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内科学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科学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展开
  • 中暑处理的方法

    中暑后首先要脱离高温环境,然后进行体表和体内降温,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要密切监测病情,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出现严重情况及时送医。 一、脱离高温环境 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如室内、树荫下等,使其平卧并解开衣物,以利于散热。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尽快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凉爽环境中,因为这些人群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严重后果。 二、降温措施 体表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进行降温,避免使用过冷的水,以防引起不适或寒战加重病情。 可将患者浸泡在15-20℃的水中进行降温,但需密切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当体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浸泡。 体内降温: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采用胃或直肠灌洗的方法,灌入4-10℃的生理盐水,以达到降温目的,但这种方法需要专业医疗人员操作。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若患者意识清楚,能口服,可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等,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给予,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等不适。 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四、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高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中暑患者,更要加强病情监测,因为他们在中暑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5-10-11 10:03:02
  • 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的目的

    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可维持有效通气以保证机体氧供,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以维持酸碱平衡,还能为进一步心肺复苏措施创造条件,不同人群在操作时需注意相应要点。 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通过徒手简易呼吸器的操作,能够将患者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不断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当心脏骤停时,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酸中毒,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通过有效的通气动作,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排出,例如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控制,能保证二氧化碳按照正常的代谢途径排出,这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自身的气体交换功能已存在一定问题,在心肺复苏时更需要通过规范的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操作来保障二氧化碳的排出,以避免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 为进一步心肺复苏措施创造条件 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可能采取的高级心肺复苏措施,如电除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创造条件。在成功建立有效的通气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能够更好地耐受后续的抢救操作。例如,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通气和循环状态,通过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维持通气可以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有一定的氧供和血供基础,使得整个心肺复苏过程能够有序进行。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其心肺功能和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在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为后续抢救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因为儿童的胸廓等结构较为脆弱,不合适的通气操作可能会影响后续抢救的顺利开展。

    2025-10-11 10:01:35
  • 感觉快要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后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进行物理降温与环境降温,观察症状变化,缓解后调整饮食,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立即送医。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原理:中暑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饮用适量的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对于婴幼儿,要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等不适。成年人可以每次饮用500-1000毫升左右的淡盐水,但要注意饮用速度不宜过快。 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 原理:通过物理方法降低体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因为儿童皮肤较薄,温水擦拭相对更温和。还可以使用冰袋冷敷,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包裹毛巾后放置在上述大血管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15-20分钟。 环境降温:将患者转移到有空调的房间,保持室内温度在25-27℃左右,也可以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帮助散热。 观察症状变化 原理:密切关注中暑者的症状表现,如体温、意识、面色等。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如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中暑后症状可能更严重且变化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就医。 饮食调整 原理:在中暑症状缓解后,可适当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身体能量,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消化能力选择合适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025-10-11 10:00:12
  • 一氧化碳轻微中毒在家怎么处理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处理:迅速脱离中毒环境,打开门窗通风转移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仰卧头偏侧清分泌物;密切观察病情,留意不同人群表现;尽快吸氧,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及时就医评估,即使症状轻也送医全面检查处理,儿童等特殊人群尤需重视。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密切观察病情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能仅有头痛、头晕、乏力等表现,需持续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因为儿童对一氧化碳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受到影响。比如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非典型症状,要仔细观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更要密切关注其胸痛、心悸等症状的变化。 尽快吸氧 有条件的话应立即给予吸氧,吸氧可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促进一氧化碳排出。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L/分钟左右,吸氧时间应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而定,直至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孕妇,由于胎儿也会受到一氧化碳影响,更要及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保障胎儿的氧供。 及时就医评估 即使患者症状看似轻微,也建议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评估。因为部分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迟发性脑病等后遗症,到医院后医生会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如血气分析等,以明确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后续处理。例如,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高压氧治疗等干预措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即使当时症状不重,也建议到儿科进行系统检查,排除潜在的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伤风险。

    2025-10-11 09:57:15
  • 苯中毒是什么症状

    苯中毒是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苯及其化合物导致的全身性疾病,中毒程度不同症状不同,急性苯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损害。 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不同,其症状也有所差异,具体分析: 1.急性苯中毒: 轻度中毒: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症状。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还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和循环衰竭等症状。 重度中毒:患者会出现深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死亡。 2.慢性苯中毒: 轻度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中度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 重度中毒:患者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苯中毒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部分患者在中毒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接触苯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苯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此外,以下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 1.长期接触苯的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毒面具、手套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苯中毒。 2.儿童: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苯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应避免儿童接触含苯的物质,如油漆、涂料、胶水等。 3.孕妇:孕妇应避免接触苯等有害物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这类人群对苯中毒的敏感性较高,应尽量避免接触苯等有害物质。 总之,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苯等有害物质,如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10-11 09:56: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