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添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池添雨,女,副主任医师,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宣武医院消化科。我一直在消化科病房、胃镜室工作,这使我能够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直接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糜烂性胃炎可以喝牛奶吗

    糜烂性胃炎患者能否喝牛奶分情况,多数稳定期患者适量喝可行,胃酸多者过量不适、乳糖不耐受者可选低乳糖奶或酸奶,儿童和老年患者饮用也需谨慎调整。 对于大多数糜烂性胃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适量饮用牛奶是可以的。牛奶属于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其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研究表明,牛奶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减少胃酸等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例如,一项针对部分糜烂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干预研究发现,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每日适量饮用200-300毫升的牛奶,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且未对胃黏膜造成明显的不良刺激。 特殊情况 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如果糜烂性胃炎患者伴有明显的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如反酸、烧心等,过量饮用牛奶可能不太适宜。因为牛奶会刺激胃酸分泌,虽然牛奶本身能形成保护屏障,但过量的话可能会加重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一般建议这类患者少量饮用,或选择低脂、无脂牛奶,并注意饮用时间,避免在空腹时大量饮用。 对乳糖不耐受的患者:部分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等成分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且其中的乳糖已被部分分解,相对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糜烂性胃炎患者,但也需注意适量饮用,一般每日100-150毫升左右较为合适。 对于儿童糜烂性胃炎患者,饮用牛奶需更加谨慎。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若存在乳糖不耐受或饮用牛奶后出现不适,应避免饮用牛奶,可选择其他合适的营养补充方式,如富含蛋白质的辅食等。而老年糜烂性胃炎患者,在饮用牛奶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消化功能和身体状况来调整饮用量和牛奶种类,比如身体较为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奶制品。

    2025-10-22 10:30:46
  • 肠镜前拉黄水算清水吗

    肠镜前拉黄水是否算清水分情况,一般要求排出物无色透明无粪渣才合格,影响因素有个体差异、肠道准备情况等,肠道准备时一般人群要遵医嘱进食、服药、饮水,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注意事项。 影响因素及判断标准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肠道蠕动、消化吸收等功能不同,有些人肠道清洁相对容易达到清水样,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排便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比如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精心准备肠道清洁。 肠道准备情况:如果在肠镜前按照医嘱服用泻药等肠道准备措施,拉黄水的程度与服用泻药的剂量、时间等有关。一般要求多次排便,直到排出物为黄水且无固体残渣。 肠道准备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在肠镜前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提前一段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按时服用泻药,并且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排便。比如通常需要在检查前1-2天开始进食少渣饮食,检查前4-6小时开始服用泻药,同时每15-20分钟喝200-300毫升水,以促进排便。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进行肠镜检查时肠道准备更需谨慎,因为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合理安排肠道准备方案,选择合适的泻药,并且密切观察儿童排便情况,确保肠道清洁达到要求,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儿童脱水。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肠道准备时要注意泻药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可以从小剂量泻药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密切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电解质水平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肠道准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比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因腹泻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要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因腹泻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

    2025-10-22 10:29:35
  • 胃部痉挛的症状

    胃部痉挛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且阵发性的上腹部疼痛,可伴恶心、呕吐,严重时影响进食,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呕吐频繁,女性生理期前后易发作且症状有差异,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严重或可诱发其他疾病,出现症状可先尝试轻柔按摩腹部缓解,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不同人群胃部痉挛症状的特点 儿童:儿童发生胃部痉挛时除了表现出明显的哭闹、腹部蜷缩等疼痛表现外,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更难以准确表达疼痛的具体位置,但能通过肢体动作显示出腹部的不适。而且儿童胃部痉挛可能与饮食不规律、腹部受凉等因素关系密切,在症状表现上可能呕吐的情况相对更为频繁,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胃部痉挛对其胃肠道的刺激更易引发较剧烈的呕吐反应。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的变化,更容易出现胃部痉挛的情况,且症状可能与平时略有不同,疼痛的感受可能会因个体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但基本表现仍为胃部的剧烈收缩样疼痛及可能伴随的恶心呕吐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人群,发生胃部痉挛时,症状可能会相对更严重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因为原本就存在胃部的病变,胃部痉挛会进一步加重胃部的不适,疼痛可能更难缓解,同时可能会使原有的胃部疾病症状如反酸、烧心等加重。而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胃部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可能会诱发心血管方面的应激反应,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剧烈疼痛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 胃部痉挛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而有所不同,当出现胃部痉挛相关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症状,如可尝试轻柔按摩腹部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22 10:28:14
  • 胃痉挛怎么检查

    胃痉挛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通过视、触等初步判断,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因诱因有感染指标异常,血生化可查电解质等;影像学检查里腹部超声可排查周围器官病变,胃镜能直接观察胃内情况,胃镜对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并做好准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情况下,胃痉挛本身血常规无特异改变,但如果胃痉挛是由感染等因素诱发,如合并急性胃炎等情况,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较宽,需结合具体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相关异常。 血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胃痉挛可能因疼痛刺激等导致电解质紊乱,如出现低钾血症等情况,通过血生化检查可明确电解质水平。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血生化检查能更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以便进一步明确胃痉挛的可能诱因及伴随情况。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胃部周围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胆囊、胰腺、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导致的反射性胃痉挛。腹部超声检查对儿童相对较安全,无辐射,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胃部本身的细微病变显示可能不如胃镜等检查。不同年龄儿童的腹部超声检查操作需根据其年龄、体型等进行适当调整。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胃内是否存在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对于明确胃痉挛是否由胃部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有重要意义。但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根据其年龄、配合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及镇静等辅助手段。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做好患儿的禁食等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2025-10-22 10:26:49
  • 胃在人的哪个位置

    胃在人体腹腔左上方,贲门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部在第1腰椎右侧,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婴幼儿胃相对水平且位置偏高,老年人胃位置可能下移;一般男女胃位置无显著生理性差异,长期久坐影响胃部不适,剧烈运动短时间有胃位置感觉轻微变化;胃部疾病如胃下垂致胃明显下移,腹腔其他疾病如腹腔巨大肿瘤致胃偏移。 不同年龄人群胃位置的特点 婴幼儿:婴幼儿的胃相对较水平,位置比成年人偏高,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吐奶现象。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身体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的固定结构相对较弱。 老年人:老年人的胃位置可能会有所下移,这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韧带松弛等因素有关。 性别对胃位置的影响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的胃位置在大体解剖学上没有显著的生理性差异,但在一些因疾病导致腹腔结构改变等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这种差别通常不是由性别本身直接导致的,而是与疾病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对胃位置的影响 长期久坐:长期久坐的人群,由于腹部肌肉相对松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的正常位置感觉,但一般不会引起胃位置的实质性改变。不过长期久坐不利于胃肠蠕动,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等问题。 剧烈运动:适度的运动一般不会改变胃的解剖位置,但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有胃部位置感觉的轻微变化,这是因为运动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的短暂感觉差异。 病史对胃位置的影响 胃部疾病:患有胃下垂等疾病时,胃的位置会明显下移,这是由于胃周围的韧带等组织受损、松弛,或者腹肌力量减弱等原因导致胃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 腹腔其他疾病:如腹腔内有巨大肿瘤等病变时,可能会挤压胃,导致胃的位置发生偏移,这是由于外部病变对胃造成机械性压迫引起的位置改变。

    2025-10-22 10:25: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