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添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池添雨,女,副主任医师,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宣武医院消化科。我一直在消化科病房、胃镜室工作,这使我能够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直接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胃热口干舌燥吃什么药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如牛黄清胃丸可清胃泻火润燥通便适用于相关胃热口干舌燥情况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小儿慎用黄连上清丸能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相关症状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禁用小儿年老体弱者等慎用中药方剂玉女煎有清胃热滋肾阴功效适用于胃热阴虚情况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选择药物改善胃热口干舌燥时要明确自身情况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无效且需用药时遵医嘱谨慎选儿童适用剂型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选影响小的药并观察反应用药时避免同时服滋补性中药。 一、清热泻火类中成药 1.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等胃热口干舌燥的情况。其成分中的牛黄、大黄等有清热泻火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能起到一定的抗炎、通便等作用来改善胃热相关症状。但孕妇忌服,因为其中某些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年老体弱者、小儿慎用,因其体质特殊,对药物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 2.黄连上清丸:能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胃热口干舌燥症状。黄连等成分有清热燥湿等作用,药理研究显示可减轻炎症反应等。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禁用,小儿、年老体弱者、素体脾胃虚弱者慎用,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年老体弱者和脾胃虚寒者用药需谨慎评估。 二、中药方剂 1.玉女煎:由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组成,有清胃热、滋肾阴的功效,适用于胃热阴虚所致的烦热干渴、头痛、牙痛、齿松牙衄、舌红苔黄而干等胃热口干舌燥情况。石膏清热泻火,熟地滋阴补肾,现代研究可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热证和阴虚状态来改善症状。但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药物组成偏于寒凉,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加重脾胃不适;孕妇慎用,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在选择药物改善胃热口干舌燥时,首先要明确自身情况,比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如果是儿童出现胃热口干舌燥,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非药物干预无效且病情需要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等。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避免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等,以免加重胃热症状。

    2025-10-31 13:37:20
  • 胃不好吃哪七种水果养胃

    香蕉温和富含钾元素能护胃但糖尿病患者需控量,苹果含果胶可形成保护屏障但胃酸过多者要注意量,木瓜含木瓜蛋白酶助消化但过敏体质慎食,石榴有收敛作用助缓解轻度不适但石榴籽硬需注意,桂圆有补气血作用但体质燥热者不宜多吃,猕猴桃富含维C助增强胃黏膜抵抗力但脾胃虚寒者要适量,葡萄含抗氧化物质可保护胃黏膜但消化功能差者注意去皮。 一、香蕉 香蕉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水果,富含钾元素等营养成分。它能在胃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所含的物质有助于促进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对于缓解胃部不适有一定帮助。一般人群均可适当食用香蕉来养胃,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控制摄入量,因为香蕉含糖量相对较高,过多食用可能影响血糖稳定。 二、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等成分。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可以在胃内形成一种保护屏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苹果既可以吃新鲜的,也可以做成苹果泥等食用。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吃苹果泥相对更容易消化吸收。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注意食用量,避免过多刺激胃酸分泌。 三、木瓜 木瓜中含有木瓜蛋白酶等物质,有助于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它对胃的调理有一定益处,能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但过敏体质的人要谨慎食用木瓜,防止出现过敏反应影响胃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 四、石榴 石榴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对于轻度的胃部不适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还能帮助肠胃消化。不过,石榴籽较硬,对于牙齿不好或肠胃功能特别弱的人,食用时要注意避免吞咽石榴籽,以免损伤消化道。 五、桂圆 桂圆有补气血等功效,对于因气血不足导致的胃部不适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桂圆属于温热性水果,体质燥热的人不宜多吃,否则可能会加重胃部的燥热感,引起上火等不适,进而影响胃部健康。 六、猕猴桃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它有助于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促进胃的正常功能运转。不过,猕猴桃性寒,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食用,以免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导致胃部不适加重。 七、葡萄 葡萄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等。适当食用葡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黏膜,对胃部健康有好处。但葡萄皮相对较难消化,食用时要注意清洗干净,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可能需要将葡萄皮去掉后再食用,避免增加胃部消化负担。

    2025-10-31 13:35:02
  •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硬化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中根据病情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病因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行抗病毒等、酒精性需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过控体重等改善,并发症治疗涵盖腹水限钠水用利尿剂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生长抑素等治疗、肝性脑病用乳果糖等处理、肝肾综合征避免肾毒性药等,特殊人群儿童重营养支持避肝损药,老年监测肝肾功能调药量,妊娠期权衡母婴安全选合适方案。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生活方式,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适当参与轻体力活动,失代偿期则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荷。饮食上提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若存在肝性脑病倾向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同时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腹水等情况。 二、病因治疗 1.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慢性乙型肝炎可选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慢性丙型肝炎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抑制病毒复制以延缓肝硬化进展。 2.酒精性肝硬化:关键是严格戒酒,阻止酒精对肝脏的持续损伤,为肝脏修复创造条件。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需通过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措施,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延缓疾病进展。 三、并发症治疗 1.腹水治疗:限制钠、水摄入是基础,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促进尿液排出以减少腹水;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可考虑腹腔穿刺放液或腹水浓缩回输等方法;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减少门静脉血流以止血,也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等治疗,紧急情况可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3.肝性脑病:通过乳果糖等药物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素产生与吸收,使用精氨酸等药物促进体内氨代谢,同时需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处理; 4.肝肾综合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静脉输注白蛋白扩容以改善肾脏灌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特利加压素)改善肾血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肝硬化需重视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热量与蛋白质供给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且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老年患者因肝肾功能减退,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谨慎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妊娠期肝硬化患者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等。

    2025-10-31 13:32:55
  • 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

    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因足月儿、早产儿及特殊情况而异,足月儿7-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低体重儿等特殊情况消退时间或更晚,母乳喂养儿等需密切观察。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4天消退。一般来说,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这是因为足月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功能逐渐完善,能够较为有效地将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例如,有研究表明,足月儿体内参与胆红素代谢的相关酶活性在出生后会逐渐上升,从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清除,使得黄疸在上述时间范围内消退。 早产儿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消退时间较足月儿晚,一般在3-4周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相对较晚主要与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更弱有关。早产儿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较低,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不足,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时间延长。研究发现,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1μmol/L(10mg/dL)时仍可能处于生理性黄疸范畴,但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低体重儿:低体重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能更晚,需要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因为低体重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更不成熟,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更差,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更高。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低体重儿的具体情况,如体重、日龄等,严格监测黄疸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母乳喂养儿:部分母乳喂养儿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能会稍晚于人工喂养儿,但只要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生理性黄疸的正常范围内,且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正常,多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因为母乳喂养儿的肠道胆红素肠肝循环可能相对延长,但只要未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畴,就无需过度担忧。母亲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密切观察婴儿黄疸情况。 高危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存在感染、窒息等情况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高危因素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黄疸消退时间延长。对于这类高危儿,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黄疸,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理性黄疸情况并进行干预。

    2025-10-31 13:31:38
  • 淋巴肉对胃有何危害

    胃内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相关病变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可破坏胃结构功能致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儿童消化系统不完善病变影响更显著且耐受力弱,老年人胃功能弱病变易加重紊乱且进展快,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淋巴组织异常增生风险,有Hp感染病史者更易出现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等病变。 一、胃内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相关病变及危害 正常胃黏膜内存在淋巴组织,起到免疫防御作用,但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对胃造成危害。例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后可引发胃内局部免疫反应,促使淋巴组织异常增殖,若Hp持续感染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异常增殖的淋巴组织可能发生恶变形成肿瘤。这种肿瘤会侵犯胃黏膜及胃壁组织,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进展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 二、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危害差异 (一)年龄因素影响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内淋巴组织若出现异常,其对消化功能的影响相对更显著,且儿童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弱,淋巴组织病变可能迅速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需更谨慎评估与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胃功能本身有所减弱,胃内淋巴组织病变时,更易加重胃肠功能紊乱,如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变可能进展相对更快,对整体健康的威胁更大。 (二)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长期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使胃内环境更易受到Hp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增加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及病变的风险。例如,长期高盐、辛辣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让Hp更容易定植并刺激淋巴组织,促使淋巴组织向异常增生方向发展,加重对胃的危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因素影响 有Hp感染病史的人群,胃内淋巴组织长期处于受刺激状态,相较于无Hp感染病史者,其淋巴组织出现异常增生、恶变形成MALT淋巴瘤等病变的概率更高,若既往Hp感染未得到彻底清除,会持续对胃内淋巴组织及胃黏膜造成损伤,进一步破坏胃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及健康问题。

    2025-10-31 13:30: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