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池添雨副主任医师(3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池添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池添雨,女,副主任医师,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宣武医院消化科。我一直在消化科病房、胃镜室工作,这使我能够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直接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大便干燥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是什么?

    大便干燥因饮食中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减慢、肠道疾病等疾病、某些药物及排便习惯不良所致,处理可通过饮食增加膳食纤维与充足饮水、运动锻炼与腹部按摩、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缓泻剂。 一、大便干燥的原因 1.饮食因素:日常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如蔬菜(每日推荐摄入300~500克绿叶菜)、水果(每日200~350克)等食物摄取量少,会导致肠道内缺乏足够的刺激物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水分摄入不够,不能使粪便保持湿润状态,易引发大便干燥。 2.肠道蠕动减慢:长期缺乏运动,如久坐不动的人群,肠道蠕动功能会减弱,使得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造成大便干燥;另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肌肉张力下降,也会出现肠道蠕动减慢的情况。 3.疾病因素:一些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粘连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通畅性,导致粪便排出受阻;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肠道蠕动减缓,进而引发大便干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大便干燥。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大便干燥的副作用,例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或水分吸收。 5.排便习惯不良:经常刻意憋便,会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感受性降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导致大便干燥;儿童若饮食中缺乏规律的排便训练,也容易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 二、大便干燥的处理办法 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西兰花、菠菜等蔬菜,苹果、香蕉等水果,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克;同时要充足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 2.运动锻炼: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也可以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促进肠道蠕动。 3.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坚持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儿童应在家长引导下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4.治疗基础疾病:对于由疾病引起的大便干燥,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改善肠道蠕动情况;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维持胃肠功能正常。 5.谨慎使用缓泻剂: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等,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使用禁忌,儿童应避免自行使用缓泻剂,老年人使用时要选择温和的缓泻剂,防止过度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2025-11-04 13:37:58
  • 喝热牛奶拉肚子怎么回事

    喝热牛奶后经常拉肚子可能由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不同人群特点,如乳糖不耐受一些亚洲人群发生率较高等,若经常出现该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营养,有基础疾病人群要控制基础疾病。 人群特点: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率有差异,一些亚洲人群乳糖酶缺乏发生率较高,幼儿期可能因遗传等因素导致乳糖酶活性低,成年后也可能因肠道疾病等原因出现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乳糖不耐受的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状况变化而使症状更明显。有乳糖不耐受病史的人群再次喝热牛奶更易出现拉肚子情况。 食物过敏 原理: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作为过敏原,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发肠道炎症等,导致拉肚子。例如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可能成为过敏原。 人群特点:儿童相对更易发生食物过敏,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有食物过敏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人群,再次摄入牛奶相关制品包括热牛奶时更易出现反应;女性在孕期、哺乳期身体免疫状态变化可能影响过敏情况,不过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的根本差异;有牛奶食物过敏病史者喝热牛奶极易引发拉肚子。 肠道感染 原理:如果热牛奶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饮用后可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炎症反应,引起拉肚子。比如常见的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感染。 人群特点:儿童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发生肠道感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出现喝热牛奶后拉肚子;生活方式不注意卫生的人群,如不注意牛奶保存、饮食不卫生等,增加肠道感染风险;有肠道感染病史或胃肠道基础疾病者喝热牛奶时若牛奶卫生状况不佳则易诱发拉肚子。 肠易激综合征 原理:这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肠道对刺激较为敏感,热牛奶可能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拉肚子等症状。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有肠易激综合征病史者喝热牛奶时可能因个体肠道敏感性差异而出现拉肚子情况。 如果喝热牛奶后经常拉肚子,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乳糖不耐受检测、过敏原检测、粪便常规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避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治疗肠道感染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谨慎选择奶制品;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身体状况。

    2025-11-04 13:37:10
  • 经常放屁是什么病,哪四种病会导致屁多

    经常放屁可能涉及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受病原体感染菌群平衡打破产气致屁多伴腹痛腹泻发热等)、乳糖不耐受(缺乏乳糖酶摄入含乳糖食物后发酵产气伴腹胀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等致屁多伴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且精神紧张时加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多种原因致营养吸收障碍未吸收物质分解产气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腹泻等),此外饮食因素如过多食用易产气食物也可致放屁增多,经常放屁伴其他不适需就医检查,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成年人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当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例如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被打破,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发酵,会产生较多气体,导致屁多。肠道感染可能由不洁饮食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食用不洁食物引发肠道感染;成年人则可能因出差、旅游等接触不洁饮食而发病。患者除了屁多,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二、乳糖不耐受 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群,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出现屁多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多在婴儿期就表现明显,后天性乳糖不耐受则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可能会下降而出现。患者食用牛奶、奶酪等富含乳糖的食物后症状会加重,常伴有腹胀、腹泻等表现。 三、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患者肠道功能紊乱,会出现屁多的情况,还常伴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且症状会在精神紧张、压力大时加重。 四、吸收不良综合征 多种原因可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例如小肠切除过多、腹腔疾病(如乳糜泻)等。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障碍,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较多气体导致屁多。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导致吸收不良,成年人则可能因肠道疾病等引发。患者除屁多外,还会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腹泻等表现。 除了上述疾病外,饮食因素也可能导致屁多,比如过多食用豆类、洋葱、红薯等易产气的食物,这不属于疾病范畴,但也会引起放屁增多的情况。如果经常放屁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调整措施。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其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对于成年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等。

    2025-11-04 13:36:06
  • 黄疸退完的标准

    判断黄疸退完需依据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表现及动态观察等标准。血清总胆红素方面,足月儿需低于12.9mg/dL(221μmol/L),早产儿不同日龄有相应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上皮肤色泽完全消退且一般状况良好,如精神好、吃奶正常;还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确保持续正常无反弹,年龄、病史等因素影响判断标准及观察重点,早产儿和有病理黄疸病史者需更密切观察。 一、血清胆红素水平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是判断黄疸退完的重要指标。对于足月儿而言,血清总胆红素应低于12.9mg/dL(221μmol/L);对于早产儿,不同日龄有不同标准,一般出生1天内低于10mg/dL(171μmol/L)、出生2天内低于15mg/dL(257μmol/L)、出生3天内低于12.9mg/dL(221μmol/L)等,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时,是黄疸退完的一个关键生化指标体现。年龄因素在此起重要作用,因为不同年龄段胆红素代谢能力不同,足月儿和早产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差异,所以判断标准不同。 二、临床症状表现标准 1.皮肤色泽:皮肤、巩膜等部位的黄染完全消退。对于新生儿来说,全身皮肤不再有黄染迹象,包括脸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巩膜也恢复正常白色,没有黄染残留。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新生儿曾经因黄疸出现皮肤黄染,当黄疸退完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肤色。病史方面,如果新生儿有黄疸病史,当皮肤色泽完全恢复正常,无黄染时符合黄疸退完的皮肤表现标准。 2.一般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无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足月儿黄疸退完后会正常感知周围环境,积极吃奶,活动正常;早产儿由于自身各器官发育相对不成熟,黄疸退完后也应表现出精神状态佳,能正常进行喂养等活动。如果是有早产病史的婴儿,在判断黄疸退完时,除了观察皮肤色泽外,更要关注其一般状况是否良好,因为早产儿相对更容易出现黄疸相关的并发症等情况,一般状况良好是黄疸退完的重要体现。 三、动态观察标准 需要进行动态的监测,如每日或隔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确保胆红素水平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且没有反弹回升的情况。对于新生儿黄疸,在出院后也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婴儿皮肤黄染情况,如有条件可定期带婴儿到医院复查血清胆红素。年龄因素影响动态观察的频率和重点,早产儿由于黄疸可能更容易反复,所以需要更密切地进行动态观察,关注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趋势,防止黄疸复发等情况发生。病史方面,如果婴儿有过病理性黄疸病史,那么在黄疸退完后更要加强动态观察,因为病理性黄疸有复发或进展的可能性,通过持续的动态观察能更好地确保黄疸完全消退且不再复发。

    2025-11-04 13:35:15
  • 喝酸奶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喝酸奶后拉肚子可能由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肠道感染、饮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乳糖不耐受是因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乳糖;过敏反应是对酸奶中某些成分过敏;肠道感染是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酸奶;饮用方式不当包括温度过低和过量饮用,不同人群如乳糖不耐受的特定人群、过敏人群、免疫力低人群、胃肠道敏感及消化功能弱人群等更易出现喝酸奶后拉肚子的情况。 一、乳糖不耐受 1.原理:人体肠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酸奶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 2.人群特点:乳糖不耐受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中发生率不同,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一些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肠道疾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因为他们的肠道乳糖酶活性可能较低或受到影响。例如,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乳糖酶分泌不足,较易发生乳糖不耐受而喝酸奶后拉肚子;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衰退,乳糖酶活性也会降低,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过敏反应 1.原理:个别人群对酸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牛奶蛋白等。免疫系统将这些成分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发起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腹泻等过敏症状。 2.人群特点: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尤其是对牛奶过敏的人群,喝酸奶时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拉肚子。比如本身明确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成人,在摄入含有牛奶蛋白的酸奶后,就可能出现胃肠道的过敏症状。 三、肠道感染 1.原理:如果酸奶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饮用后会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肠道炎症,出现腹泻症状。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人群特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在饮用被污染酸奶后更易发生肠道感染而拉肚子。例如,儿童在夏季食用保存不当的酸奶,就可能因肠道感染出现腹泻情况。 四、酸奶饮用方式不当 1.温度过低:饮用过冷的酸奶,会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尤其是对于胃肠道较为敏感的人群,如一些女性、老年人等。例如,在寒冷天气里大量饮用刚从冰箱取出的过冷酸奶,可能会导致肠道不适、拉肚子。 2.饮用过量:短时间内饮用过多酸奶,超出了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可能引起腹泻。不同人群的耐受量不同,一般来说,儿童、老年人的肠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因过量饮用酸奶而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比如儿童一次饮用过多酸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2025-11-04 13:33: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