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内科学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科学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展开
  • 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用方法

    仰头抬颌法是施救者用手压患者前额使头后仰、抬下颌打开气道,适用于大多数无明显颈部损伤患者,操作要适中;托颌法是双手放患者头部两侧托下颌,适用于有明显颈部损伤患者,可避免颈部进一步损伤,二者分别通过后仰头部抬下颌或托起下颌前移下颌骨来解除舌根后坠阻塞气道以保持气道通畅。 1.操作方法:施救者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向下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靠近患者下颌骨下方的位置,向上抬起下颌。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使患者的气道充分打开。对于大多数心肺复苏的情况,尤其是没有明显颈部损伤的患者,仰头抬颌法是常用的打开气道方法。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患者颈部损伤。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因为儿童的颈部相对脆弱。 2.原理:通过后仰头部并抬起下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阻塞,从而恢复气道的通畅。 托颌法 1.操作方法:施救者将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患者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颈部损伤,不能采用仰头抬颌法时,托颌法是更好的选择。托颌法不需要过度后仰头部,能够减少颈部进一步损伤的风险。对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导致颈部受伤的患者,必须使用托颌法来打开气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不当操作加重颈部损伤。 2.原理:直接通过托起下颌来前移下颌骨,从而解除舌根对气道的阻塞,保持气道通畅。其优势在于避免了头部的过度后仰,适用于可能存在颈部损伤的患者。

    2025-10-11 09:38:24
  • 中暑可以喝冰的吗

    中暑后一般不建议立即喝冰的,因会致胃肠道痉挛、影响体温调节,正确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饮30℃左右温水,儿童中暑宜饮少量温淡盐水,老年人中暑宜饮35℃左右温开水且均少量多次。 胃肠道方面:中暑时胃肠道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突然摄入大量冰的饮品,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可能导致胃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在高温环境下中暑后马上大量饮用冰镇饮料,约3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 体温调节方面:人体在中暑时体温升高,外周血管扩张,以利于散热。此时喝冰的会使外周血管收缩,不利于机体散热,可能会干扰体温的调节过程,导致体温下降不顺利甚至回升,不利于中暑症状的缓解。 中暑后的正确饮水方式 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30℃左右的温水,每次100-200毫升,这样既可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又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过大刺激,也有助于逐渐恢复体温调节功能。比如每次间隔15-20分钟饮用一次温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让身体逐步适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暑后更不宜立即喝冰的,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可给儿童饮用少量温淡盐水,既补充水分又能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每次饮用50-1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 老年人:老年人中暑后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喝冰的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建议老年人饮用35℃左右的温开水,同样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次饮用80-120毫升。

    2025-10-11 09:37:36
  • 心肺复苏比例是30比2吗

    成人心肺复苏比例通常是30比2,儿童(1-8岁)单人心肺复苏为30比2、双人心肺复苏为15比2,婴儿(1岁以下)单人心肺复苏为30比2、双人心肺复苏为15比2,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调整比例框架,实际操作需按正确比例和要点进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胸外心脏按压要点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1-8岁),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在单人心肺复苏时为30比2,双人心肺复苏时为15比2;对于婴儿(1岁以下),单人心肺复苏比例为30比2,双人心肺复苏为15比2。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若患者存在肥胖等特殊情况,胸外心脏按压的力度可能需要适当调整,但基本的30比2比例框架不变,仍需遵循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要求(成人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儿童约5cm,婴儿约4cm)等关键操作要点。 人工呼吸要点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人工呼吸的通气量有差异,成人每次人工呼吸通气量约为500-600ml,儿童约为400-500ml,婴儿约为200-300ml,但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30比2比例是基本遵循的框架。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等情况,仍需按照30比2的比例框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有序交替。 总之,成人基础心肺复苏的比例通常是30比2,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调整的比例框架,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正确比例和操作要点进行心肺复苏,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025-10-11 09:37:13
  • 马蜂蛰了怎么办

    被马蜂蛰伤后需迅速脱离蛰伤区域确保安全,处理局部伤口时要清除残留毒刺并用弱碱性溶液清洗,观察症状,轻度蛰伤可观察,重度反应需立即打急救电话送医,儿童被蛰反应可能更剧烈需密切关注并尽快就医,老年人因多有基础疾病被蛰后易引发全身不适需密切观察异常表现并迅速就医。 一、迅速脱离蛰伤环境 立即远离马蜂所在区域,避免持续遭受攻击,确保自身处于安全场所,防止再次被蛰。 二、处理蛰伤局部伤口 1.清除毒刺:仔细检查被蛰部位,若有马蜂毒刺残留,用干净镊子等工具小心拔除,操作时避免挤压毒囊,以防更多毒液注入体内。 2.清洗伤口:用弱碱性溶液清洗伤口,如肥皂水等,因马蜂毒液多呈酸性,碱性溶液可中和毒液,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 三、观察症状并应对 1.轻度蛰伤表现: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通常数小时至1-2天可自行缓解,可继续观察局部状况。 2.重度反应处理: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心慌、全身大面积皮疹等过敏或严重中毒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被马蜂蛰后反应可能更剧烈,需密切关注局部红肿范围及全身表现,如有无烦躁、呼吸异常等,及时按上述步骤处理并尽快就医,因儿童身体耐受性与成人不同,易出现严重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被马蜂蛰后更易引发全身不适,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悸、气促等异常,一旦有异常表现应迅速就医,避免基础疾病因蛰伤而加重。

    2025-10-11 09:36:37
  •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怎么消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多出生后2-3天出现,有红斑、丘疹和脓疱等表现,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用温水、温和洗护产品、轻柔动作)、避免摩擦(穿柔软宽松透气衣物),需观察红斑变化,特殊人群护理要小心,注意居住环境温度湿度适宜。 皮肤护理要点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轻为新生儿清洗皮肤,每天1-2次即可,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选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可能加重皮肤不适。 避免摩擦:给新生儿穿着柔软、宽松、透气的衣物,选择棉质材质的衣物最佳,避免衣物粗糙对皮肤产生摩擦,加重红斑等症状。因为粗糙的衣物摩擦可能会刺激皮肤,影响红斑的消退。 观察与监测 关注红斑变化:密切观察新生儿红斑的范围、颜色、是否有新出皮疹等情况。如果红斑范围没有扩大,颜色没有明显加深,一般无需担忧。但如果红斑范围迅速扩大,或出现脓疱增多、发热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这是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皮肤极其娇嫩,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格外小心。家长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物品。同时,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舒适,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新生儿皮肤红斑的恢复。

    2025-10-11 09:36: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