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添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池添雨,女,副主任医师,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宣武医院消化科。我一直在消化科病房、胃镜室工作,这使我能够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直接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怎样自测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呼气试验法(包括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碳-13适用于各年龄段包括儿童,碳-14有放射性孕妇等不宜用)、粪便抗原检测法(各年龄段均可使用,儿童需家长协助留样)、胃镜检查法(能明确感染及观察病变,儿童需评估,有禁忌证者不宜)。 受检者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用温水送服一粒碳-13尿素胶囊,静坐15-30分钟后,向集气瓶中呼气,直至集气瓶中的液体变色为止,然后将集气瓶交给医生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呼气排出,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碳-13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一般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也可使用,但要注意正确指导儿童操作。 碳-14呼气试验 受检者同样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口服碳-14尿素胶囊后,等待30分钟左右,向集气瓶呼气,然后检测。原理是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释放出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碳-14的量来判断是否感染。但碳-14有一定放射性,孕妇、儿童以及准备怀孕的女性不建议采用该方法。 粪便抗原检测法 留取新鲜粪便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将粪便样本与相应试剂混合反应,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判断是否感染。不同试剂盒操作略有差异,但一般需注意留取样本量合适、避免样本被污染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使用,儿童留取样本时需家长协助确保样本符合要求。 胃镜检查法 在做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测。受检者需提前做好胃镜检查的准备,如禁食6-8小时等。该方法不仅能明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还能观察胃部的病变情况。但对于儿童来说,胃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成人一般也可选择,但有胃镜检查禁忌证的人群如严重心肺疾病等不宜采用。

    2025-10-22 10:36:07
  • 拉肚子喝藿香正气液有用吗

    拉肚子喝藿香正气液是否有用分情况,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致的拉肚子可能有用,细菌或病毒感染等致的没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拉肚子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 藿香正气液对于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拉肚子可能有一定作用。例如,中医理论认为,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湿滞中焦,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泄泻等症状,而藿香正气液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能够针对这种因寒湿之邪引起的拉肚子发挥一定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藿香正气液可能对肠道的一些异常蠕动有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因湿邪等因素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适用情况是特定病因导致的拉肚子,并非所有类型的拉肚子都适用。 不适用情况 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拉肚子,比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肠炎引起的拉肚子,藿香正气液则没有治疗作用。例如,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此时需要进行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而不是单纯依靠藿香正气液;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等引起,主要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等,藿香正气液无法针对病毒起到治疗效果。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儿童随意使用藿香正气液来治疗拉肚子,除非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因为儿童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藿香正气液,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等。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是因为过度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等导致的拉肚子,也不能单纯依赖藿香正气液,还需要调整饮食等生活方式。如果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剧烈腹痛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服用藿香正气液延误病情。

    2025-10-22 10:35:20
  • 怀孕便秘严重怎么办

    孕妇易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肠道出现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来应对,严重时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以保证自身舒适和胎儿健康。 一、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新鲜蔬菜(芹菜、菠菜等)和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芹菜中约含1.4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便秘。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怀孕后身体代谢加快,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适度运动 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每天可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能促进肠道蠕动;孕妇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一些温和的瑜伽动作,有助于增强肠道肌肉功能,缓解便秘。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一般可选择早餐后,因为此时胃肠反射较为活跃,容易产生便意。 四、就医咨询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便秘情况严重,经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改善,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会考虑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的缓泻剂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孕妇用药需谨慎,要确保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怀孕后由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便秘情况。在应对便秘时,要充分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安全,优先选择非药物的干预措施,如饮食和运动调整等,以保证孕妇的舒适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22 10:34:12
  • 拉肚子发烧浑身疼怎么缓解

    拉肚子、发烧、浑身疼时,首先要保证充足休息;接着补充水分,可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体温未超38.5℃用湿毛巾擦身物理降温;调整饮食,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为特殊人群要及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与休息 拉肚子、发烧、浑身疼可能是感染性疾病等引起,首先要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有能量对抗不适。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修复,减少体力消耗,不同年龄段人群休息需求不同,一般成人每天需7-9小时睡眠,儿童和老人可能需要更多。 二、补充水分 原因:拉肚子发烧会导致身体失水,补充水分很关键,能预防脱水。比如腹泻会使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发烧时通过皮肤和呼吸也会散失水分。 方式:可以多喝温开水,也可适当喝些淡盐水,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少量多次喂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 三、物理降温(针对发烧) 适用情况:体温未超过38.5℃左右时。 方法: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散热。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老人皮肤较薄,擦拭时力度要轻柔。 四、饮食调整 原则: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 具体食物:发病初期可吃稀粥、软面条等,随着症状缓解,可逐渐添加蒸蛋、豆腐等。婴幼儿则要根据年龄调整饮食,如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婴儿,可暂时减少辅食量,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 五、及时就医评估 情况: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如发烧超过3天不退、拉肚子频繁且量大、浑身疼加重影响活动等。 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这些症状更要重视,因为他们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快。比如儿童发烧可能引发惊厥等严重情况,老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2 10:33:14
  • 便秘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由肠道动力异常、敏感性改变、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如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器质性便秘由肠道病变(肠道肿瘤、狭窄、粘连)和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导致;药物性便秘因服用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引起,抗抑郁药影响神经递质,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致蠕动减慢。 相关因素:比如长期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吃得少,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也会相对缓慢;还有一些人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 器质性便秘 定义:由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 常见病因及影响: 肠道病变:如肠道肿瘤,肿瘤占据肠道空间,会阻碍粪便通过,导致便秘,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便血、消瘦等症状;肠道狭窄,比如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导致肠道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肠道狭窄,影响粪便通过;肠粘连,多因腹部手术、腹腔感染等引起,肠管之间粘连,会使肠道不通畅,导致便秘。 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代谢减慢,胃肠蠕动也会减慢,从而出现便秘,还可能伴有乏力、畏寒、浮肿等表现;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可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胃肠神经病变,引起便秘,同时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 药物性便秘 定义:由于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便秘副作用。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一些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的神经递质,从而导致便秘;还有一些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降压,如硝苯地平,它可能会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

    2025-10-22 10:32: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