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则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霍则军 男,出生于1969年8月,现任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毕业后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01年在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在日本千叶医疗生命科学综合病院,进修运动医学及中医药学现代研究。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展开
个人擅长
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展开
  • 去肝火胃火有效的方法

    可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中医理疗辅助来调节肝火胃火,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饮食上多吃清肝火胃火食物、避免刺激性等食物;生活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中医理疗可按摩穴位,体质适合人群可拔罐或刮痧,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禁忌。 饮食禁忌: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容易加重肝火胃火,因为辛辣之物会刺激胃肠道,使胃火更旺,同时也会助长肝火;也要少吃油腻、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这类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进而影响对肝火胃火的调节;过甜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过多甜食会生湿生热,加重体内的火热之邪。 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的解毒代谢等功能,进而导致肝火旺盛,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胃火。儿童的话,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长不同,婴儿需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保证充足睡眠对他们肝火胃火的调节也至关重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规律作息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慢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帮助排出体内的热毒;太极拳则能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达到调节身心、平抑肝火胃火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趣味性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活动时间;老年人运动要适度,可选择慢走等方式,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改善肝火胃火的状况。 中医理疗辅助 按摩穴位:可以按摩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按摩内庭穴能清泻胃火,用拇指点揉内庭穴,每次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按摩太冲穴可疏肝理气、清泻肝火,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用拇指按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儿童按摩穴位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不适,老年人按摩时也要注意力度,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进行。 拔罐或刮痧:对于体质适合的人群,可以选择背部膀胱经刮痧或拔罐来清泻肝火胃火,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通过刮痧或拔罐可以促进体内毒素排出。但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有出血倾向等特殊人群不适合拔罐或刮痧,儿童皮肤娇嫩,拔罐刮痧易造成损伤;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拔罐刮痧不当可能引发意外;体质虚弱者拔罐刮痧后容易正气更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肝火胃火调节更需谨慎,尽量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如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一般不建议过早使用药物干预。如果儿童出现明显的肝火胃火过旺表现,如频繁发脾气、口臭、便秘等,应先从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入手,若情况无改善且严重影响生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调理。 老年人:老年人肝火胃火调节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饮食上要选择易于消化的清肝火胃火食物,生活方式调整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理疗方面要避免选择不适合的拔罐刮痧等方法。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任何调理措施前最好咨询医生,防止与其他疾病的治疗产生冲突。

    2025-10-13 13:16:08
  •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利尿

    按摩相关部位可辅助利尿,原理是影响血液循环等调节水液代谢,具体可按摩足部肾脏、膀胱反射区及腰部膀胱经穴位,按摩有注意事项且可结合饮水、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效果,按摩利尿是辅助手段,严重疾病需就医,按摩时要注意卫生等。 一、按摩相关部位促进利尿的原理 人体的一些部位通过按摩可以影响血液循环、体液代谢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利尿。例如,按摩肾脏对应的反射区、膀胱经上的一些穴位等,可能通过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通路来发挥作用。从生理学角度看,按摩相关部位可以刺激神经反射,促使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过程。 二、具体可按摩的部位及操作要点 (一)足部反射区按摩 1.肾脏反射区:足部的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脚底第二、第三跖骨体部,靠近脚趾的一侧。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适度的力度进行定点按压,每次按压持续数秒,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每次按摩该反射区3-5分钟。通过刺激肾脏反射区,可以向肾脏传递神经信号,调节肾脏的功能,有助于促进尿液生成。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足部较为娇嫩,按摩力度要轻柔,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宜;成年人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也应在自身耐受范围内。对于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按摩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避免因不当按摩加重病情。 2.膀胱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在双足脚底内侧,内踝骨下方的前下方。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进行点按,力度同样要适中,每次点按5-10次,可反复按摩。膀胱反射区的按摩能帮助调节膀胱的收缩功能,辅助尿液的排出。女性在月经期间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避免对盆腔造成过度刺激;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按摩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防止足部受伤。 (二)腰部膀胱经按摩 1.穴位定位与按摩:膀胱经在腰部有一系列穴位,例如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肾俞穴时,可以采用拇指揉按的方法,将拇指指腹放在肾俞穴上,以穴位为中心,做环形揉动,每次揉按1-2分钟。另外,大肠俞穴也在膀胱经上,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方法与肾俞穴类似。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久坐的人腰部肌肉容易紧张,通过按摩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腰部气血流通,辅助利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按摩腰部膀胱经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骨骼发育;有腰部旧伤的人群按摩时要谨慎,若出现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三、按摩利尿的注意事项及联合措施 (一)注意事项 按摩利尿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如果存在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单纯依靠按摩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及时就医。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引起皮肤感染。对于皮肤有破损、炎症或过敏的部位,不宜进行按摩。 (二)联合措施 可以结合适量饮水来增强按摩利尿的效果,但要注意饮水的量和频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饮水要适量且分次饮用;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心脏和肾脏功能来调整饮水量。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适度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按摩利尿的作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老年人则适合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2025-10-13 13:14:51
  • 月子里虚汗多怎么调理

    月子里虚汗多的产妇可从多方面调理,包括调整居住环境(室温22-24℃、湿度55%-65%)、合理增减衣物被褥、注重饮食调理(补充水分、增加营养摄入,如多喝温开水、吃瘦肉等)、保证充足休息(每天睡眠8-10小时)、适当进行产后康复锻炼(身体允许时,如产后瑜伽、慢走,遵医嘱),剖宫产、年龄小及高龄产妇调理各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调整居住环境 月子里虚汗多的产妇居住环境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5%~65%较为合适。适宜的环境温度可减少产妇因过热而加重虚汗情况。例如,过于炎热的环境会刺激人体血管扩张,导致出汗增多,而合适的室温能让产妇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利于汗液分泌的调节。 二、合理增减衣物被褥 根据自身感觉及时增减衣物和被褥。如果产妇感觉热,可适当减少衣物或被褥,但要注意避免着凉。因为月子里身体较为虚弱,着凉可能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例如,在夜间睡眠时,不要盖得太厚,选择轻薄透气的被褥,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过热而出汗过多。 三、注重饮食调理 补充水分:虚汗多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所以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适当多喝温开水、鲜榨的蔬菜汁或果汁等。水分的补充能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增加营养摄入: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像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每天可适量食用;菠菜等绿叶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对身体恢复有益。 四、保证充足休息 月子里产妇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恢复身体。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每天睡眠时长在8~10小时左右。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进而改善虚汗多的情况。例如,白天可以在宝宝休息时也同步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自己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五、适当进行产后康复锻炼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开始适当的产后康复锻炼,如产后瑜伽、慢走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改善虚汗多有一定帮助。不过,不同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不同,开始锻炼的时间和具体运动方式应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比如顺产的产妇在产后1周左右可以开始简单的床上康复动作,之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月子里虚汗多的调理需要更加谨慎。剖宫产产妇身体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在居住环境、衣物增减、休息等方面要更加留意,避免伤口感染等情况。同时,饮食调理上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另外,年龄较小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恢复相对较慢,在调理虚汗多时要特别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出现虚汗过多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咨询,因为年轻产妇可能存在身体恢复相对缓慢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情况,需要专业的医疗评估和指导。而高龄产妇在月子里虚汗多的调理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的各项指标变化,因为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恢复可能相对困难,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各方面的调理,以保障身体顺利恢复。

    2025-10-13 13:13:00
  • 女人肾气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女人肾气虚的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有先天禀赋不足致肾精气储备匮乏及家族遗传倾向;后天因素涵盖过度劳累(体力或脑力过度消耗)、情志因素(长期不良情志影响肝肾)、饮食不节(过度节食或嗜食寒凉)、久病耗伤、年龄增长(围绝经期肾气衰退)、生育相关(多次妊娠分娩耗精气血及产后调理不当)。 一、先天因素 (一)体质基础 女人自出生时起,若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精气初始储备量就相对匮乏,此为肾气虚的潜在内因。例如,部分女婴因母体在孕期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等,致使胎儿在母体内肾精气孕育不足,出生后较易出现肾气虚相关表现。 (二)遗传倾向 家族中有肾气虚相关病史的遗传背景,会使女性在遗传因素影响下,肾脏功能易呈现虚弱态势。比如家族中多人有腰膝酸软、易疲劳等肾气虚常见症状,其后代女性发生肾气虚的概率可能相对偏高。 二、后天因素 (一)过度劳累 1.体力过度消耗: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田间劳作、建筑工作等,身体能量大量消耗,肾脏精气得不到充足补充以恢复,易导致肾气虚。例如,某建筑女工每日长时间搬抬重物,几年后出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肾气虚表现。 2.脑力过度透支:现代社会中,部分女性长期处于高强度脑力工作状态,如长期熬夜加班、长时间专注于复杂的数据分析等,大脑持续高度运转,耗伤精气,而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脑力过度透支会影响肾脏精气的储存与功能,进而引发肾气虚。像长期熬夜写方案的职场女性,易出现肾气虚相关症状。 (二)情志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志状态下,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而中医五行理论中肝与肾密切相关,肝郁进而影响肾的精气功能。例如,一位年轻女性因长期家庭关系不和睦,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逐渐出现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等肾气虚伴肝郁表现。 (三)饮食不节 1.过度节食:为追求身材苗条等过度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尤其缺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补肾精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坚果等,使肾脏精气来源匮乏,引发肾气虚。比如一些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出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肾气虚相关表现。 2.嗜食寒凉:长期大量食用寒凉食物,如过多食用冷饮、生鱼片、寒性瓜果等,会损伤人体阳气,肾阳受损进而影响肾气。例如,夏季频繁大量吃冷饮的女性,易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肾气虚兼阳虚表现。 (四)久病耗伤 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长期不愈,会不断耗伤人体正气,其中包括肾脏精气。例如,患有慢性肾炎的女性,病程较长,逐渐出现肾气虚的一系列症状,如腰酸腰痛、疲倦乏力等。 (五)年龄因素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尤其在40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后,肾气逐渐衰退。这是因为女性到一定年龄后,肾脏精气自然呈现衰退趋势,如出现月经量减少、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肾气虚相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六)生育相关 1.多次妊娠与分娩:多次怀孕及分娩过程,会损耗女性大量气血肾精。例如,多次生育的女性,产后较易出现肾气虚,表现为产后腰酸背痛、身体虚弱易疲劳等。 2.产后调理不当:产后若未能得到良好的调养,如过早操劳、受寒凉等,也会影响肾气恢复,导致肾气虚。比如产后过早接触冷水、过早下地干重活的女性,易出现肾气虚相关不适。

    2025-10-13 13:11:26
  • 拔罐子起水泡怎么回事

    拔罐子起水泡可能因拔罐时间过长、负压过大、皮肤敏感或有损伤,小水泡可让其自行吸收并保持清洁干燥,大水泡需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后消毒包扎,且要避免再次拔罐刺激、注意饮食清淡、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有基础病史等人群还有特殊注意要点。 正常拔罐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拔罐时间过长,皮肤局部受到的负压刺激过强且持续时间久,就会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多,从而形成水泡。例如,有研究表明,当拔罐时间超过20分钟时,皮肤发生水泡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拔罐时间的耐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拔罐时间应更短;老年人皮肤松弛且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也不宜拔罐过久。 负压过大 拔罐时罐内负压调节不当,负压过大也容易引起起水泡。比如使用火罐时,酒精棉球燃烧过多,罐内负压过高,会使皮肤组织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损伤,进而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皮肤相对较厚,但如果负压过大仍可能起水泡;而长期久坐、皮肤较薄的人群则更容易因负压过大而起水泡。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若拔罐负压过大可能不易察觉,更易导致水泡形成。 皮肤敏感或皮肤有损伤 本身皮肤敏感的人,在拔罐时更容易出现起水泡的情况。另外,如果皮肤本身有破损、炎症等情况,拔罐后会加重局部的损伤,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例如,皮肤有湿疹、溃疡等问题时拔罐,就很容易起水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敏感;老年人皮肤老化,屏障功能减弱,也更易因皮肤敏感或有损伤而在拔罐后起水泡。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生活方式上,经常接触刺激性物质导致皮肤敏感的人群,拔罐时更易起水泡。有皮肤病史的人群,如银屑病患者拔罐后也较易出现起水泡的情况。 水泡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小水泡的处理 若水泡较小,直径在0.5厘米以下,一般可让其自行吸收。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防止水泡破裂继发感染。可以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减少外界对水泡的刺激。对于不同人群,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其搔抓水泡部位;老年人行动不便,要注意保持局部所处环境清洁,防止感染。 大水泡的处理 如果水泡较大,直径超过0.5厘米,需要进行处理。可以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的液体抽出,然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但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对于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皮肤感染后不易愈合,所以在处理大水泡时更要注意严格消毒,且要密切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儿童则应尽量避免自行处理大水泡,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注意事项 拔罐后起水泡后要避免再次拔罐刺激该部位。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水泡的愈合。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要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愈合。性别方面无特殊禁忌,但个体差异需考虑。生活方式上,有吸烟习惯的人群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水泡愈合。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影响水泡恢复。

    2025-10-13 13:10: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