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则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霍则军 男,出生于1969年8月,现任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毕业后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01年在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在日本千叶医疗生命科学综合病院,进修运动医学及中医药学现代研究。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展开
个人擅长
针灸和中医治疗失眠、颈肩腰腿痛,以及男科疾病。展开
  • 拔罐拔出血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拔出血泡可能因负压过大、时间过长、皮肤本身状态不佳等原因,小血泡可清洁待其吸收,大血泡需专业医护人员抽液消毒,再次拔罐要调整负压和时间,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拔罐拔出血泡的原因 (一)拔罐负压过大 拔罐是通过负压原理使罐吸附在皮肤上,若拔罐时负压调节过大,会过度压迫局部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血泡。例如,对于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的部位,如关节附近、骨骼明显处等,拔罐时更易因负压过大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易受负压影响出现血泡;而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也较易因拔罐负压不当出现血泡。 (二)拔罐时间过长 拔罐时间持续过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升高。一般来说,正常拔罐时间掌握在10-15分钟较为合适,若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就可能增加拔出血泡的几率。对于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其局部血管状态可能相对更敏感,拔罐时间过长时更易出现血泡;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人群,血管本身状态不佳,拔罐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血泡形成。 (三)皮肤本身状态不佳 1.皮肤薄嫩:本身皮肤较薄的人群,如婴幼儿皮肤非常娇嫩,拔罐时更容易因拔罐的机械刺激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泡。 2.血管脆性高:患有某些疾病导致血管脆性增加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损伤血管壁,使血管脆性增加,在拔罐时就比常人更容易出现拔出血泡的情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脆性增加,拔罐时也易出现血泡。 二、血泡出现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小血泡的处理 如果血泡较小,可让其自行吸收。首先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轻轻擦拭血泡周围皮肤。对于不同人群,婴幼儿皮肤娇嫩,处理时要更加轻柔,避免二次损伤;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影响愈合。 (二)大血泡的处理 若血泡较大,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一般会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血液,然后进行消毒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尽量安抚其情绪,配合操作;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感染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三)再次拔罐的注意事项 血泡恢复后再次拔罐时,要调整好拔罐的负压大小和时间。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式和强度,避免再次出现血泡;老年人再次拔罐时,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根据自身皮肤状态和耐受情况来调整拔罐参数;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再次拔罐前要评估自身身体状况,确保拔罐不会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影响,并且要提前与操作拔罐的人员沟通自身基础疾病情况,以便调整拔罐操作。

    2025-10-13 12:14:11
  • 上火耳朵神经痛怎么办

    上火耳朵神经痛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需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还应通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合理饮食来预防,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舒畅心情、均衡饮食等。 一、明确可能的原因及初步应对 上火耳朵神经痛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身体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等易上火食物)等。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放松,减轻精神压力。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黄瓜、苦瓜等)和水果(梨、苹果等),避免继续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二、就医检查与专业处理 1.耳部检查: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的详细检查,包括耳镜检查等,以明确耳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中耳炎等耳部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神经痛的症状。如果是耳部炎症导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抗炎等治疗。 2.神经相关检查:有时还可能需要进行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其他病变引起的耳部神经痛。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上火耳朵神经痛时,家长要更加留意。儿童的耳部相对娇嫩,要避免让儿童用力抓挠耳部,防止造成耳部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整体身体状况,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儿童食用容易引起上火的零食等。如果儿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发热、耳部流脓等,要尽快就医。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上火相关问题导致耳部神经痛。此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部进水等。同时,生理期要注意休息和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加重上火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出现上火耳朵神经痛时,要更加重视。要密切关注耳部疼痛的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耳部神经痛的治疗和康复。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调理。 四、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平时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且良好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2.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3.合理饮食:长期坚持合理饮食,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从根源上减少上火等情况的发生,降低耳部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2025-10-13 12:13:35
  • 男性肾虚的表现有哪些

    男性肾虚有多种表现,包括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肾主骨,反映肾脏精气对骨骼、腰部滋养作用减弱)、性功能减退(肾藏精主生殖,体现肾脏精气对生殖功能影响)、精神萎靡(肾藏志,肾精不足致神志失养)、尿频尿急(肾与膀胱相表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脱发白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反映肾脏精气对毛发滋养情况)、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肾虚致耳窍失聪)。 一、腰膝酸软 具体表现:腰部和膝部经常感觉酸软无力,这是男性肾虚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从年龄角度看,中青年男性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因肾精损耗出现腰膝酸软;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肾精自然衰退,也易有此症状。生活方式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缺乏运动的男性,腰部肌肉力量不足,加上肾精不足,更易出现腰膝酸软。 意义: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腰膝酸软反映了肾脏精气对骨骼、腰部的滋养作用减弱。 二、性功能减退 具体表现:可表现为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等。年轻男性若平时有频繁手淫、过度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易损伤肾精,导致性欲降低、阴茎勃起不坚或不能勃起;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肾虚情况逐渐明显,也常出现性功能方面的问题。从病史角度讲,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的男性,更易出现肾虚相关的性功能减退。 意义:肾藏精,主生殖,性功能与肾脏精气密切相关,性功能减退体现了肾脏精气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三、精神萎靡 具体表现:表现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记忆力下降等。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的男性,肾精消耗过多,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状态。年龄上,中青年男性若不注意休息,肾精耗伤,也会精神欠佳;老年男性肾精亏虚,同样可能精神萎靡。 意义:肾藏志,肾精不足则神志失养,导致精神方面出现问题。 四、尿频、尿急 具体表现:小便次数增多,且有尿急的感觉。部分中老年男性因肾虚,肾气不固,膀胱约束功能减弱,会出现尿频症状,晚上起夜次数可能增多;一些年轻男性长期久坐、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损伤肾气,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情况。 意义: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尿频、尿急等排尿异常表现。 五、脱发、白发 具体表现:头发变得稀疏、易脱落,或过早出现白发。从年龄看,中青年男性若肾虚,精血不能上荣于发,就会出现脱发、白发;老年男性肾虚,头发失于滋养,也会有此类表现。生活方式上,长期焦虑、熬夜的男性,肾精耗损,更易出现脱发、白发。 意义: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头发的状态反映了肾脏精气对毛发的滋养情况。 六、耳鸣、耳聋 具体表现:自觉耳内有响声,如蝉鸣,严重时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中青年男性长期处于噪音环境、过度使用耳机等,再加上肾虚,易出现耳鸣;老年男性肾虚,肾精亏虚,耳窍失养,也常出现耳鸣、耳聋。 意义: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窍失聪,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2025-10-13 12:12:38
  • 女性每天夜间胸口盗汗的原因

    女性夜间胸口盗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感染、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其他实体肿瘤)、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副作用)及其他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 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潮热、盗汗等症状,夜间胸口盗汗较为常见。研究表明,约75%的更年期女性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潮热盗汗,其中夜间盗汗是常见表现之一,这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有关。 感染性疾病相关原因 结核感染:肺结核是常见的导致夜间盗汗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夜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盗汗症状,常伴有咳嗽、咳痰、消瘦等表现。女性若感染结核杆菌,尤其是肺部结核,夜间胸口盗汗可能是其症状之一,而且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病,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感染结核后盗汗症状可能更明显。 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布鲁氏菌病等,也可能引起夜间盗汗。细菌或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夜间胸口盗汗情况。 肿瘤性疾病相关原因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影响体温调节,导致患者出现盗汗症状,夜间胸口盗汗较为常见,同时可能伴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等表现。女性患淋巴瘤时,夜间胸口盗汗可能是其早期或伴随的症状之一,需要引起重视。 其他实体肿瘤:某些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等,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现象。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等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出现盗汗,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更容易出现盗汗症状。 药物因素相关原因 某些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盗汗的副作用,比如抗抑郁药中的某些类型。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夜间胸口盗汗情况。女性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盗汗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考虑调整用药方案。 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厚,会导致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从而出现夜间胸口盗汗。女性如果睡眠环境不适宜,比如室温过高、盖被过厚等,就可能引起夜间胸口盗汗,这种情况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即可改善。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夜间胸口盗汗。女性在面对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时,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状态,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调节功能,导致夜间胸口盗汗。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职场女性,就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2025-10-13 12:12:02
  • 小儿消化不良呕吐推拿哪里

    小儿消化不良呕吐可通过推拿缓解,包括清胃经(推小儿拇指掌面近端指节横纹处100-300次,清泻胃火止呕)、揉板门(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100-200次,健脾和胃消食)、摩腹(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10分钟,促进运化)、推天柱骨(自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直推100-300次,降逆止呕)、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100-200次,调理脾胃),操作注意力度适中,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注意小儿饮食与腹部保暖,新生儿及小婴儿推拿更轻柔。 一、清胃经 1.位置: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端指节横纹处。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拇指根向拇指指尖方向直推,推100-300次。通过推清胃经可以清泻胃火,改善小儿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等症状,因为胃经有清胃热、降逆止呕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对小儿胃热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有一定缓解作用。 二、揉板门 1.位置:板门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平面,揉100-200次。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揉板门可以调节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从而缓解消化不良呕吐的情况。 三、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方法:家长用手掌掌面或四指摩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摩5-10分钟。摩腹可以促进腹部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呕吐有改善作用,从中医角度看,能调理脾胃气机,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实践中常通过摩腹来缓解小儿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四、推天柱骨 1.位置:天柱骨位于小儿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自上而下直推小儿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推100-300次。推天柱骨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有一定的止呕效果,在临床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呕吐中,推天柱骨是常用的手法之一。 五、按揉足三里 1.位置:足三里位于小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端按揉小儿足三里穴,按揉100-200次。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按揉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对小儿消化不良呕吐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按揉足三里可以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的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小儿皮肤不发红为度。如果小儿消化不良呕吐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小儿的饮食,避免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等。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进行推拿时更要格外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以确保推拿的安全和有效。

    2025-10-13 12:11: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