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池添雨副主任医师(2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池添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池添雨,女,副主任医师,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宣武医院消化科。我一直在消化科病房、胃镜室工作,这使我能够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直接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栀子能不能去黄疸

    栀子有一定利胆作用可助减轻黄疸症状,临床用于黄疸辅助治疗但需结合病因综合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出现黄疸时需谨慎,儿童应及时就医,孕妇需遵医嘱权衡利弊,老年人要考虑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栀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红素的排出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例如,相关药理研究表明,栀子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肝脏的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来发挥对黄疸的改善作用。 临床应用情况 在一些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中,栀子常被用于黄疸相关病症的辅助治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单纯依靠栀子可能并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因进行综合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因肝胆疾病引起的黄疸,在使用栀子辅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处理。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如果儿童出现黄疸,不建议自行使用栀子等药物进行治疗,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明确黄疸的具体病因后进行规范的诊治。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自行用药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考虑使用任何可能影响黄疸的药物包括栀子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孕妇出现黄疸问题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药物以及如何使用,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肝脏等器官功能也有所减退。当老年人出现黄疸时,使用栀子等药物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状态以及可能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治疗措施。

    2025-11-04 11:43:59
  • 人的肠子有多长

    成人小肠全长约5至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儿童肠子长度随发育增长老年人肠道功能渐退需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肠道健康。 成人小肠全长约5至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儿童肠子长度随发育增长老年人肠道功能渐退需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肠道健康。 一、小肠的长度及组成 成人小肠全长约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其中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是小肠中最短的一段,呈“C”形包绕胰头;空肠约占空回肠的近侧2/5,长度约1.2~1.5米,位置多在腹腔左上侧;回肠约占远侧3/5,长度约3.5~4米,位置多在腹腔右下侧及盆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长度和结构特点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与吸收。 二、大肠的长度及组成 成人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长约6~8厘米,下端连阑尾,阑尾一般长约7~9厘米;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升结肠长约12~20厘米,横结肠长约50厘米,降结肠长约25~30厘米,乙状结肠长约40~50厘米;直肠长约12~15厘米,肛管长约3~4厘米。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贮存粪便。 三、不同人群肠子长度的差异 (一)儿童 儿童肠子长度与身高、发育阶段相关。新生儿小肠全长约2.5米,大肠长约0.7米,随生长发育,小肠和大肠长度逐渐增加,到青春期接近成人水平。儿童肠道相对较长,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但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需注意饮食护理以避免消化功能紊乱。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肠子长度一般无明显改变,但肠道功能逐渐减退,如蠕动减慢、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可能出现便秘等问题,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来维持肠道健康。

    2025-11-04 11:41:02
  • 肚脐放姜治便秘靠谱吗

    肚脐放姜治便秘不靠谱,从医学原理看无依据改善便秘多环节,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且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特殊体质人群采用此法治便秘有不良影响,不能用其缓解便秘。 一、从医学原理角度分析不可靠性 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肚脐放姜能够直接治疗便秘。便秘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肠道的蠕动功能、神经调节、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生姜主要成分是姜辣素等,通过肚脐贴敷的方式,难以针对便秘的多种病理生理环节发挥确切的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解剖和生理知识来看,肚脐是腹部皮肤的一个部位,皮肤吸收物质的能力有限,且没有证据显示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特异性地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来缓解便秘。 二、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收集,并没有相关的高质量研究证实肚脐放姜对便秘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依据科学验证的方法来处理便秘问题,比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增加运动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一些严重的便秘情况可能会考虑使用经过严格验证的药物治疗,但绝对没有将肚脐放姜作为常规治疗便秘的推荐方法。 三、不同人群需注意的问题 儿童:儿童的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皮肤更加娇嫩敏感,肚脐放姜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而且无法起到有效治疗便秘的作用,所以不建议儿童采用肚脐放姜来缓解便秘。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肚脐放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若依赖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可能会延误正规的便秘治疗,导致便秘情况加重,影响身体健康。 特殊体质人群:对于皮肤敏感、容易过敏的人群,肚脐放姜更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这类人群应避免尝试肚脐放姜来缓解便秘,以免对皮肤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11-04 11:40:06
  • 谷氨酸脱氢酶偏高是什么意思

    谷氨酸脱氢酶偏高通常提示肝细胞线粒体受损常见于肝脏相关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儿童需警惕先天性代谢性肝病等遗传因素孕妇需排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相关肝病老年人要警惕基础肝病进展长期饮酒者应严格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一、谷氨酸脱氢酶偏高的含义 谷氨酸脱氢酶(GLDH)主要定位于肝细胞线粒体,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偏高通常提示肝细胞线粒体受损,常见于肝脏相关疾病。 二、常见导致谷氨酸脱氢酶偏高的疾病 1.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起病初期谷氨酸脱氢酶可显著升高,反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是病情较活跃的指标之一。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此类慢性肝病过程中,若肝细胞线粒体持续受损,谷氨酸脱氢酶会呈不同程度升高,提示肝脏病变处于进展状态。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尤其线粒体功能受影响时,谷氨酸脱氢酶可偏高,与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的直接损害相关。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特定药物可引发肝细胞线粒体损害,进而使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需排查近期用药史。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若儿童谷氨酸脱氢酶偏高,需警惕先天性代谢性肝病等遗传因素,建议结合家族史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肝功能全套、遗传代谢筛查等)综合判断。 孕妇:妊娠期谷氨酸脱氢酶偏高需排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特殊妊娠相关肝病,因其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密切监测并遵循产科专业指导。 老年人:老年人多有基础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谷氨酸脱氢酶偏高时需警惕基础肝病进展,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 长期饮酒者: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谷氨酸脱氢酶偏高的常见生活方式因素,此类人群应严格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以早期发现肝脏损害并干预。

    2025-11-04 11:38:29
  • PPA是什么药,可以治疗拉肚子吗

    PPA曾指苯丙醇胺无治拉肚子用途现指吡哌酸,若敏感菌致肠道感染拉肚子可考虑用但有特殊人群限制,拉肚子先优先非药物干预,明确需用抗菌药时需医生据病情判断且符合吡哌酸适用及排除禁忌。 一、PPA的不同所指及相关情况 (一)曾指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 苯丙醇胺曾作为拟交感神经药用于减轻感冒等引起的鼻充血等症状,但由于其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如脑出血等),现已较少作为感冒药成分使用,且它并非用于治疗拉肚子的药物。 (二)指吡哌酸(pipemidicacid) 吡哌酸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有较好抗菌作用。若拉肚子是由敏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吡哌酸可能对该类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需注意以下情况: 1.特殊人群限制: 未成年人: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使用吡哌酸,因为该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存在潜在的骨骼生长风险。 孕妇、哺乳期女性: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谨慎,应权衡药物对母体病情治疗的益处与对胎儿或婴儿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病史者使用吡哌酸需格外小心,因该药物可能诱发惊厥等不良反应。 二、PPA用于拉肚子的相关医学考量 对于拉肚子的处理,首先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等。若明确是敏感菌导致的肠道感染需使用抗菌药物时,仅在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后,在符合吡哌酸适用情况及排除相关禁忌证的前提下,才可能考虑使用吡哌酸,绝不能自行随意使用PPA类药物来治疗拉肚子,尤其是苯丙醇胺已无治疗拉肚子的用途,而吡哌酸的使用有严格的医学规范和人群限制要求。

    2025-11-04 11:37: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