:经常将腿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 按摩:轻轻按摩腿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4.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慢性咳嗽:长期慢性咳嗽可能增加腹部压力,导致静脉曲张加重。治疗咳嗽可以减轻腿部的压力。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应积极控制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轻度静脉曲张通常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改善,但自愈的可能性因个体差异而异。如果静脉曲张症状加重、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变色等问题,或者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如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如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

    2025-10-17 10:38:25
  • 何种行为会导致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相关因素包括长期站立或久坐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影响易引发,肥胖使下肢静脉负担增加易诱发,遗传易感性起重要作用,妊娠时子宫压迫及激素变化致风险显著增加,下肢静脉受创伤或手术损伤会增加发生风险。 一、长期站立或久坐行为 长期站立或久坐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例如,教师、售货员等长期保持站立姿势的人群,下肢静脉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来推动血液回流至心脏,久而久之易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引发静脉曲张;而久坐人群,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司机等,下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回流速度减慢,也会增加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 二、肥胖因素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对下肢静脉产生压迫,影响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使得静脉内压力升高,长期如此易诱发静脉曲张。一般来说,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28为肥胖)的人群,患静脉曲张的几率相对更高。 三、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静脉曲张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静脉曲张病史,个体携带相关遗传基因的概率增加,其发生静脉曲张的风险较无家族史者明显升高。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缺陷会影响静脉壁和静脉瓣膜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增加患病可能性。 四、妊娠相关行为 女性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盆腔内的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使静脉壁松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孕妇发生静脉曲张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多次妊娠的女性。 五、创伤或手术损伤静脉 下肢静脉受到创伤(如骨折等导致静脉直接受损)或接受相关手术(如下肢血管手术等)后,可能会引起静脉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影响静脉正常的血液回流,进而增加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若未得到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其中就包括静脉曲张等表现。

    2025-10-17 10:37:57
  • 输液时出现血管硬化该如何处理

    预防需合理针对不同人群选择合适血管并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输液可考虑用静脉留置针,处理局部护理要即刻停硬化血管输液,早期冷敷后期热敷,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注意儿童护眼及老人时间,硫酸镁湿敷留意儿童过敏和老人皮肤状况。 一、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血管:针对不同人群选择合适血管,儿童优先选择较粗且弹性相对较好的头皮静脉等,操作时轻柔;老年人则挑选粗直、弹性稍好的外周静脉,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进行穿刺,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长期输液患者可考虑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频次。 二、处理方法 1.局部护理 即刻处理:停止在硬化血管上进行输液操作,更换其他正常血管进行输液。早期(一般指穿刺后24小时内)可采用冷敷,用冰袋等冷敷局部,温度控制在4℃左右,每次冷敷时间5~1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但需注意儿童冷敷时避免冻伤,因儿童皮肤娇嫩,冷敷时间需更短;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状态。后期(穿刺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温度维持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2~3次,儿童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防止烫伤,老年人皮肤薄,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皮肤。 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照射距离保持在30~50cm,每次照射时间10~15分钟,每日照射1~2次。儿童照射时需遮挡眼睛,避免红外线直射损伤眼部;老年人皮肤薄,照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灼伤。 硫酸镁湿敷:使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拧至不滴水后敷于硬化血管处,每次湿敷15~20分钟,每日湿敷2~3次。儿童使用时要留意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老年人皮肤敏感,需密切观察湿敷部位皮肤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停止湿敷。

    2025-10-17 10:37:41
  • 深静脉曲张症状

    DVT是一种严重疾病,及时治疗很重要,其症状和体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发热和浅表静脉曲张等,但这些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高风险人群应注意预防,如早期活动、穿压缩袜、饮食调整和定期检查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DVT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DVT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下肢肿胀:这是DVT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肿胀通常是单侧的,而且在下肢远端更为明显。肿胀可能会导致疼痛和沉重感。 2.疼痛:下肢疼痛也是DVT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通常是钝痛或胀痛,可能会在活动后加重。 3.皮肤变色:在严重的情况下,DVT可能会导致皮肤变色,如紫红色或青紫色。 4.发热:发热也是DVT的一个可能症状,但通常不是很常见。 5.浅表静脉曲张:在某些情况下,DVT可能会导致浅表静脉曲张,即下肢静脉扩张和弯曲。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同时出现,而且有些症状可能非常轻微,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患者、癌症患者等,应特别注意预防DVT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DVT的措施: 1.早期活动:尽量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穿着压缩袜:穿着压缩袜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风险。 3.饮食调整:保持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久坐不动。 4.定期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DVT的筛查,如超声检查等。 总之,DV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2025-10-17 10:36: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