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则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霍则军 男,出生于1969年8月,现任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毕业后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01年在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在日本千叶医疗生命科学综合病院,进修运动医学及中医药学现代研究。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展开
个人擅长
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展开
  • 西红柿是凉性还是热性

    西红柿性平,富含维生素C、E、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及相应作用,一般人群适量食用,胃肠功能弱的人注意食用方式,过敏人群避免食用,孕妇可食用但特殊妊娠并发症者需遵医嘱控量,儿童可食用但要适当处理且适量。 西红柿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西红柿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帮助人体抵御疾病侵袭,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维生素E也有抗氧化功效,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番茄红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研究表明它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症风险等潜在益处。例如,有研究发现经常摄入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而西红柿正是番茄红素的良好食物来源之一。 不同人群食用西红柿的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大多数人都可以适量食用西红柿,能为身体补充营养。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等问题。 特殊人群 胃肠功能较弱者:胃肠功能较弱的人食用西红柿时要注意方式,比如不要空腹大量食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一定的果酸,空腹食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可以在饭后少量食用,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过敏人群:极少数对西红柿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西红柿,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误食后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孕妇:孕妇可以食用西红柿,西红柿中的营养成分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益处。但要注意选择新鲜、卫生的西红柿,并且要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不过,如果孕妇有特殊的妊娠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西红柿的摄入量,因为西红柿含有一定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儿童:儿童可以食用西红柿,但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咀嚼能力适当处理西红柿,比如较小的儿童可以将西红柿制成泥状等,方便食用。同时,要教育儿童适量食用,不要因为喜欢吃而过量食用,以免影响正常饮食和消化。

    2025-10-16 11:40:05
  • 桂枝泡水喝的功效

    桂枝泡水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但阴虚火旺、温热病及出血倾向者忌用,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不同年龄、体质人群对其耐受和反应不同。 发汗解肌:桂枝能促进发汗,有助于解除肌表的邪气。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桂枝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人体的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从而帮助身体驱散表证之邪。例如有研究表明,桂枝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发汗解肌的效果,对于外感风寒表证,出现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时,桂枝泡水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注意不同个体对外界因素的反应存在差异,比如体质虚弱者发汗不宜过度。 温通经脉:桂枝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对于寒凝血滞引起的经络不通,出现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温通经脉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关,能够缓解因寒邪凝滞导致的血脉不畅问题。在一些风寒湿痹的病症中,桂枝泡水辅助调理可能有帮助,但如果是严重的关节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更专业的治疗手段,同时不同年龄人群对桂枝温通经脉的反应也不同,老年人可能因气血相对不足,桂枝的温通作用需要适度把握。 助阳化气:桂枝能够助阳,促进人体的气化功能。对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出现的水肿等情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帮助阳气推动水液的代谢,使水湿得以正常运化。不过,在应用时要考虑个体的阳气虚衰程度,比如儿童阳气相对旺盛,但如果有阳气不足的情况使用桂枝,也需要遵循合适的用量等,且对于有水肿病症的患者,还需综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判断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泡水喝并非适合所有人。阴虚火旺、温热病及出血倾向者忌用。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不同年龄、体质的人群对桂枝的耐受和反应不同,比如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桂枝需谨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适用桂枝泡水等相关应用。

    2025-10-16 11:39:30
  • 手心脚心发热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手心脚心发热可由短时间剧烈运动或穿着过厚致产热增加引发,也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阴虚火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儿童需密切观察体温等状况,老年人要排查相关病因,女性围绝经期因雌激素变化可能出现需关注调整。 一、生理性因素 短时间内剧烈运动或穿着过厚,机体产热增加,体表温度升高,可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一般适当休息、调整穿着后可缓解。 二、感染性疾病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感染人体引发炎症反应,机体发热过程中,末梢循环改变可出现手心脚心发热,常伴随体温升高、乏力等症状,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可能出现此表现。 三、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异常增多,机体代谢率显著提高,产热大于散热,出现手心脚心发热,多伴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 2.其他内分泌异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因激素水平紊乱影响代谢产热,导致手足心热。 四、阴虚火旺(中医范畴) 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虚火上炎,导致手足心热,常见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久病耗伤阴液者,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舌红少津等表现。 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影响体温调节及血液循环,出现手心脚心发热,常伴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 六、慢性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杆菌感染,病程中可出现长期低热,伴随手心脚心发热,还可有咳嗽、盗汗、消瘦等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新陈代谢快,若有感染易出现体温波动伴手足心热,家长需密切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如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拒食等)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易患慢性疾病,需排查甲状腺功能、慢性感染等病因,关注内分泌变化及基础疾病影响。 女性围绝经期:因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内分泌波动致手心脚心发热,需关注情绪及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就医评估内分泌状况。

    2025-10-16 11:38:48
  • 健脾养胃的方法

    饮食上要规律进餐并选择山药、南瓜、薏米等健脾食物,生活方式需保证充足睡眠及餐后适度散步、每周进行数次太极拳,儿童群体要避免过食生冷油腻可食小米粥,老年人群饮食注重软烂易消化、适量摄入山楂且需保持心情舒畅。 一、饮食调整 1.规律进餐:每日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维持胃肠道正常节律,利于脾胃功能协调。例如早餐7-8点、午餐11-13点、晚餐18-19点左右相对固定时间进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 2.选择健脾食物:山药富含淀粉酶等成分,能促进消化吸收,可蒸煮后食用,如山药蒸糕;南瓜含果胶等物质,可保护胃黏膜,做成南瓜粥,每周可食用2-3次;薏米有健脾利湿功效,与大米搭配熬成薏米粥,每日可适量食用。 二、生活方式调理 1.充足睡眠:夜间是脾胃修复重要时段,成人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儿童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睡眠时间,良好睡眠有助于脾胃气血生化。如成人晚上23点前入睡,儿童学龄前儿童保证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保证9-11小时睡眠。 2.适度运动:餐后30分钟左右进行轻度散步,每次15-2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太极拳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其柔和动作调节身体气机,对脾胃功能有改善作用,可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 三、特殊人群注意 1.儿童群体:家长需避免儿童过食生冷(如冰淇淋、生鱼片等)、油腻食物(如油炸薯条、肥肉等),因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可选择易消化的小米粥,小米健脾和胃,每日可安排1-2次,每次适量食用。 2.老年人群: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渐衰退,饮食注重软烂易消化,避免辛辣(如辣椒、芥末等)、刺激、坚硬食物。可适当增加山楂摄入帮助消化,但需适量,因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适。同时,引导老年人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思伤脾”,保持乐观心态利于脾胃功能正常,可通过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调节情志。

    2025-10-16 11:37:49
  • 针灸的针孔多久闭合

    针灸针孔正常5至15分钟初步闭合,受皮肤状态、血液循环等个体差异影响,儿童皮肤娇嫩需避免搔抓保持清洁,老年人血液循环慢要保持针孔干燥清洁减少活动防感染。 一、正常情况下针灸针孔的闭合时间 针灸针孔属于微小皮肤创口,人体自身的凝血与修复机制会迅速启动。正常健康人群中,针孔通常在5~15分钟内可初步闭合。这是因为皮肤表皮层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血小板会快速聚集发挥止血作用,同时表皮细胞开始向针孔处迁移覆盖。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接受针灸后,针孔处的血小板聚集及表皮细胞覆盖过程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初步的闭合修复。 二、个体差异对针孔闭合时间的影响 (一)皮肤状态差异 皮肤较薄或油脂分泌少的人群,针孔闭合相对较快,可能5分钟左右即可初步闭合;而皮肤较厚、角质层较厚的人群,针孔闭合时间可能稍长,约10~15分钟。这是由于皮肤厚度及角质层状况影响了表皮细胞覆盖针孔的速度。 (二)血液循环状况 血液循环良好的人群,如青壮年,针孔处的营养供应及细胞修复物质运输更高效,针孔闭合时间较短;老年人因血液循环相对缓慢,针孔闭合时间可能延长至15~20分钟左右。 三、特殊人群针孔闭合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皮肤娇嫩,针孔闭合相对较快,但需特别注意护理。应避免儿童用手搔抓针孔部位,防止外力导致针孔重新张开或引发感染。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若针孔处受污染易增加感染风险,所以需轻柔护理,保持针孔局部清洁。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血液循环慢,针孔闭合时间稍长,要注意保持针孔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污水等污染物。同时,可适当提醒老年人减少针孔部位的活动,防止因活动过度影响针孔闭合,增加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 综上,针灸针孔一般在5~15分钟初步闭合,受个体皮肤状态、血液循环等因素影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需根据自身特点做好针孔部位的护理以保障正常闭合及健康。

    2025-10-16 11:3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